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gáo yáo
【释义】
1.皋陶,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
2.传说时的司法官。
3.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皋陶其人】
中国神话中公正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他有一只独角羊,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就牵来神羊 ,神羊只触有罪的人。
皋陶, (今)人,皋陶是东夷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古六安国始祖,相传为首领,偃姓。传说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
皋陶,与、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皋陶又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思想,与今天的“”和“”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皋陶还被后人神话为狱神,他辅佐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皋陶生平】
《》记载,娶黄帝父亲所属的少典氏族之女女华为妻,生子名叫,即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皋陶。皋陶名繇,字庭坚。《帝王世纪》上说他生于曲阜少吴之墟。曲阜,偃地,舜帝因而赐皋陶为偃姓。皋陶在舜帝时,当上了大理之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传说皋陶的外貌青绿色,就像一个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鸟喙,这是至诚的象征,能明白决狱,能洞察人情。在任舜的大理时,制定了五刑之法。传说皋陶还使用一种叫獬郢的怪兽来决狱。这种獬郢就是羊,但它只有一只角。据说它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会顶触,无罪则否。这一种办法还很有效,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所以繇又叫皋繇。上古陶字读音与繇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咎陶、咎繇,实际上都是一音之转,而通常写法则作皋陶。
相传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从此,“皋陶造狱,”正式流传下来,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被全国上下多数监狱立为自己的神灵。
过去的狱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参拜狱神,刚刚被关进来的犯人也要参拜,当出狱时,被释放的囚犯再次朝拜狱神,即使死刑犯在临刑前,也要朝拜狱神一次,然后才被正法。
在过去人们的眼中,是个分界的地方,死囚的最后一段路程就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因此,谁都不愿让以前死囚身上的“晦气”沾染到自己。拜狱神,就是请求他的保佑,只是不同人参拜的目的不同:狱官参拜狱神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管教犯人,让狱神保佑自己一切平安;囚犯参拜则是为了求狱神保佑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出去;死囚朝拜则是求狱神保佑自己早日投胎做个好人,不再受血光之灾。因此,“皋陶”是以前监狱中最受尊敬的神灵。
皋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大领袖。夏禹对他非常感激,指定他为接班人,正准备让位给他,但这时皋陶却去世了。皋陶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市,这里古有皋陶墓,世人又称为公琴。
【皋陶传说】
虽然史学家评价皋陶时莫衷一是,但作为“中国法律鼻祖”的认识,却是出奇的一致。甘亭镇士师村又名皋陶村,以皋陶的官称和名字同时命名村子,这种形式很少见。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狱典》归纳了偷窃、、、等多项的轻重,给予不同的量刑。东汉《论衡·是应》有记载,汉代衙门里供奉皋陶像、饰图,后被传神话为“狱神”。
传说,的女儿,女修因吞了玄鸟卵而生了皋陶。皋陶也是古六安国始祖,还是徐国国君的祖先,而且是古代东夷部落少昊(shàohào)氏的首领。蓼国国君也有可能是皋陶的后裔。唐高祖认为的始祖是皋陶,所以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
执法如山
传说,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舜在任命禹担任司空,治水的时候,禹万分辞让,推荐稷、和皋陶担任这一职位。但是舜还是把这一职位交给了禹。舜对皋陶说:“皋陶,现在蛮夷侵扰,坏人为非作歹,你就担任司法官(士),处刑要让人信服,流放罪分为不同等级,而远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其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皋陶的十四世孙造父生活于,因为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到周穆王的宠爱,后来因为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带穆王回京,穆王就赐给他赵城(现时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代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
传说皋陶还使用一种叫獬郢的怪兽来决狱。獬郢类似羊,但只有一只角。据说它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
传说,尧时皋陶(中华民族的法律之祖)想制定二法,一为 惩治犯罪之法,二为保护民权之法。问尧,尧帝曰:可定刑法,毋(不要)为民法。刑律若定,人民畏敬,天下安宁;汝意(你的意思)不侵民权,以民为重,则王者之威何存?皋陶郁郁寡欢。尧死,皋陶复欲创民法,问舜,舜帝曰:圣人不易俗(不改变现状)而教,智者不变法(不改变法统)而治。因民(按照百姓的愿望)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根据现有的刑法)而治者,吏习(官吏可墨守成规)而民安。今若变法,恐人心混乱,民众恃(倚恃)新法而上侵。舜死,禹奉行严刑峻法,令皋陶修改刑律,皋陶不从,被谋害;另举刑官亦名皋陶,制定帝位家传之法,以及摘心、割鼻、挖眼、剥皮、腰斩、之刑。大禹悦,准备传位于儿子启;可各部落首领依以往惯例,公举皋陶。皋陶不幸早死,又公举伯益,最后位传于伯益。启在父亲的支持下,十几年一直在养兵蓄锐,如今他,遂以讨逆之名起兵,杀伯益以及推举者、家丁、百姓二十万人,夺得帝位。有扈氏反叛,亦被启镇压,又杀十万余人。自此,中国开始了家天下、人民受压迫的旧时代。
【皋陶文化】
“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载追封皋陶为“德明皇帝”(《唐书.玄宗本纪》)。
皋陶部落与尧舜禹等部落联盟,是华夏族的核心。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措施大多是皋陶谋划的。皋陶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中所体现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形成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体系,即皋陶文化。皋陶文化主导着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奠定起国家产生的基础。
皋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圣火。
皋陶,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皋陶文化的精髓,“替天行道,惠民为本”、“天人合一,天由人意”、“勤政廉政,任人唯贤”、“以德治国,五刑五用”等思想观念,铸造了华夏民族之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长期生活在皋陶文化分布的区域及其文化氛围中,在儒家的典籍里,多有尊崇皋陶的论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论语.腾文公上》)。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赖孔子而传,赖孔子而开。皋陶文化为儒家所传,为儒家所承,从而发展为统治中国2000年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
滔滔江河,皆有源头,儒学理论的许多重要观点都与皋陶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儒学的主流源头当是皋陶文化。中国的现代文化也是基于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变革而来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华夏民族之魂不会变。台湾女作家洪丽玉在《从〈皋陶谟〉里解读皋陶的智慧》一文中写道:“距离皋陶时代虽然非常遥远,但是皋陶的智慧并不因时空转变而落伍,反而随着文明进步而有提升的必要。因为物质生活改善的结果,却有让道德观念逐渐沉沦现象,每每令人感叹!所以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要注重治德修身,才能提高生活品质,充实生命意义。如何唤起人们的深思?《皋陶谟》为我们指引出一条反省的途径!”
皋陶文化的核心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
历代史籍记载:“帝舜三年,命咎(皋)陶作刑”、“皋陶造狱而法律存”、“《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说:“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由此可见,皋陶刑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刑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开端。夏代的“禹刑”,商代的“汤刑”和西周的“九刑”或“吕刑”,都是从皋陶之刑发展而来。皋陶的“五刑”早于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三、四百年,因此皋陶被尊为中国的“司法始祖”。皋陶的法治思想为后世的法制起了典范作用。
他执法严谨,对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故意犯罪或累犯不改者从严惩处,对罪疑者从轻处罚,在杀人的问题上更加谨慎,不伤无辜。他执法公正,“决狱明白”,“听狱制中”,“五刑五用”,乃至“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他注重教化,“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主张以“法治”辅助“德治”,希望最终实现社会上没有犯罪行为的大治局面。
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强调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提出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以三德要求于卿大夫,以六德要求于诸侯,以九德要求于天子。以道德处理政务,大臣们就会同德同心,就能使功成业就谋略实现。只有“知人善任”,举用德才兼备、勤政廉政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施恩惠于民。民心之安,取决于君、臣之德。“皋陶迈种德,德,乃降。”皋陶墓东5华里处的“种德寺”, 就是后人为纪念皋陶教化民众播撒仁德种子而兴建的古遗址。“好生之德,治于民心”。由于皋陶卖力推行德政,身体力行,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生,所以民众宾服他,归附他,怀念他。从而开创了“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大好形势。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修在《咎繇碑》文中评价皋陶:“德齐于舜、禹,道超乎稷、启。”“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皋陶总揽朝政,谋划了一系列的有关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全方位的革新方案:兴“五教”,定“五礼”,设“五服”,创“五刑”,亲“九族”,立“九德”。这些重大举措全都付诸实施,建立了社会正常秩序,加强了部落、部族间的联系和融洽,为国家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皋陶作耒耜,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禹治水,皋陶“功不在禹下。”《史记.殷本纪》引《汤浩》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皋陶佐禹治水,“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利用法律手段确保治水工程的胜利完成。乃于怀远涂山举行了治服水患的庆功盛典:“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淮夷的先民们不仅在农业方面先进于中原地区,而且在手工业中的制陶,生产工具的制造和金属冶炼技术等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皋陶高明的谋划和鼎力辅佐,使尧舜禹时代出现了繁荣盛世,迈进了“早期国家阶段”。随之,夏王朝就应运而生了。皋陶文化,是源于东夷的农耕和礼乐文化,涵盖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皋陶制造的长鼓,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皋鼓”。至今朝鲜仍有一种高脚鼓和小腰鼓,都是皋鼓之类。朝鲜也是东夷的一支,故亦有这种皋鼓。皋陶创制的古龠乐器,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国经过多年研究论证,终于解开了古龠斜吹的千古之谜。刘正国的古龠乐器和吹奏技艺被国家批准为专利。2001年春,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的“回响八千年”民间管乐音乐会,刘正国应邀担任客席独奏。他展示的古龠“斜吹”绝技,将自汉代失传了的皋陶古龠首次重现于大雅之堂。
“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帝王世纪》)“繇(即皋陶),封之于皋,卒崩于皋。”(《钦定四科全书》)故六安古称皋城。皋陶墓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辞典》。皋陶封地英、六,位于今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带。皋陶后裔聚集于封地和舒城、潜山、庐江、巢县、霍邱、怀远、灵璧、泗县、凤台、亳县,广布于全国各地,江苏省盐城市现有皋姓2000多户。
皋陶英灵归宿之地的皋城子孙们,已把古皋城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并重修了皋陶墓、皋陶祠。我们祈盼皋陶陵园早日建成,高大的皋陶石雕像耸入青天,屹立在“天河”岸边,成为体现新皋城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向世人展现皖西皋陶文化的一道亮丽彩虹!
【皋陶墓】
皋陶墓位于六安城东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侧15米处,东北35米处为皋陶祠旧址。皋陶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史记·索隐》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故六安有皋城之称。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碑刻一块,碑高1.82米,宽0.92米。1981年公布为六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附·虞书·皋陶谟】
曰若稽古 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敦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敦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论衡》)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载追封皋陶为“德明皇帝”(《唐书.玄宗本纪》)。
皋陶部落与尧舜禹等部落联盟,是华夏族的核心。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措施大多是皋陶谋划的。皋陶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中所体现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形成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体系,即皋陶文化。皋陶文化主导着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奠定起国家产生的基础。
皋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圣火。
皋陶,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皋陶文化的精髓,“替天行道,惠民为本”、“天人合一,天由人意”、“勤政廉政,任人唯贤”、“以德治国,五刑五用”等思想观念,铸造了华夏民族之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长期生活在皋陶文化分布的区域及其文化氛围中,在儒家的典籍里,多有尊崇皋陶的论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论语.腾文公上》)。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赖孔子而传,赖孔子而开。皋陶文化为儒家所传,为儒家所承,从而发展为统治中国2000年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
滔滔江河,皆有源头,儒学理论的许多重要观点都与皋陶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儒学的主流源头当是皋陶文化。中国的现代文化也是基于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变革而来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华夏民族之魂不会变。台湾女作家洪丽玉在《从〈皋陶谟〉里解读皋陶的智慧》一文中写道:“距离皋陶时代虽然非常遥远,但是皋陶的智慧并不因时空转变而落伍,反而随着文明进步而有提升的必要。因为物质生活改善的结果,却有让道德观念逐渐沉沦现象,每每令人感叹!所以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要注重治德修身,才能提高生活品质,充实生命意义。如何唤起人们的深思?《皋陶谟》为我们指引出一条反省的途径!”
皋陶文化的核心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
历代史籍记载:“帝舜三年,命咎(皋)陶作刑”、“皋陶造狱而法律存”、“《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说:“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由此可见,皋陶刑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刑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开端。夏代的“禹刑”,商代的“汤刑”和西周的“九刑”或“吕刑”,都是从皋陶之刑发展而来。皋陶的“五刑”早于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三、四百年,因此皋陶被尊为中国的“司法始祖”。皋陶的法治思想为后世的法制起了典范作用。
他执法严谨,对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故意犯罪或累犯不改者从严惩处,对罪疑者从轻处罚,在杀人的问题上更加谨慎,不伤无辜。他执法公正,“决狱明白”,“听狱制中”,“五刑五用”,乃至“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他注重教化,“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主张以“法治”辅助“德治”,希望最终实现社会上没有犯罪行为的大治局面。
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强调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提出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以三德要求于卿大夫,以六德要求于诸侯,以九德要求于天子。以道德处理政务,大臣们就会同德同心,就能使功成业就谋略实现。只有“知人善任”,举用德才兼备、勤政廉政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施恩惠于民。民心之安,取决于君、臣之德。“皋陶迈种德,德,乃降。”皋陶墓东5华里处的“种德寺”, 就是后人为纪念皋陶教化民众播撒仁德种子而兴建的古遗址。“好生之德,治于民心”。由于皋陶卖力推行德政,身体力行,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生,所以民众宾服他,归附他,怀念他。从而开创了“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大好形势。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修在《咎繇碑》文中评价皋陶:“德齐于舜、禹,道超乎稷、启。”“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皋陶总揽朝政,谋划了一系列的有关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全方位的革新方案:兴“五教”,定“五礼”,设“五服”,创“五刑”,亲“九族”,立“九德”。这些重大举措全都付诸实施,建立了社会正常秩序,加强了部落、部族间的联系和融洽,为国家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皋陶作耒耜,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禹治水,皋陶“功不在禹下。”《史记.殷本纪》引《汤浩》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皋陶佐禹治水,“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利用法律手段确保治水工程的胜利完成。乃于怀远涂山举行了治服水患的庆功盛典:“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淮夷的先民们不仅在农业方面先进于中原地区,而且在手工业中的制陶,生产工具的制造和金属冶炼技术等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皋陶高明的谋划和鼎力辅佐,使尧舜禹时代出现了繁荣盛世,迈进了“早期国家阶段”。随之,夏王朝就应运而生了。皋陶文化,是源于东夷的农耕和礼乐文化,涵盖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皋陶制造的长鼓,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皋鼓”。至今朝鲜仍有一种高脚鼓和小腰鼓,都是皋鼓之类。朝鲜也是东夷的一支,故亦有这种皋鼓。皋陶创制的古龠乐器,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国经过多年研究论证,终于解开了古龠斜吹的千古之谜。刘正国的古龠乐器和吹奏技艺被国家批准为专利。2001年春,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的“回响八千年”民间管乐音乐会,刘正国应邀担任客席独奏。他展示的古龠“斜吹”绝技,将自汉代失传了的皋陶古龠首次重现于大雅之堂。
“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帝王世纪》)“繇(即皋陶),封之于皋,卒崩于皋。”(《钦定四科全书》)故六安古称皋城。皋陶墓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辞典》。皋陶封地英、六,位于今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带。皋陶后裔聚集于封地和舒城、潜山、庐江、巢县、霍邱、怀远、灵璧、泗县、凤台、亳县,广布于全国各地,江苏省盐城市现有皋姓2000多户。
皋陶英灵归宿之地的皋城子孙们,已把古皋城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并重修了皋陶墓、皋陶祠。我们祈盼皋陶陵园早日建成,高大的皋陶石雕像耸入青天,屹立在“天河”岸边,成为体现新皋城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向世人展现皖西皋陶文化的一道亮丽彩虹!------何超.
皋陶
撰文: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皋陶是父系氏族社会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职于尧舜禹三带。《史记·夏本纪正义》:“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偃姓亦是赢姓,为少昊尚鸟族属,《史记秦本纪》开篇言道:“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即皋陶),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拜受,佐舜调顺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益(即柏翳),舜赐姓嬴氏。
相传皋陶在尧舜时任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著称,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曾协助大禹治水,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正义》引《帝王纪》:“尧禅舜,命之作士;舜禅禹,禹即帝位以咎陶最贤,荐之于天,将有禅之意,未及禅,会皋陶卒”。由此看来,皋陶如果不先禹而卒的话,便将继禹而兴。
有关皋陶执掌刑罚。其事见于《尚书·虞书·大禹谟》:“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尚书·虞书·皋陶谟》载:“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敦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指出,要真正履行先王的德政,必须决策英明,大臣们团结一致。对自己的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修养要持之以恒。要使亲属宽厚顺从,使众多贤明的人努力辅佐,由近及远,凡事要从这里做起。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现,能够用人得当。能安定民心便是给他们的 恩惠,臣民都会记在心里。能做到明智和给臣民恩惠,就不会有如讙兜、三苗那样的乱源隐患,也不会有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侫之人了。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敦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皋陶的主要功绩就是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论衡》记载了有关皋陶用獬豸治狱传说: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皋陶决狱明白,执法公正。遇到曲直难断的情况,便放出独角神羊,依据獬豸是否顶触来判定是否有罪。
传说皋陶制定了我国一部《狱典》,皋陶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禹看后觉得可行,就命皋陶实施。《狱典》归纳了偷窃、抢劫、奸淫、杀人等多项犯罪的轻重,给予不同的量刑。因此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据东汉《论衡·是应》记载,汉代衙门里供奉皋陶像、饰獬豸图。即掌管刑法的官员。衙门中画皋陶、獬豸,表示明辨是非,执法公正,还含有威慑邪恶的意思。
皋陶因为协助大禹治水和管理刑法功绩突出而曾被大禹选定为继承人,(民间传说皋陶活了106岁)先禹而逝。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