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傅抱石艺术②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画山水、人物。崇尚创新,建树良多,创造出用笔有直有根、有折有圆、粗细、轻重、虚实变化万干的山石鼓法抱石鼓。人物画受陈老莲影响而又能脱变运用,自成一格。用笔洗炼,着重气韵,达到搞洒入神的效果。他的画法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意境深道,绘出神仙般画幅,令人陶醉。著作尤丰,有《傅抱石美术文集》等数十种著作行世,影响至为深远。



 

 

 

    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体现在他的画中。大致有三重点: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图早已斐声遐迩。另一个重点是石涛。先生青年时期编着《石涛上人年谱》,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故在艺术上受其影响也最深,且以石涛诗入画,随手拈来即成佳品。
  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还是唐诗。唐诗在创作的当时就深入民间,即至今日,历朝士子必读的《四书》几乎尘封,但唐诗中的名篇却依然孺子能背。古代典藉中有关哲学、道德等内容能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而政治、社会的理论会随着时代变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诗的艺术魅力却永葆青春。画家取材唐诗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创作的唐人诗意画却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
  画家运用古诗有二种不同方式。一是以己意去凑古人的诗,譬如李白的《清平调》系藉芍药写大真,而有人只画花,却把诗句全部抄上,其实画面离主题甚远。另一种是根据古人的诗立意,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须题诗而诗意盎然。抱石先生可称后者之典范,他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钜制,又有小品点晴,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臻此化境,绝非偶然。先生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本身就具备诗人的气质。除了标明为诗意画的以外,凡写胸中丘壑或写生作品,都是撷取大自然蕴蓄的诗意。描写古人形象或其轶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画的语言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即诗的意境。区别于一般所谓的诗配画,而是诗即是画,画即是诗。
  抱石先生对古人从深切理解达到思想感情的共鸣。笔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载(刘勰《文心雕龙》语),屈原、李白、杜甫、石涛等古人,不仅是他研究的对象,还成了挚友。抱石先生以绝代天才与古人息息相通,使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装的现代演员而是真正的古人。因而他的古人诗意画既体现了诗人的三昧,又是与作者灵魂的默契。不论相隔多少个世纪,先生与古人感情的相互碰接,就会激发出强烈的闪光。这是先生古人诗意画卓绝千古之处,我们从《唐人诗意画册》可以略窥端倪。先生巧妙地以最少的笔墨表现最多的内涵,也是在最小的空间赋予最大的容量,非大手笔不能。十六幅册页取材于先生酷爱的四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第一幅李白《将进酒》是一首较长的乐府,教李白与岑夫子、丹丘生(指李白好友岑勋和元丹丘)同饮。画面只有四个人物,点缀背景的弄夙为大写意,略妇数笔似示上面有画。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感情和议论,目的是抓住时机饮酒。画家塑造人物时设计了李白的挥手动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句话点出了诗的主旨,显示了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气派和豪情。诗人对面的一位已经微醺,另一位也有些拘谨,而李白却意兴愈高,没有钱也不在乎,不管什么值钱的东西都可拿去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醉方休。李白的这种性格与抱石先生又何其相似乃尔!先生也无愧为酒中仙,好象他也参与了这次饮宴,才有此神来之笔。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两大幅《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后一幅题字作下了襄阳便洛阳,或许另有所本,也可能偶然笔误),题材相同。巫峡烟云,长江浩淼,正是先生最得心应手的景色。大幅气势雄浑,小幅咫尺千里。在这幅册页中,笔势飞动,重峦叠峰,若龙蛇腾舞,令人目不暇给。不论大幅小幅,都表现出舟楫在峡谷中顺流而下,瞬息千里之势,其精意就在一个急字,这正是杜工部当年闻家乡收复,急欲返回的迫切心情。

 

 



 



















《松林策杖》 《李太白图》 《風雨牧歸》




















《棗園春色》 《山阴路上》





 

为您推荐

中国画的“留白”特点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经常被运用于虚、实空间的处理上,尤以传统水墨画中黑白对比为重要体现。在中国人之空间与艺术观念中,着重在“虚实相生、虚实结合”上。古人总是喜爱将宇宙自然的一切,做为人生思考的哲学理路。..

中国画“留白”艺术的美学价值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表现不仅可以加强和当代艺术与传统文脉的联系,而且在全球化的艺术格局中,更可进一步突显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显示出中国艺术自身的观念和精神价值。   1、“留白”艺术增加画面的整体布..

中国画“留白”艺术概述

  “留白”艺术是中国画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用来塑造中国画中强烈的空间感,也是中国画的重要构图法则和审美特征。中国画创作中的“留白”艺术一般被认为形成于六朝,成长于唐,兴盛于宋,至明清成为成熟的创作技法..

郎世宁绘画风格对传统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画市场的价值取向

  中国艺术品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明显地感受到市场的重要性。以中国画为例子,中国化理论研究,创作以及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部分,那中国画价值的基本取向是什么呢?一,以历史文化作为中国画艺术的价值背景,没有历史中国..

中国画史中的牧溪绘画艺术

  牧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法名法常,号牧溪,在有一些史料中,牧溪的“溪”亦作“?G”,其生卒日期不详。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关于牧溪的生平记载并不多,元代画家吴太素的《松斋梅谱》中对牧溪有所记载:“僧法常,蜀人,号牧溪..

构成艺术中点线面在国画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中的“点”,与数学上讲的点不完全相同,数学的点,只有位置关系是没有大小的概念的。而在构成意义上的点,必须具备大小和形状这两个条件,才能被受众感知。在国画的创造中,只有将点与画面在空间上形成悬殊的比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