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4.8—
【介绍】:
笔名有普济、夷明等。
云南石屏人。少年时代当过矿工。初中毕业后,为了生活出路,流浪到昆明、上海。
1930年应创造社征稿,写了反映个旧锡矿生活的中篇小说《未完成的斗争》。
后又回到云南石屏、蒙自、个旧等地的中小学教书。其间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散文和通讯。1937年3月在“左联”刊物《中流》上发表的《锡是怎样炼成的?》,揭露个旧锡矿老板诱骗大批破产农民作为他们赚钱的工具,对他们进行残酷剥削,因而引起他们自发的反抗斗争。这是三十年继夏衍的《包身工》之后,又一篇反映工人悲惨生活的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
抗战爆发后,作者一面教业之余,继续发表通讯报告,作品例如《征程》、《活捉铁乌龟——鲁南血战之一》和《饥饿褴褛的一群》等。《饥饿褴褛的一群》揭露云南地方官吏利用抽壮丁中饱私囊,克扣伙食费,致使被抓的三百多名健壮农民大半在路中累死、饿死的惨剧,“画出了抗战黑暗的地狱的真相”,(同期《文艺阵地》“编后记”)曾经引起文坛的重视。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文笔细致朴实。1948年,作者脱离教书生活,参加党领导的游击队。
解放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欢笑的金沙江》、《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等三部长篇小说和短篇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