【生卒】:1909.2.15—
【介绍】:
原名高季林。
浙江绍兴人。192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0年任《儿童时报》编辑。
1931年冬到上海,其间除1948年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在香港生活一年外,一直在上海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和电影、话剧运动。解放前曾参加编辑过《文化街》、《明星半月刊》、《民族呼声》、《文汇报》副刊《世纪风》、《大美报》副刊《浅草》、《草原》、《万象》、《周报》、《读者的话》等进步报刊。建国后历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华东和上海文联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党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在散文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就。解放前出版的散文、杂文集有:《小朋友讲话》、《望春草》、《晦明》、《市楼独唱》。此外,与人合着的散文集尚有《边鼓集》、《横眉集》、《松涛集》等。作者自述:“我以杂文的形式驱遣愤怒,而以散文的形式抒发忧郁。”〔晦明·供状(代序)〕他的杂文对病态的社会,对上流社会的荒淫无耻,对下层社会的磨难与不幸,对庸人的苟且,对世人的揩油、倾轧……都给于犀利的抨击,也表达了对“默默地战斗”着的先辈和友人的崇敬。他的散文多取材于身边的见闻,以故乡风物人情为题材的作品写得幽婉动人,在缱绻的乡思中寄托着改造生活的强烈愿望。
抗战以后的作品,加强了主题的现实性,在《踯躅》、《在沪西》以及怀念故友的那些篇章里,他把笔在“炼狱之火”里试炼,对敌人投之以匕首,对朋友则奉之以心香,体现了他的散文风格在大时代浪潮推动下的变化。他的散文大都写得晶莹瑰丽,以着意锤炼的优美的文词表现一种散文诗式的意境,写人写事,都以浓郁的诗情取胜。
建国后出版的散文集有《遥夜集》和《暖流》等。
除了散文之外,他还在其它多种体裁的创作上取得成就,尤其是电影文学创作。
他创作或改编的本子有《武则天》、《乱世风光》、《春城花落》、《海誓》、《为了和平》、《不夜城》、《春满人间》以及《夜店》(根据高尔基话剧改编)、《腐蚀》(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秋瑾传》(根据夏衍同名话剧改编)。他的其它着译有:儿童诗《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集《掠影集》、《同伴》;翻译剧本《飘》(美国密西尔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