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曹②
一出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
三国时,刺杀未遂, 改装逃走,至中牟县被擒。公堂上,曹用言语打动县令陈宫,使陈弃官一同逃走。行至成皋,遇曹父之故友吕伯奢,盛邀曹、陈至庄中款待。曹闻得磨刀霍霍,误为吕存心加害,便杀死吕氏全家,焚庄逃走。陈见曹如此心毒手狠,枉杀无辜,十分懊悔,宿店时;趁曹熟睡后独自离去。
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是根据《演义》的情节改编的。陈宫唱道:“我先前自道他宽宏量大,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马行在狭道内我难以回马。”这表现了陈宫的明珠暗投的悔恨之情。
《演义》的第四回和第五回:
在“孟德献刀”之后,接下来叙述曹操东归,路过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押解着去见县令陈宫。陈宫认出是曹操,在夜里暗把曹操从监牢中提出,进行盘查。曹操说:“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陈宫为曹操的忠心所感动,弃官与曹操同行。行至成皋地方,投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弟兄吕伯奢家。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骑驴到西村去沽酒。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与陈宫潜入草堂后窃听,听到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疑心是要杀他和陈宫二人,便先下了手,杀了吕家男女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要杀。陈宫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二人急出庄上马而行。在路上遇见吕伯奢沽酒回来,曹操又把他杀了。陈宫大惊说:“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曹操说:“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罢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人夜行数里,在一客店投宿。陈宫知道自己是看错了人,原先认为曹操是个好人,原来是个狠心之徒。便乘曹操正睡时,离开了他,自投东郡去了。
附:1.此事与陈宫无干
这次曹操东归的事,史书上有记载,但内容与《演义》大有出入。
首先,这个释放曹操的县令不是陈宫,陈宫也不是这样跟随曹操的。这件事《三国志》和《世语》都有记载,内容基本上没有出入,而以《世语》为详。前者说:曹操出关,过中牟县,为亭长所疑,把他缚送到县里。后者说:这时县里已经接到董卓捉拿曹操的文书,但没有人认识曹操,只有功曹心里知道是曹操,认为世事方乱,不应拘捕天下英雄,便劝说县令把曹操释放了。综合二书所记,都没说县令是陈宫,也没说县令与曹操同行。
那么,陈宫是什么时候追随曹操的呢?《三国志》没有记载,只有鱼豢的《典略》记载说:“及天下乱,(陈宫)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这里并没有说明开始追随曹操的具体的时间、地点。根据史书记载:初平二年(公元191),曹操在东郡击败了黄巾军,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第二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州中无主,济北相鲍信与州吏万潜等到东郡迎接曹操领(兼任)兖州牧。而据《世语》记载,这次曹操被迎立为兖州牧,陈宫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看来在这以前,陈宫已经追随曹操了。曹操逃出洛阳后,在陈留郡的己吾县起兵,距这时已经三年了,大约陈宫就是在此期间,即中平六年(公元189)到初平三年(公元192)之间追随曹操的。到了兴平元年(公元194)春,在曹操征徐州期间,陈宫又和陈留太守张邈叛应吕布,又成为吕布的谋士。
总之,《演义》把释放曹操的那位无名的中牟县令改换成陈宫,又让陈宫随曹操走到成皋,在客店中离他而去,便和史书上的记载有了许多抵牾之处,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辨明的。
2.曹操未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一事,也是与史实大有出入的。
曹操投宿吕家所发生的事,《三国志》上没有提到,而其他书上却有不同的记载。以下所引的诸书,都见于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中。
《魏书》说:曹操带领数骑到成皋,拜访故人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同抢劫曹操,掠取马匹和财物,曹操手刃击杀数人。
《世语》说:曹操拜访吕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极尽宾主之礼。曹操自以为背弃董卓之命,怀疑他们要谋害自己,在夜里手提宝剑杀死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说: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要谋害自己,便在夜里杀害了吕家人。既而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书所记,可以概括为两种说法。按照《魏书》所记,曹操在吕家杀人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劫夺了他的马匹和财物,过错不在曹操;而按照后二书的说法,则是曹操因为疑心而杀人,吕家盛情款待曹操,好心没得好报,实在太冤枉了。哪种说法是对的,现在已难考订,而前者似乎是合于情理的。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没有杀吕伯奢之事,因为吕伯奢不在家。
看来《演义》是采用《世语》和《杂记》的资料改编的,又加上了杀吕伯奢的情节,目的在于极力渲染曹操的奸恶残忍,但却严重地违背了史实。
解释二
三国时关羽捉放曹操的故事
故事梗概:
说的是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联手抗曹。在赤壁用计火攻曹操。赤壁之战曹军大败,只剩300余人在曹操的带领下撤退,行至华容道,曹操忽然仰天大笑,说:“别人都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看他也是无能之辈,如果他在这里埋伏一支队伍,今天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话音未落,只听得一声炮响,关羽率一支人马拦住去路。曹操见状懊丧不已,只得请求关羽放一条生路。关羽是个很讲义气的人,想到当年自己过关斩将,倘没有曹操关照,也是性命难保,遂让路与曹操。
解释三
著名的传统相声段子,是相声中柳活段子的代表节目
文本:
相声《捉放曹》台词
甲 您这说相声,说、学、逗、唱都得会吧?
乙 说行,唱可唱不好,只能学一点。
甲 京戏行吗?
乙 京戏也会不多,能唱几句。
甲 你要学,明儿我教给你。
乙 噢,您是京戏演员。
甲 不是,好(hao)玩儿。多咱我唱戏请你去看。
乙 好啊,你最近唱吗?
甲 最近不唱,刚唱过不久。
乙 您唱哪一工儿?
甲 花脸,大花脸哪!
乙 您最近跟谁唱呢?
甲 梅兰芳。
乙 梅院长?
甲 啊,还有言慧珠。我们唱的《二进宫》。
乙 噢,《二进宫》?梅院长去谁呀?
甲 那老头儿。
乙 那白胡子老头儿?
甲 啊。
乙 “探罢皇陵到昭阳……”
甲 对啊。
乙 什么对啊?梅兰芳唱徐彦昭啊?
甲 好啊。
乙 什么好哇?梅兰芳是唱青衣的,能唱花脸吗?
甲 什么呀?你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乙 我问你梅兰芳唱哪个?
甲 他,那个那个……小媳妇儿。
乙 那叫李艳妃,娘娘。
甲 是啊,她那娘娘,我那徐彦昭。
乙 你的徐彦昭——大花脸?梅兰芳的李艳妃——娘娘?
甲 啊。
乙 那言慧珠怎么办呢?
甲 她去老杨波。
乙 没听说过。言慧珠也是唱青衣的,她能唱老生吗?她父亲菊朋才是唱老生的呢。
甲 对呀,她父亲能唱她就能唱,反串嘛。
乙 对,她是能唱老生,我听过她的《让徐州》嘛。你会唱吗?
甲 大花脸嘛,你不信我给你唱两句《二进宫》。
乙 好,我听听。你唱那个,“怀抱着”那一段。
甲 好,你听着。(唱,带评戏味儿)“怀抱着……怀抱着……”
乙 (唱评戏)“怀抱之呃……”
甲 嗯,(学乙)“怀抱之呃……”
乙 (接唱评戏)“……娇儿啊坐在流平……”
甲 ……
乙 这是《磨房产子》,这是《二进宫》吗?
甲 不是,不是,(唱,河北梆子味儿)“怀抱着……”
乙 怎么又改河北梆子了?
甲 (唱,越剧味儿)“吓抱着……”(唱,京剧)“怀抱着……”
乙 可找着啦!
甲 我会的那戏多呀,这调儿都叉(cha)住了。
乙 你是会唱啊?
甲 你不信,咱们俩唱一出,什么戏都成。
乙 那好,咱们俩唱出《捉放曹》行不行?
甲 行。
乙 咱们唱《公堂》那一段,人少。
甲 几个人?
乙 曹操……
甲 我来。
乙 我来陈宫。还一个小花脸王顺,也得你来。
甲 行。
乙 咱们就这么唱。锣鼓拿嘴打,我唱你打,你唱我打,我上场你先打小锣。
甲 行。(把椅子放桌前为小座)
乙 (学出场)“嗯……哼!”
甲 台,台,台……
乙 (念引子)“身为县令,与黎民判断冤情。”
甲 台,台,台……
乙 (斜身坐下,意定场诗)“头戴乌纱双翅飘,黎民百姓乐逍遥,虽然七品县官小,一片丹心保汉朝。”(甲在乙每念一句时都加锣)
乙 (接白)“下官——”
甲 台!
乙 “姓陈名官字公台。”
甲 台!
乙 “身为中牟县县令。”
甲 台!
乙 (回头看甲,示意加锣不对)“昨日有董太师公文到来。”
甲 台!
乙 你打上没完啦?
甲 怎么,打多啦?
乙 坐下就没锣了。
甲 你说话啊,台!……你这不还没坐下哪嘛!
乙 (无可奈何)“命我画影图形,捉拿刺客曹操,我也曾命王顺等四门察看,未见到来。左右!”(待甲应声)
甲 ……
乙 “左右!”
甲 ……
乙 叫你哪,没听见哪?
甲 我去曹操啊,我也不叫“左右”啊!
乙 你搭一句我好往下念哪。
甲 我搭什么呢?
乙 “有!”
甲 不就这一个字儿么,谁来过这零碎儿啊。
乙 “左右!”
甲 “有!”
乙 “伺候了!”
甲 台!
乙 上王顺啦!
甲 谁呀?
乙 你!
甲 “嗯……哼!”
乙 小花脸“啊哈”,念“捉拿曹操事,禀报太爷知”。
甲 “啊哈……”
乙 台台令丁台。
甲 “捉拿曹操事,察报太爷知。参见太爷!”
乙 “命你捉拿刺客曹操,怎么样了?”
甲 不知道。
乙 什么不知道哇!“恭喜太爷,贺喜太爷。”
甲 “恭喜太爷,贺喜太爷。”
乙 “喜从何来?”
甲 你爱人生了个大小子。
乙 嗐,哪儿有这词儿啊。
甲 这不是喜事呀?
乙 “小人将刺客曹操拿到。”“有何为证?”“宝剑为证。”
甲 噢,这词儿啊。“恭喜太爷……”
乙 重来!都乱啦。“左右!”
甲 “有!”
乙 “伺候了!”
甲 “啊哈……捉拿曹操事,事报太爷知。参见太爷。”
乙 “罢了。命你捉拿刺客曹操,怎么样了?”
甲 “恭喜太爷,贺喜太爷。”
乙 “喜从何来?”
甲 “小人将刺客曹操拿到。”
乙 “有何为证?”
甲 “有……扇子为证。”
乙 宝剑!
甲 没有哇,这不是扇子嘛!
乙 那就是宝剑!
甲 “宝剑为证。”
乙 “呈上来。”
甲 (将扇呈乙)
乙 (看,惊叫)“唔……呼呀!”
甲 怎么啦,肚子疼?
乙 “此事禀明太师,你等有赏。”
甲 甭赏啦,你请我吃顿包子就行啦。
乙 (瞪甲)“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甲 ……
乙 “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甲 ……
乙 曹操哪?
甲 没来呀!
乙 你“赶”曹操。
甲 (略一愣)曹操!……
乙 你哪儿去?
甲 你不是让我“赶”他去吗?
乙 分包“赶”角儿。曹操该上台了,不是你的吗?
甲 噢。(转到后台)
乙 “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甲 “啊哈……”
乙 嗐!曹操是大花脸。
甲 “大……啊哈。”
乙 什么呀?“来……也!”这儿还有一大段唱儿,(小声唱)“出龙潭入虎穴躲灾避祸,又谁知中牟县自入网罗。怒冲冲我且把滴水檐过……”
甲 这都是曹操的词儿啊?算了吧。我帮你唱我这么累啊,又“赶”王顺又“赶”曹操。你一个人儿坐那儿多舒服啊,“来,伺候了!”那谁不去呀?咱们俩换过来吧。
乙 换也不能这儿换哪。唱完《公堂》,到《行路杀家》咱们换过来。
甲 不行,马上就换。(抢座)“来,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乙 “来……也!”
甲 锵来锵来切来锵。
乙 “出龙潭入虎穴躲灾避祸。”
甲 锵来锵来切来锵。
乙 “又谁知中牟县自入网罗,怒冲冲我且把滴水檐过。”
甲 锵来锵来切来锵。
乙 “看陈宫他把我怎样发落。”(视甲)
甲 (愣了一会儿)“来,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乙 “看陈宫他把我怎样发落。”
甲 “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乙 (大怒厉声)我来啦!
甲 (出溜掉凳)嚯!干吗这么急赤白脸的?
乙 我来啦!
甲 你来了好哇,给你报户口!
乙 这儿过日子哪?
甲 这点儿什么词儿?
乙 “下边站的可是刺客曹操?见了本县因何不跪?”
甲 哎,行啦。“下边站的可是刺客曹操?”
乙 “既知我名,何必多问?”
甲 “见了本县因何不跪?”
乙 “呀呸!”
甲 哽?
乙 “上跪天子,下跪父母,岂肯跪你这小小的县令!”
甲 “哈哈……(用小花脸念法)嫌我官儿小,看不起我,来人哪。”
乙 “有!”
甲 把他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