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流县靖节祠简介
在东流县(今安徽省东至县西北东流镇)东部石潭渡。靖节祠,又称陶公祠,为纪念东晋时著名隐士、文学家、诗人陶渊明而建。
晋时,东流一带属于彭泽管辖,陶渊明独爱菊,他任彭泽令时,曾在此种菊赋诗。后人敬慕他清节高风,立祠以祀之。靖节祠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建。祠前有垂柳五棵,婆娑多姿,左为学湖,碧光粼粼,右有七里湖,烟波浩渺。远眺大江,滚滚东流,浪遏飞舟。历代许多名流前来拜谒,明代兵部尚书于谦有诗曰:“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二、陶靖节祠
祠位于墓下。元末遭兵毁,前貌无考。后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重修。祠为砖木结构,古书院建筑风格。分正堂和前室两殿,中有天井,侧配厢房,面积为250余平方米。大门首有“陶靖节祠”石匾,左右耳房门首各书“菊圃”、“柳巷”。祠内有陶渊明神龛、塑像,正、前殿檐首悬挂“羲皇上人”、“望古遥集”等匾额。堂内立有《陶靖节祠祝文》、《陶靖节先生祠堂记》石碑。1984年九江县将祠拆迁到九江县沙河东郊蔡家洼,按原样重建。三、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一名潜,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晋书》、《宋书》都认为他是东晋大臣陶侃的曾孙,后人多有质疑。陶渊明自幼好读书,兼谙玄佛。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不甘于为区区五斗米薪俸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是为“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许多优秀作品都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屑于与之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有一些作品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的消极思想。其诗文平淡爽朗兼有,语言质朴精炼,风格独具。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四、宜丰县靖节祠简介
《江西通志》载:“陶靖节祠堂,始建于绍兴己丑(1145)。”《新昌县志》、《秀溪陶氏族谱》载:“宋绍兴甲子(1144)筠州知府赵廉裔,令其新昌知县及陶氏子孙在原延禧观侧渊明读书堂的遗址上新作靖节祠,至1146年靖节祠落成,赵廉裔从筠州来此参谒,请曾为太学士的阮蝄考《图经》、参稽二史,即《晋书》、《宋书》与先生文集,实其事以记之。每岁重九将佟公所写遗像悬其中祀之。”1、历史记载
宋·大学士阮蝄《靖节祠堂记》:按旧志,豫章,汉郡,号江南卑薄之域,然世多隐君子,有虞仲夷逸之遗风。余少时闻诸故老言,此地本宜丰古邑,与南昌彭泽连绵数百里,名山巨川,哲人胜迹,不可指数,如靖节先生之书堂石室,与夫洗笔池、藏书觱尤瑰伟奇绝以冠,盖不至故湮没……绍兴甲子,汾阳赵公纶来守此帮,妙于诗文,清深简远,将追配先生于千载,每恨《图经》为流俗疑,似致风云带愤,林峦失顾,藏书洗笔之所,悉为狐兔蛙蝇之区。先生伟节重日星,而祠像弗存,名实晦昧,士俗何惮不入贪懦鄙薄,得罪于夷齐乎!明年移书于邑令汝阳谢公子由,且谕乡老之好事者,相与剪除草棘,芟理秽芜,因其书堂旧基新作祠宇,永奉祀事……昔之宜丰,今新昌是也。虽永兴后分庐江之浔阳,武昌之柴桑,置浔阳郡,属江州,然此邑视彭泽,自汉时俱属豫章,迄今相距实邻邑也。先生于太和中,传诔咸称卒于柴桑,春秋六十有三,在宋元嘉四年。独不书其所葬地里,与其子俨等逸事。而记文行可以?崇世教者。以此知先生文集及传诔,特载其出仕之后,归休投老于浔阳时。此邑之书堂石室盖未为江州祭酒时栖隐之地尔。观晋自太和至义熙间,风波云扰,深山穷谷,衣冠之士远引常恐不早。先生实居此邑。良以家弊,始东西游走,强颜漫仕。平昔之书堂、石室焉可诬也。然性爱丘山,匡庐绝佳甲于江右,爰自拂衣竟留柴桑,故赋诗饮酒,登临笑傲,岁月居多。
若始隐遗迹,意当时名流,如檀道济,王宏诸人,往往视为哲人细事,史皆略而弗传。后人信书,浸没其实,反以《图经》为疑。今义钧乡,距邑治之东南二十里,石室之旁,陶氏数百家,习尚淳朴,如葛天氏之遗民,祖风信有所自矣。若敢以芜辞谨述其概,因为作诗以遗邑民,陶氏子孙,使岁时歌以祀之,其辞曰:斗野古邑联豫章,哲人养高世相望。孺子汉末栖南昌,晋季尤留处士芳。一枕北窗傲羲皇,藏书洗笔腾夜光。箪瓢屡空几欲僵,起为祭酒游浔阳。束带折腰非所长,拂衣终焉老柴桑。石室花苑松径荒,蠹简今与蛟龙藏。春阴鸟啼云木苍,曲池花片风露香。荆扉世系如蜂房,先生骑鲸返帝乡。德星凛凛垂寒芒,故老一念涕如滂,我公雅意凤沼翔。埙篪作意新此堂,里社行见歌丰粮,粟饭溪毛未荐觞。故山秋菊昏欲黄,先生休逐庐山匡,千秋万岁归徜徉。(康熙癸亥《新昌县志》旧志第62页)
2、文人墨客题诗列表
宋·理宗帝御制《靖节公赞》:自守其拙,朕知其忠。在晋出宰,望宋隐踪。东篱佳菊,荒径孤松。弦歌觞咏,凛凛清风。 宋·著名文学家王文宪诗:义熙鼎向寄奴轻,归去来兮绝官情。特笔谁书晋处士,千年心事一朝明。宋·强恕斋诗:典午山河言杌陧,事机炳见惟明哲。耿介宁因禄位移,直腰肯为儿曹折。解印幡然归去来,江东城阙飞尘埃。孤松宅畔谁同抚,五柳门前手自栽。田园芜没疏生计,始觉昨非今日是。几度神炊甑有尘,寻常夜寐床无被。纷纷肉食为何人,谁问先生如此贫。清高迹并雪中鹤,富贵眼高天上云。元改永初心窃耻,由此但书尧甲子。一生事业醉黄花,千载声名照青史。忆曾舣舟放柴桑,遗基故址俱荒凉。惟有篱东旧时菊,至今犹自扬秋香。
宋·强恕斋诗:天地吟怀外,江山醉眼中。有琴弦不具,只是听松风。
宋·强恕斋诗:晋鼎欹危宋业成,柴桑山水负经纶。秋风吹熟床头酒,只有黄花得主人。
宋·邑宰李以制诗:归云缥缈,荒径翱翔。节凌夷皓,道出羲皇。壶中春阔,弦外机忘,故园松菊,风节犹香。
元·著名文学家赵子昂诗: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渊明赋归来,往往未易言。后人多慕之,效颦惑媸妍。终然不能去,俯仰尘埃间。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菊霜中鲜。弃官亦易尔,忍穷北窗眠。抚卷三叹息,世人无此贤。
元·顾诗:脱身樊笼里,辞秩归园林。合道得自然,逍遥乐书琴。开窗对南山,浊酒时复斟。是非既已久,悠哉千古心。
元·翰林学士涿郡卢挚诗:留侯晚节慕赤松,武侯早岁称卧龙。仇秦复汉身始终,渊明初非避俗翁。两侯大节将无同,易地灞上祈山功。阳秋甲子法王正,持笔宛有长沙雄。王弘何恨高吾足,督邮能介平生胸。归来种豆南山中,斜川只许桃源通。门前五柳春蒙蒙,落絮不与江波东。环堵萧然吾未穷,北窗与有羲皇风。画图不尽千古意,诗成一笑海云空。
明·宰相费文宪诗:浔阳江头泊归航,松菊未老田园荒。躬耕犹足办酒浆,公田有秫尽可秧。斗米折腰亦可妨,建康铜驼荆棘旁。天门折翼不复翔,股肱苗裔非寻常。晚节恐负秋花香,肯将伪命污冠裳。葛巾一幅聊徜徉,生愁醒眼多感伤。醉卧且纳熏风凉,睡乡乐境同羲皇。作诗冲淡味更长,荆轲入咏乃激昂。胸中匕首藏雄芒,知心千载有紫阳。汗青老笔生幽光,诗名康乐与颉顽。追念祖德能揄扬,归来有意思张良。胡为复绾太守章,竞使首领埋炎方。乃知自立须坚刚,见几而作易所藏。披图叹息聊题将,仰止庐阜摩青苍。
明·宋存标诗:五斗米,勿折腰。羲皇上,自逍遥。记桃源,赋闲情。源处士,陶渊明。东篱菊,首阳薇。见南山,思伯夷。
明·陈资善诗:野服蒲鞋归去来,浔阳秋兴漫相催。双松翠盖参差合,丛菊金钱次第开。北牖高眠无俗客,南山静对有芳杯。披图怀古追高义,一代文章两晋才。
清·邑宰胡亦堂诗:人知其忠,而晋不能有其身也;人知其逸,而宋不能有其心也。山水之间,花酒之旁,各有一渊明焉。而何必彭泽之滨,栗里之岑,曰:此其所生长,所宦游,所咏吟也。而吾于百世之下,犹仿佛见其采菊之踪耳。其无弦之琴也。
宋·诗僧之冠惠洪《同彭渊才谒陶渊明祠堂读崔鉴碑》:武王、乃不记微子。足有去恶仁,终失存商义。夷齐不肯臣,甘作首阳死。不祀莽操辈,欺孤奈幼稚。汗面亦载天,特猴而冠耳。桓公弄兵权,刘裕窃神器。先生于此时,抽身良有以。袖于归去来,诗眼饱山翠。追还圣之请,大虚绝尘滓。长恨千载心,断弦掩流水。崔子果何人,赏音乃知此。与君读此碑,相视一笑喜。
宋·梅鼎《题渊明祠》:松菊漫三径,钟鼎等一毫。风流有斯人,清与秋天高。
3、靖节祠重建的历史记载
延禧观侧始建靖节祠世远祠圯。绍定六年(1233),知县李以制买故里七里山崇贞观之左罗氏地重建靖节祠。淳六年(1246)知县赵与揣扩建靖节祠,并以官费聘专人管理祠堂,又买田亩为祠产,收租以充春秋祭祀之费。(宋)分宜主簿傅实之作《重修靖节堂记》:
淳四年,瑞州新昌县选大夫,上命玉牒赵与揣长其民社。是冬应诏来莅政。君尚宽大廉静不扰,既数月,民称之。新昌县旧有靖节先生祠堂,中弗治。君政事既定欲新之。六年春,书来云:与揣始至,民以州掾之旧,已信其心。今祗奉职业,虽官赋浩稂,以情谕民,争先输未已也。与揣喜其民德醇厚,今新靖节先生祠堂,以为士大夫与学子劝。同年兄以一言赞之,敢请。实之自憔君始莅临江,理官有声,时以公介之书相往复。舍距所治不二百里,又熟闻其政能拨烦,爱民养士如此,尚何辞。乃复其书曰:今之称靖节先生以文欤?诗欤?政事欤?赋归去来之辞欤?抑以彭泽令之高致千载,未易及欤?是其皆似也!而未知所以然也!先生之令彭泽也,遣一力助其子耕耘,谕其子曰:此一人子也,可善视之。先生一念之间,其与民同体者,皆自此中来也。不宁憔是,衣食须当纪,力耕不吾欺之,诗质而有本也。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之诗勤而不怨也。不学强驰子与及时当勉励之。诗欲人之谨所趋也。量力守故辙及朝与仁义生之诗欲已之,重所守也。羲黄既降,孔圣之礼乐暂新,舜禹既遥,洙泗之道德是耽,欲人以六籍为日用,师训为常行也。究观先生之政,以务农勉其民,以廉勤律其身,以勤学励其士,盖无一不在职业之当然者自尽。而二疏之高举,绮角之风致,间因触事而兴嗟,非故为是奇节以取异于世俗也。是岂非耕莘乐道之伊尹欤。是岂非圣清圣和之夷惠欤!今之学士大夫于民、于身、于事,未能纯乎心。先生之心,而邃欲以世俗之不屑者自诡,斯亦过矣。考亭道德,为百世宗师,而通鉴纲目一书,笔削严甚。独于宋志,特书先生名氏而冠以晋处士之号。先生晋人也。晋末已不仕,而入宋数年,犹书其迹,且著其为处士不以宋,而以晋。同于春秋公弟叔筭贤而得书之义。此岂一诗文之善所能致哉;此岂一出处之正所能尽哉。其扶植天经地义以立人极之意,殆有非世俗所能窥者矣。今新昌以先生重,而令君又鼎新祠堂,以为先生重。民既勉于斯,士亦观于斯,将见有贤者出其处也,必为学者重;其出也,必为朝廷重;异时又将以长沙威公忠义勋烈为天下重。而岂一日一事之力所能致是哉。敬以是说复于令君。今君曰:诺哉。愿以往复之词为记。乃具本末俾刻诸石:先生本宜丰人,中年迁浔阳,晚回宜丰。有石洞、遗像。父老喜其复归,乃其号曰:“故里”。……其修祠堂陶族争愿效力。令君寓居会稽,今官宣教郎。宝庆丙戌同年进士,勤劝廉能见称于时云。二月甲子,从事郎、袁州分宜主簿清江傅实之记并书。(康熙癸亥《新昌县志》旧志第5页)
宋·南昌知府萧泰来《渊明祠》:
地号古柴桑,荒祠古驿傍。松含义熙节,菊带晋时香。拂石看碑记,斟泉酌酒浆。自惭归未得,稽首意皇皇。
宋·景定元年(1260)新昌知县、后任户部尚书、观文阁大学士曾渊子作《初春过崇贞观拜靖节先生祠》:峭寒挟痴云,陇亩阴色静。劝农戒征夫,早诣招提境。前有隐者祠,我欲事谒请。云秖喜我来,遮引入幽胜。而况黄冠贤,四筵洽佳听。三年醉簿书,烂漫唤不醒。笑与山君期,聊以适吾兴。先生旷达人,一归百味永。如何家柴桑,故里久不省。涕唾轩级荣,一饭恩炯炯。彼我形役心,而乃秫二顷。寥寥千余年,史岂不足证。云木书课堂,花露笔池冷。高风邈难追,悠然发孤咏。
五、诗歌《楚城靖节祠》
基本信息作者:赵公豫 资料来源:宋
原文
雨引莓苔上短垣,流泉无恙自涓涓。
不如归去来兮好,百世闻风只杜鹃。
注释解读
靖节祠:即徐积(节)孝祠,在淮安楚州城县东街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