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②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
  【注释】:
  1. 槛:栏杆。
  2.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3.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4.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
  【简析】: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
  【简评】: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
  【集评】: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为您推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②

  年代:北宋   作者:欧阳修   作品: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词论②

  《词论》为李清照所著,继承了苏门论词的菁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   全文如下: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

点绛唇·采药归来②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作者】: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孙光宪②

好事近·梦中作②

  好事近·梦中作   (宋)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供奉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②

  【作者】:   【朝代】:   【文体】: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北宋人。是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书..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②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