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罗荪

【生卒】:1912.2.8—

【介绍】:

笔名有罗荪、鲁孙、叶知秋等,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上海。

幼年随父母在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读小学、中学。1928年进哈尔滨邮政局,次年主编《国际协报》文学副刊《蓓蕾》。

1935年初主编汉口《大光报》文学副刊《紫线》。1937年与冯乃超等在汉口创办《战斗旬刊》并任主编。

1938年任“文协”机关刊物《抗战文艺》编委、“文协”理事兼出版部副部长。1940年主编《文学月报》。

建国后任南京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分会秘书长,上海市文联秘书长等职。1978年5月参加中国文联筹备小组,任《文艺报》主编。1979年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被选为文联委员、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他的杂文集有《野火集》(1936年5月,一般文化出版社)、《小雨点》(1942年,桂林集美书店)、《最后的旗帜》(1943年,重庆当今出版社)、《喜剧世界》(1956年,作家出版社)、《决裂集》(1958年,作家出版社)、文学评论集《文艺漫笔》(1942年,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文艺散论》(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等。1935年写的杂文《沉默救国》驳斥了胡适的谬论,认为“一切沉默,一切容忍,只是逃避现实和屈服的另一种表现。”1939年8月写的杂文《喜剧世界》,借卓别林摄制新片《独裁者》,声称“目下政局适于喜剧题材,凡拥有过度之尊严与权力者,最后辄为他人嘻笑之目标”,揭露了法西斯主义者屠杀人民的罪行,指出“那些扮做尊严的权威的‘政治丑角’们,终于成为他人嘻笑的目标”的可耻下场。写于1940年的《轰炸书简》,以目击者的身份,记下了日机轰炸重庆市民的累累血债。

他的杂文明白晓畅,针砭时弊,篇幅短小,不失为斗争的“匕首”和“投枪”。

为您推荐

孔另境

【生卒】:1904.7.19—1972.9.18 【介绍】: 原名令俊、若原,笔名有东方曦等。 浙江桐乡人。1922年就读于上海大学中文系,1926年赴广州参加革命,随北伐军北上,在武汉前敌总指挥..

方令孺

【性别】:女 【生卒】:1879—1976.9.30 【介绍】: 安徽桐城县人。 1923年留学美国。1929年回国后在青岛大学,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 建国后,曾任浙江省文..

以今

【生卒】:约1915—1966.7 【介绍】: 原名沈侠魂。 笔名有热流、林辉、秋云等。广东澄海人。早年在家乡求学。三十年代开始在上海的少年读物以及汕头各报文艺副刊发表作品。 19..

巴金

尹庚

【生卒】:1908.2.17— 【介绍】: 原名楼曦。 浙江义乌人。三十年代在上海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救国会等进步组织;先后担任过《杭州日报》记者和编辑、上海..

邓以蛰

【生卒】:1892—1973 【介绍】: 字叔存。 安徽怀宁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薰陶。1907年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后当过日文教员,安徽图书馆馆长。 1..

仓夷

【生卒】:1922—1946.8.8 【介绍】: 抗战爆发后,1938年从新加坡回国,立即投奔到吕梁山革命根据地参加抗日工作。 1939年担任《晋察冀日报》记者,从事新闻报道。1946年8月8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