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词牌知识
⊙○⊙●○○▲
⊙○⊙●○○▲
⊙●⊙○△
⊙○○●△
⊙○○●▲
⊙●⊙○▲
⊙●●○△
⊙○⊙●△
(○平●仄△平韵▲仄韵)
说明:蛮·闺情 李白
〔题考〕 【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音癸签】、【南部新书】略同。又【北梦琐言】:「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丞相假飞卿所撰密进之,戒以勿泄。」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菩萨蛮酋称女蛮。当时教坊,谱作曲词,遂为词名。后杨升庵改蛮为鬘,失其本矣。后人又名为﹝重叠金﹞、﹝﹞、﹝巫山一片云﹞等,非特于词名来源无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调,而﹝巫山一片云﹞更易与别调﹝巫山一段云﹞相混,殊属无取。
〔作法〕 本调四十四字,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即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凡四易韵,两平两仄。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句。第三句为仄起之五言句,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为平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二句为仄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三、四句与前半第三四句同。此首相传为太白创作,顾按上述,调之创始,在唐 大中初,则白又何以见此词调?【词苑丛谈】谓:「今诗余名﹝望江南﹞外,﹝菩萨蛮﹞、﹝忆秦娥﹞称最古,以【草堂】二词出太白也。予谓太白在当时,直以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言律,鄙不屑为,宁肯事此?且二词虽工丽,而气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藉令真出青莲,必不作如是语。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辈,盖晚唐词嫁名太白耳。」按诸上,引【北梦琐言】与此说相合。近世胡适作【词选】亦云然。
平林漠漠烟如织,
⊙○⊙●○○▲ (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
○○●●○○▲ (协仄韵)
暝色入高楼,
●●●○△ (换平韵)
有人楼上愁。
●○○●△ (协平韵)
玉阶空伫立,
⊙○○●▲ (三换仄)
宿鸟归飞急。
⊙●○○▲ (协三仄)
何处是归程,
⊙●●○△ (四换平)
长亭连短亭。
⊙○○●△ (协四平)
作者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赏析
东坡的,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古人常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本词“手红”二句意。“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故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
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