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②

  1.古诗词 雪梅 xuě méi
  卢梅坡《雪梅》赏析
  雪 梅
  〔宋〕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
  骚人阁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2.地名。
  雪梅(Xuěméi)原名下黄洞,又称黄磜圩。在新丰县城东北11公里。黄磜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处溪流的下游,故名下黄洞。1950年以处雪峒水与梅溪水 流域置雪梅乡,乡政府设此,遂改为今名。后因是黄磜镇驻地,并成圩,故也称黄磜圩。
  【作者资料】
  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一些经历。
  他最有名的词就是两首雪梅了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两首词可见这位文人的雅兴和志趣。他喜爱梅花应是到了极点,“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吧!
  刘过有一首词:《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卢梅坡属于花鸟诗人,其诗中从不感慨国家大事与黎民疾苦,感风吟月者很多,可见也许家境不错。
  他流传下来的诗很少:就这么几首:
  雪梅两首 梅花 茉莉
  芙蓉 柳絮 春日 落梅 蚕 春游 读康节诗 牡丹 闵雨 荼醾
  这里面写花树的有9个 春游的2个 感雨一个 读后感一个
  花树占了绝大多数,再次印证他家道殷实
  细看一下:
  《茉莉》里面有一句:京尘湫隘蚊多
  这里又写到居住在京城
  《牡丹》: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推断他还是为官被贬过。
  3.食品
  微酸,多数5角一袋

为您推荐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②

  【年代】:宋   【作者】: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内容】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   青山外,远烟碧。   【..

减字木兰花·春怨②

  【年代】:   【作者】:——《减字木兰花·春怨》   【内容】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鉴赏】:   朱淑..

玉谿生②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1]。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

十里坪②

在天晴了的时候②

  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大解②

  大解,男,原名解文阁,著名,1957年生于河北省,197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   大解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任《诗神》月刊副主编。其一万六千余行的长诗《悲歌》被评论界称为“东方的创世纪史诗”。现居石家庄市,就职..

第三代诗群②

  第三代诗群(也称为“新生代诗群”,“新世代”等)是泛指之后中国出现的一大批新诗诗人。   中国的新诗诗人在1982年之后逐渐脱离了朦胧诗派的影响开始成熟起来,第三代诗人在创作手法上依然部分地继承了朦胧诗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