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②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作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象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个“江楼月”的比喻,在艺术上具有特色。钱钟书先生讲到“喻之二柄”,“喻之多边”。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象《志公画赞》:“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超妙而不可即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用月作比喻,一个是表示敬仰赞美,一个是表示怨恨,感情不同,称为二柄。“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明之在月,犹《》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外’而‘相盈’……。镜喻于月,如《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亦可喻目,洞瞩明察之意,如《吊李台卿》,‘看书眼如月’。”(《管锥编·周易正义·归妹》)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比明亮,比明察,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为您推荐

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②

  【作者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

忆少年·别历下②

  名称: 忆少年·别历下   作者: 晁补之   简介   晁补之   (1053-1110),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善作词,词风近东坡,抒怀写意,娓娓如吐心迹。   主题   主..

千秋岁引②

  名称: 千秋岁引   作者: 王安石   简介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世称临川先生,又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神宗时宰相,有矫有匡世之志,主张改革,推行新法。晚年居金陵。有..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②

清空②

  清空是一种诗词的风格,源出[宋]《》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古人有言,清则不田用野云孤飞的形象喻白石词的意境,喻白石词的风格。这无疑是对白石词深有体会后的精..

南乡子·送述古②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词作鉴赏   熙宁七年(107..

太常引②

  太常引   名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