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楶(楶音:杰)(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章楶是北宋中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其在西北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彻底扭转了宋夏战争的格局,其用兵方式很有特点,令人回味。
章楶用兵战术防守反对一味“坚壁清野”进攻主张“筑垒加浅攻”战略上要求兵以利动,要求战争为国家利益服务。
北宋传统的战法,要求在敌人来袭时坚壁清野,龟缩防守固守城池,章楶对此很反感,他认为,坚壁清野固然有其必要的一面,但是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尤其对生产的破坏太大。“西夏乙逋遂攻绥德,以重兵压泾原境,大掠五十余日而还。”泾原军全体据垒防守,结果西夏军来去自由,虽然百姓“清了野”,但事实上很多东西不得不自己毁掉,或者留下不可能带走,因此西夏军走后,当地百姓损失极大。章楶对此严厉的加以批评说“待其来以自全之计,则贼之气从何而沮,贼之力从何而屈?彼气不沮,力不屈,两敌相持,淹以岁月,一岁之间,至于再三,吾民亦将自困矣”。他认为必须“战兵在外,则守兵乃敢坚壁”。他要求部队必须守城野战相结合,尽量保护当地的经济,反对一味野战,或者一味守城,章楶上任后不久的环州战役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作战思想,一方面守城,一方面派兵出击到敌背后,切断敌军归路,大胆和敌军进行野战,结果使得西夏受到了重创,精锐损失过半。
进攻上章楶要求依托堡垒实施浅攻战术,史载“中国既绝岁赐,环庆经略使章楶陈浅攻策,统兵入韦州,攻安州川、霄柏川诸处,蕃部被杀者千余人。”章楶反对采用神宗时代那种5路深入赌博式的战法,他认为这种深入战法,风险太大,补给困难,很容易失败,他要求先筑垒,在敌人的防线上形成一个据点,然后以次为依托发动中小规模攻击,章楶大力发展骑兵,把骑兵编成5-6千人一组“散遣骑兵讨击,又每至其处,发其窖藏,自可因粮而食”每次行动一般在半月之内,“兵马所至不过百里”,避免和敌人主力决战,零打碎敲慢慢吃掉敌人,就粮于敌也不必太担心补给,因为无论宋还是夏处于防守时兵力总是分散的,这种攻击灵活机动,当敌人调集兵马,打击力量已经退出完成攻击正如章楶总结的“乘间捣虚, 扰耕践稼,勿限其常,为浅攻之计,诸路之师更出迭入,虏亦不能 知其时,则近塞三百里之贼,既不能为生,又不能自存”
韦州战役就是浅攻战术中最成功的一例章楶发现西夏边境堡垒约3万人防守但兵力分散,夏国边寨各相去二、三十里,每寨止八百余人,就派折克适统泾原兵八千,一日夜驰至韦州(韦州居横山北,曩霄时立静塞监军司,屯集人马,防拓兴、灵诸州,)直入西夏监军司所,悉获牲畜、器物,西夏军大败。当然章楶用兵是很灵活的,几次浅攻后会突然来次深入,西夏名将妹勒,阿埋(平夏城战役实际指挥者)就是因此麻痹大意被宋军俘获。这种浅攻战术风险小,有一次折可适迷了路也不过就损失了2千骑兵,折将军的碑文上纪录为1千。章楶在浅攻的同时加紧筑垒,堵住西夏的进攻通道,“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赐名平夏城、灵平砦,既而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皆相继筑城,进拓其境,夏人愕视不敢动“特别是平夏城的修建使得西夏从没烟峡进攻通道被堵死,西夏只好动员30万人强攻结果死伤惨重,
章楶的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宋军也因此赢得了对夏作战的优势,西夏不得不向宋请和。章楶以其出色的成绩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章楶进士出身,文武兼备,除指挥作战之外,他还留有词作传世,其词风婉约,根本不见大漠杀伐的金铁之气。其中以得苏轼唱和的《水龙吟》最负盛名
【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
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
点画青林,
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
静临深院,
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
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
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旋满,
香球无数,
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
仰粘轻粉,
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
金鞍游荡,
有盈盈泪。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