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 ɡǒu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仁在这里的意思是仁爱,仁慈,对百姓的仁义。刍狗就是草扎的狗,以前祭祀时用草扎的狗来代替活的狗作为祭品,祭祀完如同废物,随意丢弃。整句话意思是,天地没有好恶的意识。
-----------------------------------------------------------------------------
补:
仁在这里的意思是爱。不仁,即没有爱憎,一切平等。
刍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人们对刍狗只是使用而已,并没有什么爱憎。天地对所有生命也是这样的,一切生命平等,天地对一切生命都没有爱憎、没有喜欢谁不喜欢谁的问题,就像人们对刍狗并没有爱憎一样。圣人对百姓(所有的人们)也是平等的,没有喜爱或是憎恨某一部分人。
无爱无憎,是一种非常广大的心胸。人的心如果能够像虚空一样,就能容下万事万物,而且万事万物在他的心中都是平等的。这样的人就是老子所谓的圣人。
为您推荐
“梅开二度”来自一出戏曲《二度梅》其中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
词目 恻隐之心
发音 cè yǐn zhī xīn
释义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出处 《·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示例 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常有仁..
【名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
《·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
拼音 dōng guō xiān shēng
释义 泛指对讲的人 ,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
出处 明·《》讲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原文:赵简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大猎于中山,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②执书立窗下,就明③而读。如是④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①降职远调贬官
..
【词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发音】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英译】
all is ready except an east wind
【释源】
《》四十九回: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