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女书”梦
——“女书”传人欧阳红艳侧记
“生活中,并非每一个完善的想法总能轻易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支持。这期间,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意志,是他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所能保持的顽强坚韧的态度。”
这是最她欣赏的一句话。
也是这句话多年来一直激励着她。
坚持与不放弃,在于顽强的意志与拼搏的个性。
而她就是一个执著、坚韧、为梦想而活的人,她自号“追梦痴人”,她的梦就是“要把世界上唯一的妇女文字——‘女书’继承和发扬,使它走出江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她就是“女书”传人——欧阳红艳,一个追逐“女书”梦的人!
一、苦学女书
1986年的一天,父亲带回一根美丽的花带引起了她的注意,花带用6种颜色织成,颜色搭配协调,奇特的是图案中有的类似甲骨文,她感到很奇怪,父亲告诉她,花带上织的是一种快要失传的古老文字---“女书”,这种文字只在妇女中流传使用,这引起了她的浓厚兴趣。因父亲经常陪同专家、学者考察“女书”,得到一些“女书”资料,使她有机会翻阅女书。
一些“女书”的内容深深震撼了她,如义年华写“若是我夫在家住,整好金坨养爷娘,如今无钱来修整,崽死阴司愁断肠,想吃糖果没钱买,想吃肉来无钱称,子死阴朝心乱溶,哭杀房前人不知………”,“眼泪四垂哭尽多,夜来上床被哭透,台的可怜人不知,好情好意台没得,丑情丑意台受多,点尽清香不效验,受尽恶言天不休,吃尽生姜受尽辣,吃尽胡椒辣尽心……”(谷母溪唐举仙);卢八女写“奴家生下一个女,被夫一脚见阎王,月内不见蛋一个,三顿盐水送茶汤……生儿半月就受打,当餐只有辣浆汤,一日三餐不见米,饿得八女面皮黄,枯细如柴四肢肿,两眼昏花实难当,还要时常受骂打,拿她送到鬼门关……”(八女之歌)。它叙事是如此感人,文辞是如此生动,想不到山野村妇也能创作出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
作为一个女人,她深切地体会到:“女书”,它是女人的血和泪凝成的!她深深地爱上了它!“女书”作品常作为殉葬品埋掉或烧掉,“女书”作为一种文字濒临灭亡,然而,能习读“女书”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一文化遗产更显得珍贵。转眼数年过去,几位著名的女书老人相继过世,激起她向女书传人学女书,抢救女书的愿望!
为了学“女书”,多年来,她四处寻找“女书”老人,节假日经常到上江圩、铜山岭、松柏一带寻找、拜访“女书”老人,只要听说有谁会“女书”她就去向她学,向她们学“女书”并收集一些女书资料,足迹踏遍女书故里。她的心里有一个梦想——要把这世界上唯一的妇女文字继承和发扬,使它走出江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次到上江圩乡荆田村,走出村口不久,天陡然变脸下起大雨,将她淋成了落汤鸡,由于那天不赶集没有班车,她只好跑步到上江圩乡去搭车,一路上,风雨里,她就那样跑着、跑着……下乡对别人来说是件苦差,可她却偏偏找苦吃,不记得有多少次她因为顾着学“女书”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经常搭不上车,有一次在一个下雨天,她从松柏出来搭了一台拖拉机,因为雨天路滑,拖拉机几次抛锚还差一点撞到树上,她站在摇摇晃晃的拖拉机上吓坏了。消蒲镇的何静华给了她很多帮助,她不仅教她“女书”,通过她,她结识了铜山岭的阳焕宜老人、河渊村的何艳新,使她有更多的“女书”老师。 由于“女书”字大多比较相似,少一点和多一点字义完全不同,初学时经常弄错,总记不住,为了学好“女书”,她编了一套“女书”识字板,识字板正面为“女书”,反面为汉字翻译,她天天自己考自己。为了把“女书”写好,一有时间她就练写女书字。同事们都笑她成了“女书迷”,不知哪个调皮的同事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女书”,于是乎,“欧女书”便被叫开了,让她哭笑不得。
说来也怪,这斜斜的“女书”跟她特有缘,总有一种特亲切的感觉,她一看资料就能照着写,然而却经常遗忘,“要是有本《女书字典》该多好啊!查找就方便多了。”她萌发了编撰《女书字典》的想法。因“女书”存在形同音不同义也不同及音同形不同等状况,编撰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她克服了重重困难,于2001年元月编好了这本女书、汉语、英语互译的《女书字典》,为了使字典尽量完整、准确,她除了向周硕沂老师求教外,2001年5月,她与何静华还来到了何艳新家里,对字典所收录的“女书”与她二人一起共同探讨,反复核对。在学女书、写女书的过程中,她都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十多年来,她除了继承传统的斜体硬笔式“女书”外,还从“女书”的形体笔法着手,自创独具一格的红艳“女书”书法体系,创作出“破格式”、“行草式”、“象形式”等多种风格的“女书”书法作品。“破格式”,顾名思义即在形式上打破“女书”传统的大小一致的排列整齐的格式,“女书”书法的整体布局在排列上“女书”字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行草式”即打破了传统“女书”一笔一划端端正正的字体,略仿汉字的行楷体;“象形式”即变体“女书”,打破了传统“女书”的菱形格局,起笔笔式较粗犷,有“醉虾体”、“辣椒体”、“游鱼体”等多种形式。
二、苦建女书馆
多年来,专家、学者都倡议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抢救、保护和发展“女书”,如何保护和发展“女书”?她认为,“女书”的发展不仅仅只局限于单纯的学术研究,开辟“女书”研究的应用性方向,将研究成果与“江永女书”的流传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女书”文化与江永的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开发“女书”的经济价值,促进研究与开发、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转化,这对“女书”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于是,她萌发了想要创办一家“女书”馆,使它不仅成为一个展示和宣传“女书”的窗口,而且成为商品经济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要建“女书”馆,“女书”必须得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宣传作用,而以前流传下夹的“女书”只有“三朝书”等小本子或折扇、手帕,品种较单一。根据“女书”的美学装饰性与实用性,结合江永风情,她设计了“红艳”牌女书背包,包盖上是“江永女书”四个汉字,在“江永”与“女书”之间以她的品牌圆形隔开,四周饰以花边,包上中间为菱形花边围绕着女书“福”字,周围是女书“江永女书”四个字,旁边围绕花边,整个“女书”工艺包在颜色上以黑色为基本色,颜色搭配上巧用冷暖对比色,整个包显得庄重大方、色彩艳而不俗。在工艺包样品选材时,她选择了本地特产的家织土布为原料,再配以手工编织的“女书”花带作为工艺包的背带,同时考虑到“女书”工艺品的设计还应体现选择性,根据不同类别层次的顾客要求,对产品进行不同档次和类型的开发和生产,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所以在工艺包的材料方面她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材料,同款式另一种工艺包背带为普通花边,布料为纯棉布。此外,还设计了其他款式的工艺包及工艺扇,她认为古代女子大多用团扇,因而工艺扇她除了“女书”折扇外又设计了“女书”团扇,“女书”团扇按制作材料也分几种,其中主要以江永扎染的家织布(或版布)为扇面,背面为女书及译文。不管是设计哪一种“女书”产品,她都力求尽善尽美、突出江永特色。
为了探索“女书文化”是否能走“经济路子”,她决心创办一家集生产、展览、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女书”工艺品专卖店。希望“女书”这一亘古文化能够借助工艺形式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可她却没钱,当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得知她为了发扬“女书”要借钱开办“女书”馆时,大多数人不理解,甚至于有人认为她“疯”了!他们认为“办女书馆、宣传女书是政府的事,自己借钱去替政府做宣传工作,太傻冒了!”在别人嘲笑的目光中,她依然走她的路。有好心人劝她“别去搞什么女书工艺品,那玩意儿没有几个人会买的?别说借钱去搞,就是有钱也别去做那种傻事!”很多人给她泼冷水,可是却没有人能动摇她创办女书馆的决心,在她心中始终有一个理想:让快要消亡的女书因得到应用而重生,让这神秘的女性文化发出新芽!即便是所有的资金都打了水漂,所有的产品都卖不掉,她也要把它生产出来,因为对她而言,能够把她们这唯一的女性文化拯救和发扬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即便是倾家荡产她也心甘情愿!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爱她所爱,无怨无悔”。
当时没有几个人愿借钱给她创办女书馆,父母亲没有钱,但他们是她坚强的后盾,她母亲慈爱地对她说,“红艳,你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别人不理解你不要紧,重要的是看准了的路你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我们没有钱,可是我们可以跟你一起想办法。”在母亲的建议下,她决定以房屋为抵押贷款,可是跑了几家银行,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没有贷到款,她没有灰心,没有气馁,多次找到贷款人陈述情况,在她抢救女书文化精神的感染下,银行终于贷给她一笔款。
2000年秋日,她满怀憧憬与希望,带着她的设计图,来到美丽的旅游胜地----桂林,渴望找到一家工艺品厂试产她设计的“红艳”牌女书工艺包,可走遍了桂林的大街小巷也找不到这样的厂家。
饿了,就啃个馒头!
渴了,就喝口凉水!
一天下来,也不知走了多少路,脚都肿了!可最后还是没找着。
但她听说广州有很多工艺品厂,随即就掖着600元钱马不停蹄直接从桂林跑到了广州。
刚下车没多久,却发现钱包被扒,证件、银行卡也都不见了,她一下就懵了!走在广州街头,挤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她是那样的无助!落漠的神情竟然引起了人贩子的注意,有不怀好意的人上前问她要不要找工作,并罗嗦嗦拉住她的袖口不放,她一时气急,恶狠狠地对那人说,“再纠缠,就打110报警!”。虚张声势吓走那人,自己也出了一身冷汗。
她深感此地不宜久留,搜遍身上所有,没发现什么值钱财物,只有母亲送她的家传玉手镯尚在,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当铺,将手镯当了20元钱,却连回程车票也买不到!怎么办?她花了2元钱买馒头,解决饥肠咕碌的问题,剩下18元作后备金!这一趟不能白来,她根据广州电话簿找到几个厂,先电话联系,然后最后选中一个距离她最近、又有可能合作的厂家去参观联系,她必须赶在下午5时前搭车回去,因为她口袋里只剩5元钱了,否则将会露宿街头!
由于时间仓促,厂家要价过高,她与厂家一时还未谈妥试产事宜。急急忙忙赶到车站,找到司机,说明情由,司机总算答应她到家再给车费。一路颠簸,天明时分,总算到家了,眼泪却止不住掉下来!
为了尽快把她自己设计的女书手帕、女书工艺包生产出来,她利用节假日到长沙开始了“搜索行动”,母亲因为不放心也跟着去了,她们终于找到一家绣花厂,可是由于她生产的都是样品,数量不大,厂家不愿接洽,她好说歹说,厂方才愿意帮忙。在吱喳吱喳的机器声中,母亲和她跟着师傅们在车间里跑来跑去忙着配色,她的“女书”手帕、“女书”工艺包样品绣出来了!而且每一个的颜色搭配都不一样,有以红色调为主,也有以紫色调为主的,还有以渐变色为主的,……师傅们替她统计了一下她竟用了近两百种颜色!接着,她又要找制衣厂替她加工女书背包,来来回回地到处跑,找卖花边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背回一大捆花边,她累得连上楼都没力气了,整个人要瘫掉似的,可是她不能倒下,因为她的事情还没有做完、还没有做好。谁叫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呢?倔犟的她就是这么一副牛脾气。等到背包做好,她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在长沙的这段日子里母亲也跟着她跑来跑去累得不行,特别是上火车时七百多个背包,母亲就替她挑了五百个,而她背上背了两百个包已是被压得双脚发颤,上火车又那么挤,她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挣扎着,看着母亲这么大的年纪还因为她而受苦,她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她深深地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疼爱和关怀。在她投身于“女书”抢救和女书工艺品开发的日子里,母亲始终默默地支持她。
后来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拯救民族传统工艺湘绣的有关报道,便产生了把“女书”和湘绣结合的念头,于是又到长沙寻找湘绣厂合作,经过半个月的设计、制版工作,“女书”湘绣镜屏系列产品开始动工,一年后终于完成。
除了编织了本地一些妇女手工织绣荷包、花带等传统的“女书”工艺品,从“女书”馆内每件产品的设计、制作到店面的选址、布置,整整准备了两年时间,期间她曾三下两广、四至长沙,历经多少困难,经过多少艰辛,唯有自知!
2002年10月18日,“红艳女书馆”开业了!该馆以展览、销售“女书”收藏品、“女书”工艺品、“女书”书画作品为主。“女书”收藏品主要有“女书”线装本、旧时女子出嫁穿的“女书”绣花鞋、背小孩用的“女书”花带、旧时小孩用的口水垫、妇女用的绣花围裙等,“女书”工艺品主要有“女书”手帕、“女书”工艺包、“女书”湘绣镜屏、“女书”工艺扇等。她设计的“女书”工艺品分为四大类:装饰品类、日用品类、礼品类、纪念品类。“女书”书画作品主要是她独创的的“红艳女书书法”作品及兼工带写的一些绘画作品,从1996年她开始涉及对“女书”书法的研究,在几年内准备了100幅精品书法、绘画作品。“红艳女书馆”开业,馆内展示了各类“女书”字画及工艺品二十余种、二千余件,当天就接待了前来参观的人员近千人次,“女书”馆被挤得水泄不通,参观者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他们都连连赞叹:“女书原来这么美!”一日之间,“江永县城有个漂亮的女书馆!”传遍了江永县城的每个角落,特别是江永县电视台前来采访后,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一时间,“女书”和“红艳女书馆”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县委、政府及有关单位的领导特地前来观看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邻县的一些人也特别驱车赶来观看,很多人从对“女书”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甚至爱上了“女书”,一位老干部每天都来观看,她感到很奇怪,老干部对她说:“到这里看这些女书真是一种享受,心情不好时,一看这些女书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所以每日必来。”
“红艳女书馆”不仅以展示、生产、销售女书工艺术品来促进、推动“女书”的发展,而且还成了“女书”爱好者、“女书”传人交流的场所。2002年10月20日,黄甲岭乡的欧阳兰淑听人说,“江永县城有个‘红艳女书馆’,馆主很会“女书”。”她特地找到馆里,自述会唱一些“女书”歌,但不识女书,表示很想学女书,因为她知道“女书”老传人何静华办了一个“女书”学堂,所以她特地将她带到了何静华家中,通过学习,欧阳兰淑已经能认识大部分“女书”字,并可以用“女书”将她以前会唱的“女书”歌记录下来。
2002年10月26日,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及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一行来到了“红艳女书馆”,看到琳琅满目的“女书”书画艺术品,赵教授激动不已地说:“红艳呀,你真了不起!堪称女书开发第一人!”当时已是傍晚,可电视台的人仍激动地拍个不停。
2002年11月24日,日本远藤织枝教授带着一名翻译来到她馆,她用日语问个不停,与她一起在女书馆门前合影,她说,“要让广大日本人看到女书,看到‘红艳女书馆’,看到这快要灭绝的女书得到了新生!”
2003年7月,香港博士罗婉仪在她出版的《一册女书笔记--探寻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女书》一书“有关女书人物”中对她及“红艳女书馆”作了详细的介绍及说明,《中国民族报》、《民族论坛》、《湖南日报》、《温州日报》、《当代商报》、《永州日报》等多家报刊均从不同角度对她本人或创办的“女书”馆予以报道,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湖南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湖南《都市频道》分别对她进行了专访,使广大的观众对“女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她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因为她馆不收参观门票,义务宣传女书,江永又尚未形成旅游氛围,女书工艺品不好销,加之资金不足,开业不到半年,该馆就入不敷出,且无资金支持,最后被迫关门。“屋漏偏逢倾盆雨”,眼看贷款又将到期,她不知道拿什么还?!2003年春,为了还贷,她含泪卖掉了生活了8年的牺身之所,家也彻底没了!虽是春暖花开,风光无限,她的心情却降到了0℃!没有了家她不怕,没有钱财她不在乎,钱财对她而言只不过是身外之物,令她伤心感怀的是美丽的“女书”梦倾刻间便被现实击得粉碎!放弃还是继续为此拚搏奋斗?她仍选择后者,她不能让自己被困难打倒!悲伤之余她用“女书”写下“建业有为,立志奋飞,潇洒巾帼,不让须眉”的条幅激励自己,又写下了“鸿鹄凌空,千磨万砺仍念展翅天”以铭志,她坚信只要不懈努力,总有成功的一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光匆匆,一晃又是半年,看着精美的女书工艺品,她就不信销不出去。为了宣传、推销女书,她多次到桂林、长沙找代销点。“功夫不负苦心人”,长沙的一家公司愿意与她合作,她的努力没白费,“红艳”牌女书工艺品在省城长沙登台亮相,崭露头角,她自创的“红艳女书书法”也跻身于长沙城的“名家画廊”!
她准备重开“女书”馆,为了突出“女书”,她把“女书”馆大门设计为仿古“女书”门,深红大门中心雕刻嵌以金色花边的四幅女书作品,两旁分别配以门神与仕女。一年后,2003年11月9日,“红艳女书馆”经重新设计装修后又开张了!这次馆内新添了“女书挂毯”、“女书竹简”、“女书玻璃浮雕”等产品。
重新开馆后的“女书”工艺品及她创作的“破格式”、“行草式”、“象形式”等“红艳女书书法”的不同体裁均被湖南省档案馆购买并收藏。
除了与其它厂家小批量合作外,她还立足本地,组织了本地一些妇女手工织绣荷包、花带等传统的“女书”工艺品。
三、苦
也许看一个人每年的工作经历肯定是枯燥的,但她为了宣传、保护、传承女书的时间表却不得不罗列一下。
2003年:7月7日,她建立了一个女书网站——“红艳女书网” (http://www.hy-ns.com),这是第一家女书个人网站。网站以宣传女书、提供女书资料等有关信息为主要内容,通过Internet使全世界人们都可以看到女书。9月12-20日,她作为湖南省旅游节暨省旅游商品展销会特邀省内著名书画家之一到现场表演女书书法,展现女书丰采,弘扬女书文化。
2004年:2月,她的女书书法作品及她设计的“红艳”牌女书工艺品被北京清华大学博物收藏;2月20日,她同何静华等女书传人共同筹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书艺术表演民间团体━中国女书传人艺术团,该艺术团的艺术表演形式有女书做歌堂表演、女书表演唱 、女书书法表演、女书歌舞剧表演。表演队员平均年龄25岁,她们分别来自农村、机关、学校等单位。女书的传统坐歌堂表演共有近20名演员,可再现古老的做歌堂的情景;表演唱是综合性表演形式;女书歌舞表演共有队员6名,表现的是女书中记载的故事、传说等有关剧目……7月,受广西桂林两江炎黄书画协会特邀,前往桂林为“邓小平诞辰百年”挥毫题款。同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宫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获奖,应日中文化协会、名古屋市教育委员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等征集,她的作品被选送日本展出,使国外的书法家也看到女书的独特风彩。
2005年:1月,“女书”书法作品《训女词》、《念夫情》等及 “女书”工艺品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5月1日-8日,被邀请赴四川成都参加“中华女书寻源第一展”;11月,书写设计了第一枚女书邮戳--湖南省江永上江墟女书邮戳;
2006年:3月,经多年研究创立别具一格的《“女书”书法集》、《女书标识设计图》获湖南省版权局颁发的知识产权证书;4月28日,设计创作的全球首套“女书”个性化邮票《千古奇字—江永女书》在湖南永州首发;6月,论文《“女书”: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被选编于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性主义(2006春)》;11月,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人权研究会的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权展”,现场演示“女书”的读、唱和“女书”书法,奇特的“女书”文化吸引了外宾、国家领导人和广大北京市民,“女书”再次引起轰动。期间接受了西班牙、奥地利等媒介的专访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女书”作品被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外友人及热地等国家领导人和中国民族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收藏;12月29日,因传承和宣传“女书”文化做出的积极贡献,被《潇湘晨报》评为湖南2006年度十大智者。
2007年:1月28日,永州市女书说唱艺术协会成立了,她被推选为协会主席!3月7-9日,被邀请到武汉参加东湖风景区与武汉大学中国女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女书艺术展暨女书梅花笔会。4月13日, 她手书的《永明歌》 、《答友人》、《伴嫁歌》、《寡妇之歌》、《训女词》、《女儿致娘家回书》、《怨命歌》、《女儿诉苦》、《义年华答来访者》、《女书之歌》等“女书”书法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5月17-20日,带领永州市女书说唱艺术协会的15名女书说唱团员参加了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在5号演艺馆表演了《女书村的歌谣》、《河边稚竹》、《十绣》等女书说唱节目,令观众耳目一新。
2008年:2月,正值永州天寒地冻,停电又停水,她花了12天的时间手绘了一幅长116米的书画长卷,这幅书画长卷共抄录了女书精品十六篇多为闺中密语,描写当地妇女之间的通信、记事、结交姊妹、新娘回门贺三朝等内容。它不仅是“女书”书法的体现,还结合了绘画,描述了的形态各异的异仕女形象。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女书”仕女书画长卷。
2008年4月20日,她的书法作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首届中国百位著名书画家知识产权文化题材优秀作品展”,在“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推选活动中获得提名。2008年5月4日-8日,她应邀参加了第11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神秘的女书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参观者的目光。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你可以看到一个“女书”传人为了追逐“女书”梦所做的努力!你不得不佩服一个单身女子为了她的“女书”事业所付出的辛酸和执着精神!
她相信,有大家的热心支持、关心爱护、辛勤努力,中国的“女书” 这朵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和文化遗产的奇葩一定会在全球盛开!
我们期待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