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述】
男,,1941年生于清水村。1963年毕业于中文系,长期从事教学,多年担任教研室主任。1996年受聘为该校教授。李济阻在中国语言文学、尤其是领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率先开展陇右诗研究。陇右诗是诗圣杜甫一生创作高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济阻和他的同道们多年来潜心研究杜甫陇右诗,在形成杜甫陇右诗研究中心。
李济阻的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理事,《天水报》社特邀顾问等。
李济阻对青年学者的忠告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一是保重身体;二是不慕天才,以勤行事;三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勉强,但要执着。(2002年2月13日)
【主要著述】
杜甫陇右诗注析,,1985年,,与等合著
杜甫笔下的陇右山川,资料,1988.1,兰州,西北师范学报
词的划界与分类, 出版社,1993.11,ISBN:7-311-00664-3
【主要赏析】
〔原词〕
舟中对月
〔南宋〕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赏析〕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二月陆游自成都奉召东归。这首诗就写在过嘉州(今四川乐山)向渝州(今重庆)的旅船中。诗以“对月”为题,实际上抒写的是无人理解的孤单处境和凄凉情怀。
首四句说自己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是不懈的伴侣。起言“百壶”载酒,以示在凌云山设洒送行者之众多,但“谁似”二字轻轻一拨,就在故人的陪衬下突出了峨媚山月同作者的联系。这是《舟中对月》一诗最成功的艺术手法之一:从此“月”便成了故人,下边的抒写全在“月”、“我”之间进行。
中间四句承第四句,着力写月。峨媚之月到了渝州,尚且频频“窥船”,可见月有情;入近渝州,凌云之酒方才“初醒”,在浓醉的背后读者也许看得出“不忍别”时作者借酒浇愁的初衷,是人有意。更妙的是人初醒时看见的只有月光的“凄冷”,这里“月色恼人眠不得”竞成了“月挂凄冷眠不成”了。“钓丝”有二义,一指钓竿上的丝,一为竹名。“葛巾”是用葛布做的头巾,常为位卑者所服。诗中说“江空”、“人静”,因此“钓丝”当指竹,“葛巾影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江空” 两句不用“月”字,但竹形袅袅,人影翩翩,分明是一片空明的月光,状物至此,可谓神笔。对月只见“葛巾影”,不但再写孤独,而且以“起舞弄清影”启下句中的“哦诗”。
最后四句在前八句已经酝酿成的意境上再作突破,终于由孤寂进入飘逸,在清寒中寄寓作者对自我解脱的追求。诗至此,人由醉中别友到江船初醒,再到哦诗不唾;月则由峨媚山巅到时窥船窗,再到清光满船,最后月光入骨、月人一体,把“舟中对月”这一题目发挥到淋漓痛快的地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末尾两句。这两句中, “更漏不到”直承“我欲仙”,同时又用无更漏暗台唯有月满船的意思——这里明写更漏,暗写月光,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虚无的是更漏,实际存在的倒是月光。“沙禽背船”继续写“月满船”,因为只有月光明亮,离去的沙禽才清晰可见;不过,诗句又以沙禽背船而去照应诗人遗世欲仙:这两句字字不离“月”和“我”,却又能字字不涉“月”和“我”,象这样的诗句,其可谓炉火纯青,余音满万壑。《白石道人诗说》云:“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本篇截中有纵,是善于收束的神品。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对陆游诗颇多微词,但于此首却道:“超妙。太白、坡公合作。‘江空’二句正写留,重。‘哦诗’二句再议。收二句,三妙合空。”说它是李白、苏轼合作,大约首先是因为起句用东坡《送张嘉州》诗中“颇愿身为汉嘉守,裁酒时作凌云游”,第四句、第六句用太白《峨媚山月歌》:“峨媚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第八句又用太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更重要的却是此诗清隽奔放,飘逸欲仙,酷似太白;轻灵流丽,如行云流水,又颇类东坡。然而也应该看到,陆游是一位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他向一切入学习长处,同时又主张:“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蹦敷、、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你、、。”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他以超迈的笔力熔太白、坡公于一炉,自铸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的风格,因而使这首诗既如李白、苏轼合作,又为陆游所独有。
宋词《浪淘沙》赏析,[ul]中学生读写(高中)[/ul],2006/03
〔原词〕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
〔宋〕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赏析〕
“云藏鹅湖山”本来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山可偷,已是相当新奇,何况又具体怀疑到六丁(道教神名,火神)身上去,这就更加生动。一个普普通通的题材,经这么一构思,便妙趣横生了。
上半阕说山已不在人间,这是故作的幻想。可是下半阕说破山被云遮的真相以后,仍然具有无穷的趣味,这是因为作者同样采取了“直意曲说”的方法。本来是云遮山,词中却说“晓云闲”,“特地遮拦”;本来是风吹云散,山岳现形,词中却说“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在这里,晓云和东风同六丁神一样具有生命,而且要是不去“追还”,山照样要被偷去。作者章谦亨“风采为一时所称,然蕴藉滑稽,不同流俗”。这种特殊的性格,帮助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题材中发现情趣, 并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因而使词篇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作者描绘“云藏鹅湖山”这一美景的手法是十分巧妙的。全篇没有正面描写鹅湖山之秀美,但经过仔细品味,你不仅能够看到山美,而且还能看到云美。首先,作者在“犹怯春寒”的时候,冒着清晨的凉气去“台上凭栏干”,自然是由于此时的鹅湖山最美。这里作者没有直说山美,但他的兴趣与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暗示,它引导着读者对鹅湖山产生无限的向往。其次,六丁、晓云、东风都是优美的,而设想出的偷、移取、收卷、追还等情节也如神话一样动人。再说,人冒着春寒去看山,不料山被六丁移取,被晓云特地遮拦,最后才被东风追还——人、神、云、风形成你争我夺的热闹场面,当然是因为鹅湖山太美的缘故。最后,字面的表现虽然不多,但也不是一点没有。比如“与天一样白漫漫”描写无边的云海,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如“春”这个时令,“晓”间的风光,也都使“云藏鹅湖山”显得更美。
杜甫“山头南郭寺”诗赏析(http://www.nanguosi.com/html/dssx/14_47_00_189.html)。
另外,李济阻还曾参与《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的编写,并为《名家品诗坊·宋词》(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4月)撰稿。
【主要论文】
两篇使用语言情况的比较考察,语文研究,1983/04l
乐府音乐中的“解”与中的“拼凑分割”,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5/01
杜甫陇右行踪三题,杜甫研究学刊,1986-1(11)62
杜甫笔下的陇右山川,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1
喻体辨说,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6/00
杜甫在的生活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杜甫研究学刊,1997/03
杜甫陇右诗中的地名方位示意图,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2期,44-51页
杜甫在陇右的生活与诗作, 天水晚报2006年8月19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