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
物种名称
、,通称貘。外形特征
貘科是现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体型似猪,有可以伸缩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潜水。貘科现存仅貘属的4个种,分别分布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两地。马来貘分布于东南亚从、南部经到苏门达腊岛,体型较大,身体黑白两色,易于辨认。美洲的3种貘均体色比较单一,体型多小于。中美貘分布于墨西哥到哥伦比亚之间,体型较大,是拉丁美洲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南美貘分布于南美洲广大地区,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现存貘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山貘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北部,体型小,毛长而略卷曲,比较适应山区的寒冷环境。亚洲和美洲的貘虽然成貘体色有较大区别,幼貘却比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躯体粗壮笨重,体长近2米,体重200千克以上;皮肤厚韧,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缩;耳中等大小,卵圆形;尾极短;有1对乳头。
分布范围
现有貘四种,是较原始的,曾遍及和,中新世开始迁入。南方更新统地层中发现过的,现在残存于亚洲南部的一些、以及美洲。生活习性
性胆怯,嗅觉和听觉发达。不伤人,无自卫能力,遇敌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极善和。平时独居,喜栖于山地,地带。夜间行动时发出特殊的尖哨声或喷鼻声。以水生,各种嫩枝、嫩叶和为食。保护级别
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价值。已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与禁运名单。种群现状
貘是食草动物,体形像,但比猪大,在距今100万年到1万年之间广泛生存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地区。但由于环境的变迁,巨貘在1万年前灭绝。目前,除了东南亚尚存其“近亲”——马来貘外,貘的其他物种已经全部灭绝。历史上,境内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贵州省博物馆仅馆藏少量的貘化石。贵州省考古专家曹波说,化石的出土对史前考古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佐证,对古代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研究有较大价值。
2.别称
中国古代对的别称。见《》、《雅》、《》、白居易《貘屏赞》、《》、《说文》、《南中志》、《旧唐书》、司马相如《上林赋》、《雷波县志》、《酉阳直柰(nai)州总志》、《竹山县志》、《长阳县志》等。
貘屏赞
白居易的作品 《貘屏赞》(长庆三年,约莫公元八二三年,附录全文如下)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为赞曰:
邈哉其兽,生于南国。其名曰貘,非铁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剑戟省用,铜铁羡溢。貘当是时,饱食终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铄铁为兵,范铜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兹。何山不(音:产)?何谷不隳?铢铜寸铁,罔有孓遗。悲哉彼貘,无乃馁尔。呜呼!匪貘之悲,惟时之悲!
近来最火红的动物,当属莫属。中国古代,它的别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绘的颇多(附注:太平御览九百零八卷,兽部二十。有详细资料),但最有趣与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赞」。文章的来由如下:白居易本来有头痛的问题,延请画工于屏风上,画了猫熊的图样。为什么呢?因为它「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皮毛保温、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后,头不再因吹风所苦,所以写了这篇「貘屏赞」以滋纪念。
至于内容的大意:猫熊吃铁维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铜铁的消耗亦少,猫熊饱食终日,不亦快哉!后来、大量的铜铁被铸成兵器与造成佛像。猫熊就只得挨饿了。白居易于此对这可爱的动物,报以同情。
实则,字里行间存有弦外之音:首先,的有关「食铁」的描绘,未必全然尽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此外、对于铜铁的运用亦颇有微词,战祸频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随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计,能爱民如子,不轻启战端,怎会有铜铁不足之虞?
3、传说
而在日本传说里(始说源于中国),“貘”(吃梦的这种也叫“”)是一种会食人恶梦的神兽。梦貘是一种奇幻生物,传说中,他们以梦为食,吞噬梦境,也可以使被吞噬的梦境重现。它被描述为在每一个天空被洒满朦胧月色的夜晚,他从幽深的森林里启程,来到人们居住的地方,吸食人们的梦。他不会害怕在吃梦的时候吵醒熟睡着的人们,因为他生性胆怯,在夜色中,只会发出轻轻的像是摇篮曲一样的叫声。于是人们在这样的声音相伴下越睡越沉,貘便把人们的梦慢慢地,一个接着一个地收入囊中。貘在吃完人们的梦之后,便又悄悄地返回到丛林中,继续他神秘的生活。 (《山海经》中还提到,食梦貘可以带走噩梦,还人安宁之眠)
引申——《仙剑奇侠传四》之“梦貘”:
他们主要以为纽带居住在一起,居住地为幻暝界,族长为女性,承担着保护整个梦貘一族的责任。他们灵力极高,但厌恶人类。《仙剑奇侠传四》中即是梦貘一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