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和琼②

1.书名

  

简介

  《亨利和琼》取材是著名女作家阿娜伊丝·宁的私人日记,记录了宁的巴黎岁月中看似普通的一年的真实生活。那一年,一对奇特的夫妇走进她的生活,他们就是亨利·米勒与他的妻子琼·曼斯菲尔德。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很快吸引了宁。
  宁情不自禁地迷恋地亨利·米勒的文学写作与琼的令人震惊的美貌之中。在他们身上,宁看到才华与压抑、爱欲与折磨、以及永不满足的渴望。在琼离开巴黎回纽约的时候,宁冲破了内心的禁忌,与亨利·米勒开始了一段疯狂的婚外恋情。由此,她的婚姻濒临崩溃,她也因为过度紧张而不得不开始了寻求精神治疗。同时,在她的潜意识中,一个简单的问题正折磨着她;当琼回到巴黎后,将会发生什么……
  《亨利和琼》是对一个女性内心深处情欲苏醒的逼真描述,揭示了一个人女人深陷在两种爱之间的痛苦与欢乐,忠诚与背叛。

作者简介

  阿娜伊丝·宁,20世纪著名西方女性文学作家、精神分析学家,生于法国巴黎近郊的纳伊市,后加入美国籍。她在1930-1940年居留巴黎期间,同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及其夫人琼·曼斯菲尔德过从甚密。1966年,63岁的宁将这段早年生活的日记改编成小说《亨利和琼》,文坛一度将此书誉为“本世纪最有价值的忏悔录”,作者也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阿娜伊丝·宁的作品不多,还写过《D.H.劳伦斯:非专业研究》 《爱神三角洲》和《爱情之屋的间谍》。她的小说文字非常有诗感,有扩张力。她的小说会从诗意的无意识出发,用里比多给主人公的身体加注生命能量,最终在“白色血液”的发散中获得快感。阿娜伊丝宁可以说是作家的作家,她的小说像一把锋利的小刀,时常划开我们心灵上细微的伤口,又在涌出的鲜血上面撒点儿盐。
  2.电影

基本资料

  中文片名:《亨利和琼》
  英文片名:HenryJune
  港译片名:《情迷六月花》
  台译片名:《第三情》
  导演:菲利浦·考夫曼
  主演:乌玛瑟曼 佛瑞德-沃德 玛丽亚-德-马德瑞奥斯
  时间:1990年
  出品:美国环球电影公司出品
  情色类型:第一部NC-17级电影

简介

  《亨利和琼》取材是著名女作家阿娜伊丝·宁的私人日记,记录了宁的巴黎岁月中看似普通的一年的真实生活。那一年,一对奇特的夫妇走进她的生活,他们就是亨利·米勒与他的妻子琼·曼斯菲尔德。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很快吸引了宁。
  宁情不自禁地迷恋地亨利·米勒的文学写作与琼的令人震惊的美貌之中。在他们身上,宁看到才华与压抑、爱欲与折磨、以及永不满足的渴望。在琼离开巴黎回纽约的时候,宁冲破了内心的禁忌,与亨利·米勒开始了一段疯狂的婚外恋情。由此,她的婚姻濒临崩溃,她也因为过度紧张而不得不开始了寻求精神治疗。同时,在她的潜意识中,一个简单的问题正折磨着她;当琼回到巴黎后,将会发生什么……

评论

  影史上第一部NC-17级电影
  按照美国电影分级制度,这部电影因过多的性爱暴露镜头与毫不掩饰的女同性恋场面,应被定义为“X”级。但考虑到影片的艺术价值与纯粹感官刺激色情片的区别,最后,美国电影协会破例修改了分级制度的条框,本片也就成为首部“NG-17”(17岁以上人士才可观看)电影。
  挑战人性解放
  《亨利和琼》(港译《情迷六月花》,台译《第三情》)是《布拉格之春》的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继又一次大胆演绎,本片与《布拉格之春》以及《鹅毛笔》三部,可被视为这位导演的“情色三部曲”。
  严肃艺术、政治及人性解放的话题是菲利浦·考夫曼热衷的题材,他喜欢把主人公放在一种极端的体验中,不顾后果地去挑战传统的道德规范。改编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布拉格之春》是带有强烈政治倾向的电影,而本片之后的《鹅毛笔》更是以史上著名的虐恋者萨德做为主角。
  他曾说:“如果你只喜欢按你的口味制作出来的电影,如果你只喜欢那些让你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影片,那么我可以自豪地对你说,我的电影不是给你看的。” 
  乌玛瑟曼气质独特
  乌玛瑟曼1970年4月29日出生在美国波士顿,16岁时辍学从艺,她的第二个电影形象是裸体的维纳斯,影片一上映,她的美让男人惊呆,媒体疯狂要得到她的照片做封面。18岁的乌玛吓得躲到了欧洲。
  美丽的乌玛·瑟曼气质独特,且有种神秘感。好莱坞是这样形容乌玛·瑟曼的“斯芬克斯之美”:她不是非常美丽,尽管她很美丽;她也不是绝顶聪明,尽管她很聪明。 
  乌玛·瑟曼是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不会忘记的女人,因为她那张总是带有谜一般表情的脸。有人说,乌玛的脸美到了极致;有人说,那是一张充满缺陷的脸,又尖又长的鼻子、深陷的眼窝、分得太开的双眼、过硬的线条……
  乌玛被某杂志评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美的女人之一,但是对于她的美,人们又众口不一。
  乌玛的美是复杂的,它的极致在于上帝完美地将太多的内容赋予在了同一张面孔上,使它散发出不耀眼却夺目的吸引力。于是,凡人只好用同样像谜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斯芬克斯之美来形容乌玛·瑟曼。
  好莱坞是这样形容乌玛·瑟曼的“斯芬克斯之美”:她不是非常美丽,尽管她很美丽;她也不是绝顶聪明,尽管她很聪明;但是她把美丽与智慧恰到好处地同时成为了她的拥有。
  乌玛·瑟曼对美丽的定义是:智慧的头脑与敏锐的洞察力相融合。
  16岁就辍学从艺的乌玛丝毫不缺乏优雅、深邃的气质,特别是她对人生的领悟、对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事物的宽容,都不是一般同龄女孩所能达到的程度,这是乌玛家庭给她的浸染。
  年少出名的乌玛表现出早熟的冷静,总是与明星的光环若即若离。乌玛的第二个电影形象是裸体的维纳斯,她的美让男人惊呆了,媒体疯狂要得到她的玉照做封面。18岁的乌玛吓得躲到了欧洲——她不想成为当月的性感尤物。
  乌玛·瑟曼的角色很杂。她生就一副难以捉摸的美貌和复杂的个性,她不可能像梅格·瑞安、朱丽娅·罗伯茨、卡梅隆·迪亚兹那样成为人见人爱的甜心,她擅再过几个月,玛娅就要有一个弟弟或妹妹了,2002年1月,乌玛将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乌玛说她希望还能再有一两个孩子,她就是在四个孩子的家庭中长大的,她知道兄弟姐妹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

取材现实生活

  该片取材自亨利·米勒这位被评价为“现代文明的批判者、自我的重建者、文学上的革新者”的当代作家,与其妻子和文学情人三人之间的爱恋纠葛。
  亨利的妻子,琼·曼斯菲尔德,也叫琼·伊迪斯、琼·米勒,与亨利在1923年相遇到米勒,不久结为夫妇,1928年,米勒夫妻经过长途航行来到欧洲,游历法国、奥地利、匈牙利和德国。1930年,米勒独自回到巴黎,穷困潦倒却精神充实,这也是他日后在名作《北回归线》中回忆起的那段日子。
  1931年琼来巴黎看望他,米勒把她介绍给阿娜伊丝宁。这两个女人立即被对方的魅力迷惑倾倒。1934年,亨利终于与琼离婚,但琼从此成了米勒心中萦绕不去的谜题。
  影片涉及的另一女性阿娜伊丝宁则被称为身体力行的性解放先驱,在她日记名作《火》中,她坦言,“不论什么爱情,我都无法抵抗,我的血液开始起舞,我的双腿张开。”

经典场面

  影片的经典场面有几处,一处是有次亨利无法满足阿娜伊丝宁的需求,她回家和丈夫燕好之后,随著又带他到妓院召来2名妓女表演爱抚的动作;一处是宁走到酒吧的后门,黑暗中急切而冲动的米勒跟上她,两人开始爱抚亲热,宁很快沉浸在对米勒的渴望之中了;另一还处则是宁跟着琼,最终在巴黎的一间狭小的阁楼里,两个女子陷入激情的放纵中。
  乌玛·瑟曼扮演琼带着一丝迷茫的气质,而扮演亨利和阿娜伊丝的演员则更是仿若再生。全片中洋溢着潮湿、迸发的激情。

影片评价

  《亨利和琼》是对一个女性内心深处情欲苏醒的逼真描述,揭示了一个人女人深陷在两种爱之间的痛苦与欢乐,忠诚与背叛。影片拍得像一朵迎风盛开的罂粟,既妖艳又颓废。令人称道的是导演考夫曼为了探寻人的差异性,影片中刻意描绘了夫妻之间、情人之间、同性恋之间做爱时富有乐感的呻吟。影片的影像色泽雍容华贵、纯美之极。
  《亨利和琼》的小说情节可以忽略不计,但也不能“周公解梦”似的理解它的精神本质。如果不考虑阿娜伊丝宁的日记内容,单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思考《亨利和琼》的文本,就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对《亨利和琼》的深刻影响。一部作品的含义是无穷尽的,对《亨利和琼》内容的无意识分析才是吃透作品的内在核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