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

1940年创办于上海“孤岛”。

这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下创办的一个秘密出版机构,由当时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刘宁一直接领导,由地下党员陈公琪、朱善钧、陆象贤三位组成。北社曾编写出版了通俗讲解《新民主主义论》的小册子《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北社还以很大的力量参与“孤岛”文学活动,特别是出版杂文着作。陆象贤(列车)通过北社主编“杂文丛书”,出版《北斗》杂志,朱善钧以方耀等笔名、陈公琪以丁宗恩、北辰等笔名也积极参与杂文评论和杂文写作活动。

列车主编的“杂文丛书”第一辑出版4本:即周木斋的《消长集》,列车的《浪淘沙》,柯灵的《市楼独唱》和唐弢的《短长书》;第二辑最终只出了列车的《两极集》。北社成员还写了一些杂文评论文章,既探讨杂文写作问题,又评论周木斋等杂文家的创作。这些活动积极推进了上海“孤岛”时期杂文写作活动的展开。因此,北社在现代中国杂文史上是作出过一定贡献的。随着日军进占租界,上海全部沦陷,北社也停止活动。

为您推荐

“论语”派

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 三十年代初期,林语堂积极提倡小品文,接连创办了专登小品文的期刊:《论语》半月刊(1932年)、《人间世》半月刊(1934年)、《宇宙风》半月刊(1935年),其中..

“鲁迅风”派

上海“孤岛”时期(1937年11月12日-1941年12月8日),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孔令境等人,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战斗传统,写作“鲁迅风”杂文,被人称为“鲁迅风”杂文流派。 “..

杂文(质文)社

因1935年5月15日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杂文》月刊而得名。 1934年春,“左联”成员在日本东京秘密成立“左联”东京分盟。林林、丘东平负责干事会工作,至1936年解散。这期间曾先后在日..

骆驼草社

“现代评论”派

因《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 《现代评论》1924年12月创刊于北京,1927年7月移至上海出版,1928年底停刊。《现代评论》是个综合性政治文化杂志,其中杂文创作占有突出地位,主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