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蝶懒莺慵②
【朝代】:北宋
【体裁】:词
作者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人。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帘暮无人卷。
云鬓蓬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词牌释义
〔题考〕毛先舒云:“﹝蝶恋花﹞,商调曲也;采梁 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其词始于宋。司马槱在洛下,昼梦美姝牵帷歌:‘妾本钱塘江上住’五句,询其曲,名﹝黄金缕﹞。槱后赴钱塘幕官,为秦少章言之,少章续其后段。槱复梦美姝每夕同寝;同寀云:‘公廨后有苏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岁,槱病死。故此调又名﹝黄金缕﹞。此调除﹝黄金缕﹞外,又有﹝一箩金﹞、﹝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廉﹞、﹝鱼水同欢﹞、﹝明月生南浦﹞等名。”
〔作法〕本调六十字,为仄韵七绝两首相合而成,特于第二句加两字为冠,而于第三句亦用韵耳。首句与﹝临江仙﹞同,次句上四下五,协仄韵,第一、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同第一句。末句平起协仄韵,又与﹝踏莎行﹞末句同。后阕全同前阕。
花褪残红青杏小,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蝶懒莺慵春过半。
●●○○○●▲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暮无人卷。
●●●○○●▲,○○○●○○△
云鬓蓬松眉黛浅。
○●○○○●▲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
--------------------------------------------------------------
【简析】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懒得飞舞,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
发端写景,作者用“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
下片由写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
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
【综评】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得这种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