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2—1976.5.6
【介绍】:
笔名有东郭迪吉、林麦、林默等。
山东诸城人。1924年到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曾在《洪水》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和短诗。1928年与蒋光慈等组织“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春野书店,后为“左联”发起人之一。
抗战初期领导过抗日宣传队,1940年8月与夏衍等在桂林创办《野草》月刊,主编《艺丛》月刊,1943年后在昆明、重庆等地教书和当编辑。
1947年去香港,与秦似等恢复《野草》半月刊,并任《大公报》、《文汇报》特约撰稿人,与以群等办《小说》月刊。1949年到北京,历任出版总署科长、人民美术出版社研究室副主任等职,1957年任中国戏剧出版社副总编辑。
他在“左联”时期就写了大量杂文,仅1935年10月到1937年7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在《青岛民报》副刊《十字街头》上发表杂文五百多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写了大量杂文,结集出版的有《长夜集》(1941年,桂林文献出版社)、《未偃草》(1943年,桂林集美书店)、《水泊梁山英雄谱》(1950年,上海学习出版社),未出版的还有《流云集》、《泻余草》等。
在《〈未偃草〉题记》中,孟超把杂文说成“临风不偃”的“野生”的“小草”。他的杂文内容广博丰富,体式笔法多样,有直接针砭现实的评论和杂感,如《从杀老鼠谈起》、《周作人东渡》;有回忆性杂文,如《怆动的友情(纪念灵菲兄)》;有抒情散文式的杂文,如《一年容易又秋风》;有类似科学小品和寓言的杂文,如《渔猎故事(一、鹭,二、熊与虎,三、雁)》;而数量最大,也写得最有特色的是那些结合历史和古典文学的杂文,如《历史的商纸》、《孙行者的际遇》等。
孟超爱写史论和文论式的杂文,注重对文献材料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铸造和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类杂文借题发挥、议论纵横。
这是孟超对现代杂文艺术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