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

【生卒】:1895.11.5—1944.7.24

【介绍】:

原名邹恩润。

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担任过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其间在与青年接触中,认识到旧中国的政治腐败与社会黑暗。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立志改革,面向社会问题,并正式从事新闻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受到群众抗日情绪的影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后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领导工作,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因而在1933年7月至1935年8月赴欧美和苏联进行考察。回国后,更加坚定地献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等,并担任了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救国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7月,与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史良、章乃器等爱国领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是震动全国的有名的“七君子”事件。抗战爆发前夕获释,锐志倍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后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并主持生活书店工作,从事出版进步书籍,宣传团结抗日、反对国民党的内战阴谋。

皖南事变后,被迫到香港,坚持在贫民窟主编《大众生活》。

香港沦陷后,在党的帮助下,与其他爱国文化人士转移到苏北解放区。次年,因癌症,秘密到上海治疗。

1944年7月24日病逝于上海。邹韬奋的一生,“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题辞》)为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邹韬奋一生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政论、杂文、通讯报告等。

通讯报告集《萍踪寄语》(初集、二集、三集)、《萍踪忆语》,自传《经历》、《抗战以来》和《患难余生记》,记录了他一生的思想历程和光辉业绩。他的通讯报告据实而书,叙议结合,思想深刻,通俗晓畅,在读者中影响很大。他从欧美和苏联的考察中,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在“物价文明”的掩盖下,精神文明的空虚和严重的阶级对立,看到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艰难的成长中显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因而得出中国的民族解放,“决不能依靠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附声虫”,而要依靠“勤劳大众”的结论,对当时徘徊歧路的部分知识分子是个极大的教育。

为您推荐

何家英

【生卒】:1921.11.19— 【介绍】: 原名何子铨。 曾用名何子明。笔名有丁明、徐欣、高阳等。 广东南海人。 青少年时在广西合浦一中读书。1936年底在南宁广西印刷厂当工人。1937年..

何其芳

【介绍】: (生平经历、诗歌创作及其它文学活动见诗歌卷)在创作《预言》的同时,他写下了大量散文,结集为《画梦录》、《刻意集》和《还乡杂记》三种。 他早期的散文以“喜欢”..

何为

【生卒】:1922.4.19— 【介绍】: 原名何振业。 笔名有夏侯宠、林抒、摩诃等。浙江定海人。幼年随家迁居上海。1937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路》,1938年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读书时,曾..

沈起予

宋之的

【介绍】: (生平经历、文学活动和戏剧创作,参见戏剧卷)1936年发表着名的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这篇作品是我国最早采用集纳新闻的手法,揭露山西反动当局的黑暗统治..

宋云彬

【生卒】:1897.8.16— 【介绍】: 笔名有宋佩韦等。 浙江宁海人。小学毕业后进杭州中学,后进上海政法大学。1922年前后曾任《浙江日报》编辑,1924年在广州黄埔军校编辑《黄埔日..

沈从文

【介绍】: (生平经历、小说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见小说卷)他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散文创作,在第一本创作集《鸭子》中就收录了《月下》、《小草与浮萍》等8篇散文。 此后,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