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妇②
发音 zài zuò féng fù
释义 再作:重做;冯妇:人名。
词义:比喻再干旧行业。
出处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示例 曾经有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的。(鲁迅《而已集·反“漫谈”》)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冯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立志成为善人,不再博虎,但受不了众人怂恿,又重操故技而为士者所耻笑。后常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如“又作冯妇”、“重作冯妇”。
《孟子·尽心下》里的一则《再作冯妇》的小故事,说的是:从前,晋国有位叫冯妇的人,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后来被提拔做了士人。一次,他与一班人经过一个山上,看到许多人正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山崖,面对着人,没有一个人敢上去碰一碰。忽然有人看见冯妇,大家迎上去请他打虎。冯妇二话没说,卷起袖子,跳下了车,立即朝老虎扑去。老百姓看了,一起叫好,而车上的那些士人则嘲笑他不该混杂于百姓之间干这有失身份的事。
郁离子火虎不分 至死不司
东瓯①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②,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③之贾人适晋,闻晋国④有冯妇⑤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⑥、玉二珏⑦、文锦十纯⑧,命贾人为行人⑨,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⑩,虚左⑾,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⑿,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⒀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⒁,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注解】
① 东瓯(ou):瓯,浙江温州的别称。
②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引申指砖瓦。
③ 海隅:海边,靠边沿的地方。
④ 晋: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及河北南部一带。
⑤ 冯妇:会说为晋国人,善搏虎。
⑥ 驷(si):计数马匹的单位。
⑦ 珏(jue):本作“珏”,指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即白玉一双。
⑧ 纯(tun):匹、段,指绸帛。
⑨ 行人:使者的通称。
⑩ 驾:古时帝王车乘的总称。
11.虚左:古时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兵客叫“虚左”。
12.馆:寓居。
13.攘(rang)臂:捋起袖子,伸出臂,形容准备搏斗的姿态。
14.官肆:宫,帝王的住所;肆,手工业作坊。
【译文】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靠海边的地方,有一个商人到了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到。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评语】
由于言语不通,火虎不分,一字之差酿成房毁人亡的悲剧,令人啼笑皆非。因此,办事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马虎从事,似是而非,必然闹出笑话,甚至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