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者: Anns 发表日期: 2006-09-13
文体内容:
生命该尊敬自强
爱情该地老天荒
他们都不可能说谎
要是我爱得疯狂
要是我不懂隐藏
是否我还没有成长
如果真爱不一定光明
就让黑暗将天地埋葬
不期望天天向上
只知道生命无常
这是我孤独的信仰
是人间没有天堂
还是我没有翅膀
飞不出欲望的围墙
总是堕落在谁的胸膛
总是让这个世界失望
我们不是天使我们只是孩子
寻找可以安躺的海港
不管天地苍茫不怕迷失方向
总有互相拥抱的臂膀
我们不是天使我们终将飞逝
沦落在五光十色里流浪
难道他们想像的天堂
是一个没有欲望的地方
难道我们垮掉的翅膀
早已被这个世界遗忘
故事介绍:
法国女孩艾米丽,这一刻就像成千上万个幸福的女孩一样,偎依在所爱男孩宽阔的后背上,紧紧抱着爱人的腰,一任摩托车风驰电掣在幸福的大道上。定格,黑幕,出演职员表,悠扬的弦乐声再度响起。这不是《暗流》的那种法国——好莱坞夹心糖的滋味,这还是那种我们熟悉的法国电影的味道:一点优雅,一点浪漫,一点抒情,甚至还有一点沉闷。或许它还稍稍多了一点俏皮。讲的是一个女孩如何无私地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这个女孩一定是身上有某种法力,不同寻常的能力让她足以帮助任何人。艾米丽得到神力的开始,因为在这之前的艾米丽实在是个太过普通的女孩,这个小盒子就是法国制造的月光宝盒。没有想到艾米丽把盒子轻易地打开了,此时什么炫目的光,惊人的声响都没有,影片切给我们的镜头是一个平常的盒子,里面放着是一个小男孩收藏的照片和一些小玩具。
艾米丽接下来要做的是找到这个小盒子的主人,并把它还给他。她费劲周折终于找到那个叫布尔托多的小男孩——时隔50年,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盒子还给了他,然后偷偷看着老人的一举一动。此时的段落让我都有一种马上去做雷锋的冲动:老人看着这个根本没想到还能找回来的小盒子,一下子失散已久的童年记忆,那无忧无虑的青青岁月全回来了,老人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泪水。他拿着小盒子,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想看看那个让他找回珍贵记忆的人,而这时的艾米丽正远远地看着,笑着。老人对着盒子喃喃自语:这一定是我的守护天使给我送来的,这一定是我的守护天使给我送来的!此时我们的天使艾米丽,早已经感受着助人的欢乐,蹦蹦跳跳地又去帮助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去了。在影片前面交待的艾米丽的童年时代,艾米丽从小生活在一个孤单寂寞的家庭,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也因为伤心过度患上了自闭症。而此时已长大成人的她,终于在助人的快乐中将童年压抑许久的热情一一发泄出来。
有一个孤独寂寞的老人,有一个常常被老板训斥的伙计,有一个思念去世丈夫的房东太太,这时的艾米丽是纯真善良的;而她因看不惯那个常常训斥伙计的老板,一次次作弄他时,这时的艾米丽又是顽皮的;而最后当她帮助一个有着特殊癖好的男孩,结果却不知不觉地爱上他,可是少女羞涩的本性又使她不敢直接表白时,这时的艾米丽是羞涩的。投之以木桃,必报之以琼瑶。此时那些曾被艾米丽无私帮助过的人们纷纷开始帮助她,终于,那幕经典的爱情场景也能同样发生在艾米丽身上。她像所有幸福的女孩那样,和心爱的人风驰电掣。
影片内容:
韩国怪才导演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完结片。或许是由于复仇的主角换成女性,影片在其一贯令人窒息的血腥暴力之外,增添一丝唯美的气质,就象金子的红眼妆,冷媚中彰显出着一种荒诞的残酷之美。在具体的复仇行动中,更有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仪式感,无论她行私刑时,拉开窗帘那夸张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还是集体施罚时,按部就班的执行过程,都带有宗教式的秩序之美。片中还多次出现超现实的画面,使得影片更具观赏性与趣味性,也符合影片华丽夸张的影像风格。画外音的设置更是在某些华彩段落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男孩》中吴大修通过剥茧抽丝一番周折方在片尾找到李佑真不同,影片几乎没有设置任何悬念,很快就明确金子的复仇目标,也交代了她与白老师的具体恩怨。金子出狱后,立即着手实施复仇计划,影片经过一段段的闪回镜头中,交代了狱友们各自经历与金子的关系以及她们给予她帮助的理由,在回忆与现实的交错行进中,金子逐渐接近目标。将零打碎敲式的闪回镶拼起来还可以得知金子在狱中的表现:她一心向善,脸上始终带着迷人的微笑,竭尽全力帮助狱友们(包括奉献一只肾脏),就象天使一样纯洁可爱。同时,她为了替狱友们报仇,她将漂白水放入悍妇的食品中,导致她慢性中毒死亡。当狱友问她放了多久,她轻轻巧巧地伸出三支手指,脸上依然带着天使一般的笑容。她在狱中的十三年,无时无刻不想着复仇,处心居虑地布置了出狱后的复仇计划。其实从片头她出狱后打翻神父奉上象征纯白的豆腐时,天使就原形毕露变成了冷艳的复仇女神。
影片前一小时决对考验导演的功力,这在一段时间内情节推动上相当缓慢,大量近乎雷同的闪回镜头很容易让人觉得拖沓,如果换一个平庸一些的导演,估计能让观众昏昏欲睡。朴赞郁成功地控制了影片的节奏,并在表现技巧上花样翻新,始终让观众感受到视听的新鲜与刺激。比如跳跃式的剪辑,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稍有疏漏就可能错过两者之间的联系,势必让观众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影片的剧情之中。还有声画不对位的设置,在无形中加快了情节的发展,比如朴恩素将白家钥匙交给金子,镜头转向窗外追踪的神父,影片随即交代朴与白的关系,画面却是神父在向白告密,短短数个镜头,三个不同的时空就联系在一起,丝毫没有显出刻意或突兀之处。当然,最精彩要数金子雪夜追凶这一段,特别是她持枪追赶劫持她女儿珍妮的歹徒的过程,雪花飘落的深巷中,她打暴一个歹徒的脑袋后,举枪大踏步地向拖着珍妮缓缓往向退的另一个歹徒,突然加速,一路奔跑,到了路灯下,垂下手稍作观望,最后在快速摄影中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到了歹徒面前举起枪打落他持刀的那只手。这一组快速剪辑的横向移动摄影几乎是一气呵成,冷峻的色调、激昂的音乐烘托下宛若一朵妖艳的黑色之花在雪夜深巷中肆意怒发。
在金子捕获白老师后,眼看着影片似乎走到尽头,不禁要怀疑朴赞郁是否江郎才尽时,突然又峰回路转,引出一桩连环绑架撕票案。金子发现桌下的录像带可谓神来之笔,将抽象的个人恩怨升格为更广阔的社会困境,影片有意强调了社会大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比如执法者的玩忽职守,神职人员的卑劣无耻;即使是人性泯灭的白老师,从他绑架勒索的动机以及临终遗言来推断或许他曾也是受害者。金子召集了受害儿童的家长,众人在恐惧与猜疑中达成共识,最终决定轮流以各自的惩罚手段对罪犯施以极刑。在这里影片刻画了一组受害者的群像,在极短的时间表现出各自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状态。金子成功地策划了此次集体行动,她准确地掌握了众人复仇心切的心理,并在恰当的时候施以人身威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她的复仇计划。金子事前作了细心的布置,各个环节都丝丝入扣,没有出一点纰漏。她甚至让众人合影留念,以防有人事后负疚出卖众人,而她自己却悄悄地远离了合影的人群。或许她认为这不足以预防意外,她又制造了血色蛋糕请众人分食,这又是一次象征性的仪式,大家分享同一块蛋糕,意味着共同参与了某项行动而成为一个集体,并将此次行动作为集体的秘密永远保存在心底,这就相当于集体的盟约了。
影片并没有正面描述集体复仇的场景,只是集中突出了众人的心理状态,其紧张、恐惧的氛围仍然达到了令观众惊心动魄的效果。当众人穿着透明雨衣,按前后顺序坐成一排时,影片就开始透出一丝荒诞的气氛。当探长教授众人握刀姿势及运刀方向时,荒诞中就带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而当那对贫贱夫妇中的女人向排在最后的老奶奶请求将最后一击让给她,老奶奶面无表情地说,谁家没有故事,我媳妇自杀了,儿子出国了。观众只感觉一阵痛彻骨髓的悲凉。这一段是影片的最高潮,在视觉上没有象《老男孩》那样残酷与血腥,但同样让观众感觉到极端暴力带来的心理与生理上的不适,可以说这也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其构思可能来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
复仇三部曲的主题其实是相通的,就是在复仇的故事中并没有纯洁无瑕的天使,寻仇者本身可能就是施害者。金子深知自己并不是无辜的,在复仇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自我救赎,比如对她产生爱慕之情的育树,正好与被害者宏穆同龄,她企图通过对他的爱护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她最终通过集体的复仇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她活了下来,但她并不感觉轻松,内心的罪恶感没有解脱反而越来越沉重,宏穆在心里已随着她记忆在慢慢长大,她无处逃遁。最后她只好将希望寄托在珍妮身上,她将洁白的蛋糕捧给女儿,嘱咐她要雪白地活着。而自己却只能将脸掩埋在蛋糕里,在寒冷的雪夜中放声痛哭,画外音略显直白地道出了她走投无路的困境。到头来,金子的复仇故事不过是一场人生悲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