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女传奇②

故事概况

  中世纪,伊斯兰教苏非派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一些苏非诗人为了传教的需要开始用早期的印地语创作诗歌。于是出现了印地语苏非文学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最有影响的是一批长篇叙事传奇诗。其大体情况可参见拙文《16世纪印地语苏非爱情传奇诗与东西方民间文学》(载《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从现有的资料看,毛拉·达乌德是这类长诗创作的开先河人物,他的作品《月女传奇》是印地语苏非长篇传奇诗的第一部。由于是第一部,因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受到研究者的格外关注。
  下面从介绍这篇作品的内容入手,分析其来源、变异、社会背景、宗教思想,以及印地语苏非长篇传奇诗的创作手法和特点。

关于作者

  关于毛拉·达乌德,人们所知甚少。全部信息几乎均来自其作品《月女传奇》的开头部分《序诗》。按照苏非传奇诗的惯例,诗人通常要在这一部分首先赞颂真主和先知穆罕默德,然后依次赞颂“四友”(即四大正统哈里发)、诗人所在国的国王(德里苏丹)、业师以及供养人,此外还要交代写作本书的时间、地点,以及故事的发生地、男女主人公等。《序诗》中写道:
  德里苏丹菲罗兹·沙,
  为人慷慨胸怀宽大。
  还写道:
  回历七百八十一年,
  诗人写出这些诗行;
  菲罗兹·沙为德里苏丹,
  焦纳·沙是他的宰相。
  今考菲罗兹·沙(Firoz Shah)其人,于1351年登基为德里苏丹,1388年9月去世,在位38年。( R.C.马宗达等《高级印度史》第644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而诗中提到的“回历七百八十一年”,据印度学者考证,即公元1379年,因为当时印度穆斯林以公元599年为回历元年,而不是通常的622年。(帕尔舒拉姆·恰图维迪:《苏非诗歌集解》第97页,普拉亚格(阿拉哈巴德),1965年。)
  《序诗》中还提到诗人的老师:
  谢赫·杰恩迪把我导入正途,
  并将我的罪孽消除。
  据考,谢赫·杰恩迪,即谢赫·杰努丁(Jain-ud-din),师从其舅父纳西鲁丁(Nasir-ud-din),而其舅父又是尼扎姆丁·奥利亚(Nizam-ud-din Auliya)的学生。(尼提亚南德·提瓦里:《中世纪传奇长诗》第259页,德里,1970年。)尼扎姆丁·奥利亚非常著名,是苏非派契什提教团的主要圣徒之一,卡尔吉王朝(1290——1320)期间在德里传教,影响很大。
  关于诗人的居住地,他写道:
  安居于达尔毛镇的美好居所,
  上有城堡下有潺潺恒河流过。
  据考,达尔毛是印度北方邦赖巴雷里县的一个小镇,距离县城约71公里,离坎普尔市约98公里。(帕尔舒拉姆·恰图维迪:《苏非诗歌集解》第97页。)
  由此推断,毛拉·达乌德是苏非无疑,属苏非派契什提支派的信徒,大约生活在14世纪后半至15世纪前半。其活动的中心地域大约在今天印度的北方邦一带。

历史渊源

  《月女传奇》写于1379年。
  《月女传奇》的完整版本至今没有被发现。1962年,维什瓦那特·普拉萨德整理的《月女传奇》在贝拿勒斯出版。同年同地,马塔·普拉萨德·古普塔整理出版了它的另一个版本《洛里克故事》。前者有仅有64“韵”(chanda,相当于小节,译为汉语4—12行不等),后者80“韵”。至于这部长诗的实际长度,根据不同的版本,有人估计为140韵以上,有人估计为1300余韵。差距较大。(尼提亚南德·提瓦里:《中世纪传奇长诗》第210页。)除此之外,《月女传奇》还有几个其他版本,包括一个早期孟加拉文译本。所有版本都有差别,但基本框架是一样的。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得出故事的基本情节:
  马哈尔(Mahar)是哥瓦尔(Govar)城的王公。该城萨哈德夫(Sahadev)家生有一女,取名月女(Chaand)。月女四岁,与马哈尔之子巴万(Baavan)订婚。月女长大,临国国王鲁帕昌德(Rupachand)从大臣那里得知月女美貌,要强娶。马哈尔要求勇士洛里克(Lorik)帮助。洛里克与妻子麦娜(Mainaa)分别,来与鲁帕昌德作战,胜。月女爱上洛里克,洛里克也倾慕月女。为见到月女,洛里克化装成瑜伽行者到庙里服务并祈祷得到月女。后又去市场买麻搓成长绳,晚上到月女的宫外,攀长绳进宫与月女幽会。
  洛里克回家,妻子麦娜有所感觉。麦娜和月女在庙里相遇并相互辱骂。月女派人给洛里克传递消息,相约连夜出逃。二人私奔,巴万追赶。清晨到恒河岸边,船夫对月女起歹心,被洛里克推下水。巴万向洛里克射三箭不中,承认妻子归洛里克所有。二人继续前进,夜宿婆罗门家花园,月女遭蛇咬昏死七日,一有德术士用咒语救活她。又前行,二人在一棵榕树下睡去。月女又被蛇咬,又一术士用咒语救她。术士警告,不要到帕坦国去,要走右边的路。但他们没有听,来到萨蓝格普尔,洛里克在玩骰子时输掉,月女帮助他赢回,又前行。几经周折,他们终于来到哈尔迪(Hardi)居住下来。
  这边,麦娜艰难等待洛里克。一天,她对商人讲述苦衷,请求传信。洛里克得信欲归,月女阻止不住。
  洛里克来到萨里由河边,派园丁给麦娜送花。麦娜接受园丁提议到河边卖牛奶,月女根据洛里克的要求用十倍价钱买下麦娜的牛奶。次日,麦娜又去,与月女争吵。洛里克要求她们一起居住。后来,洛里克和她们一起生活在哥瓦尔。洛里克的母亲科尔尼讲述了洛里克离开后她受人欺压的痛苦经历,洛里克对敌人进行了报复。
  从情节看,《月女传奇》主要讲述的是英雄加美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来源

  从《月女传奇》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看,它来源于印度北方地区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唱词(民间唱词,lokagatha。很难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汉语词汇。其实,《洛里克传奇》的全部故事都是歌者唱出来的,没有道白,没有文字,与史诗的流传方式一样。后人将它整理成文字,便成为长诗。)《洛里克传奇》(Lorikayan)。关于《洛里克传奇》,最先予以关注并进行研究的是西方学者。英国人维廉·克鲁克(William Crooke)1886年在加尔各答出版了一本书《西北省份和奥德地区的部落与种姓》(Tribes and Castes of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nd Oudh),注意到了民间口头文学和《洛里克传奇》。1926年,他又在牛津出版了《北印度的民间信仰和民间故事》(The Popular Religion and Folklore of Northern India),对这一民间传说作了记录整理和深入考察。(萨提亚夫拉特·辛哈:《博杰普里语民间唱词》第80页,阿拉哈巴德,1957年。) 在此后的40余年间,印度学者加入到对这部口头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和记录工作中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它在印度北方几个省,如北方邦、中央邦和比哈尔邦流传最广,在孟加拉、古吉拉特、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也有流传。到目前为止,总共发现和整理出十多个版本。其中以加齐普尔流行的博杰普里语和阿拉哈巴德发现的奥德语版本为最完整。(参见尼提亚南德·提瓦里:《中世纪传奇长诗》第37页。) 根据这两个版本,《洛里克传奇》被分为四个部分:(一)森瓦鲁结婚;(二)洛里克结婚;(三)月女私奔和到达哈尔迪;(四)返回高拉和洛里克之死。
  与达乌德的《月女传奇》相比,这两种版本《洛里克传奇》的人物、地点和情节都多得多。如,洛里克有一个哥哥(森瓦鲁),他到过好几个地方(国家),进行过多次战争,与三个女人结婚等。一般来说,情节越复杂内容越丰富的版本越是晚近的版本。例如,博杰普里语《洛里克传奇》中提到阿克巴金币(Akbari muhar)、烟斗(chilam)等,说明这个版本很可能是莫卧儿王朝中后期形成的。因为阿克巴金币的流通是16世纪中期以后的事,而印度人使用烟斗则更晚,必在欧洲人进入印度并对印度民俗产生影响以后。因此,不能依靠晚近的版本证明《月女传奇》来源于《洛里克传奇》,而必须先确定《洛里克传奇》原始性。事实上,在诸多版本中,无法确定哪一种是最原始的版本,而只能根据这所有的版本寻找出共同的东西,以推测故事的最初形式和流传地。首先,这些版本的主要人物是洛里克和月女,主要事件是他们二人的私奔,这也许是故事最原始的成分。其次,多数版本提到高拉、哈尔迪、恒河、宋河,说明故事的原发地可能在今北方邦东部和比哈尔邦西部地区,即恒河中游地区。第三,七成以上的版本都是在这一地区找到的,说明该故事在该地区流行最广,也最有可能在该地区流行时间最久。
  那么,这个故事是否有某些历史依据呢?英国学者维廉·克鲁克通过一系列分析考察认为,它反映的是上古时代的故事,当时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为争夺宋河流域土地而发动战争。(William Crooke, The Popular Religion and Folklore of Northern India, Oxford, 1926, p.291.转引自萨提亚夫拉特·辛哈:《博杰普里语民间唱词》第91页。)
  就是说,这是吠陀时代的故事。他的主要依据是宋河边上的一块石头,理论依据是上古人的石头崇拜。没有人怀疑那块石头的古老,但那上面并没有与故事有关的任何痕迹,怎么能够说明故事是从那块石头发展而来呢?如果是吠陀时代的事情,也应当在吠陀文献中找到一鳞半爪作为例证,但也没有。所以说,这个论断似乎过于武断,论据过于薄弱。杰依康特·米什拉博士在考察米提拉(或译为弥提罗)地方的洛里克故事时认为,该故事发生在600年前,并进而指出大约在1324年前后。(Jayakant Mishra, Introduction to the FolkLiterature of Mithila, p.22.转引自萨提亚夫拉特·辛哈上引书。) 但这个说法似乎又迟了一点。总之,印度学者普遍承认它是《月女传奇》的前身,故事反映的是中世纪的人和事。(参见萨提亚夫拉特·辛哈上引书第92页;尼提亚南德·提瓦里:《中世纪传奇长诗》第94-97页。)
  这一点大概不会错。

宗教文化背景

  《洛里克传奇》中,多次提到梵天和杜尔伽女神,而没有提到伊斯兰教的真主和先知,说明它是印度教徒的作品,反映了印度教徒的信仰和生活。而《月女传奇》不同,其中的《序诗》歌颂了安拉、先知和四大哈里发,提到了德里苏丹和苏非圣徒。这是穆斯林作品的显著标志;但也仅仅是一个标志,故事本身却完全是印度教的。如同在印度教的酒瓶上贴了张伊斯兰教的标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也许这一点才是它脱胎于《洛里克传奇》的最有力证据。例如,诗中说哥瓦尔(高拉)城堡中居住着九种人,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还有五个副种姓以及耆那教信徒,惟独没有穆斯林。在描写月女出生时则说:
  她晶莹剔透,
  如同日月之光造就;
  天神、乾达婆和仙人,
  无不为她颠倒神魂。
  对于这种夸张的写法,人们并不陌生,显然来自印度教文学的传统。
  此外,洛里克曾经化装为瑜伽行者(yogi)到印度教寺庙里祈祷,二人私奔途中在一婆罗门家借宿等,都体现出印度教文化特色,而毫无伊斯兰教文化痕迹。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就是对民间印度教故事的照搬,几乎谈不上什么创作。那么,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呢?笔者以为,这种做法最早也来自印度。我们知道,印度是一个故事大国,自古如此。那么多的民间故事,都为宗教所利用,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都是如此。以婆罗门教为例,史诗、往世书、《五卷书》、《嘉言集》、《故事海》等,可以说所有的民间故事集都是信徒们将民间故事拿过来为我所用。这样做的结果是印度古代发明了一种讲故事在特殊方式,被称为“连串插入式”结构,即以一个故事为主干,中间穿插许多别的故事,如同一株大树,枝节横生,繁茂浓密。佛教对民间故事的利用更是明显,如《本生经》,将故事拿来之后,讲述一遍,然后生硬地贴上佛教标签,说故事中的某某是佛,某某是佛的敌人,某某是佛的弟子等。耆那教也有类似的做法。现在是轮到伊斯兰教苏非派了。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并无不妥,民间故事是集体创作,大家都不署名,不可能出现著作权纠纷。问题是,伊斯兰教信徒有不同于印度教徒的思维习惯,尤其在时间观念上不同于印度教哲学。他们更看重今生,也看重历史。所以自伊斯兰教进入印度以后,一些穆斯林给印度人带来了记载历史的好习惯。他们在文学著作中也写上自己的名字,标明写作时间,如达乌德在《月女传奇》的《序诗》中所做的那样。这看上去有掠美之嫌,好像今天商界抢先注册商标一般,但这却符合现代的做法,可以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对于苏非爱情传奇诗,印度学者往往很注重阐发其象征意义。即根据苏非派教义,对其中的人物、情节作神秘主义的解释,这样做多少也带有贴标签的嫌疑。但《月女传奇》既然是苏非的作品,其中贯彻苏非的某些思想也在所难免。因为作者写作总是有目的的,他作为苏非派信徒既不会为了世俗的娱乐去写,也不会为了名利去写,而必然是为了某种宗教目的去写。这目的不是别的,就是宣扬苏非的教义。
  例如,苏非派认为:上帝(真主)是唯一的,也是无限完美的;信徒追求上帝,要与上帝合一,就要像男人追求美丽的女人一样;“爱”是亲证上帝的重要途径;“爱”必须是纯真的、强烈的。达乌德深知这一点,所以《月女传奇》中要竭力表现“爱”,通过世俗的爱去表现宗教的“爱”、神秘的“爱”。《月女传奇》中有这样的诗句:
  谁心有伤痕谁自知,
  洛里克月女在此例。
  爱火心中燃烧起,
  通宵达旦无睡意。
  七重天堂大雨泻,
  爱火依然难熄灭。
  一个火星爆出来,
  顷刻之间毁三界。
  除了对“爱”的渲染以外,《月女传奇》中对苏非神秘主义也时有暗示。对此,印度学者已有诸多研究,举有若干实例。(尼提亚南德·提瓦里:《中世纪传奇长诗》第260-269页。)
  四、达乌德的文学贡献
  从艺术性的角度看,很难说《月女传奇》有多少成就,所以印度文学界也评价不高。其故事情节说曲折也曲折,说俗套也俗套,就是一个国王与公主的爱情故事,这样的故事从《罗摩衍那》起就风行印度文野。所以,达乌德的文学贡献主要不在于故事情节的编排和人物的塑造,而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写作行为本身。这项工作具有开创性:第一,洛里克故事一直是以口头形式流传的,《月女传奇》是它的最初文字版本。也正因为有了文字版本以后,这个故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更长久地存留。第二,苏非爱情传奇长诗最初产生于中亚和西亚地区,以伊朗为中心,以波斯语为载体,德里苏丹国时期传入印度后,仍然以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达乌德开创了苏非用印地文(这里的“印地文”实际上指一种以摩揭陀语为主、夹杂其他印度北方方言的混合语。)写作爱情传奇长诗的先河。
  达乌德的另一个文学贡献在于取材的独特视角:印度的民间故事很多,富于传奇性的也很多,但作者偏偏选择了洛里克的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具有平凡中的典型性和刺激性——一个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私奔的故事!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这种私奔行为在印度教社会和伊斯兰社会都是很难被认同的,但这个故事却能够长期广泛流传,其中的奥秘也许正在于故事背后隐藏的反叛精神。中世纪的印度社会笼罩在严格的封建制度之下,宗教与种姓观念有力地支配着婚姻关系,使自由恋爱几乎成为奢望和幻想。越是严格越是逆反,社会上自由恋爱乃至偷情、野合、私奔的事情总是时有发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和文学创作的源泉。
  五、印地语苏非爱情传奇诗的创作特征
  印地语苏非爱情传奇诗之所以能够在印度中世纪形成一个流派,出现一个创作高潮,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原因促成的。外部,中世纪印度自穆斯林进入以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外来者居上,成为统治阶级,印度教贵族集团沦落为二等公民;一部分印度教徒,尤其是低种姓人,改变信仰,皈依了伊斯兰教;原先由印度教徒独占的城市、村镇,现在由穆斯林占据重要位置,这两大人群的共处和交往已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这种变化是剧烈的、快速的,许多事件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随后而来的是文化格局的巨大变化:历来占主导地位的印度教文化一直罕有对手,兴盛一时的佛教此时已经逐步退出印度,而伊斯兰教文化却强悍地站到了印度教文化面前。两潮相遇,虽然看上去泾渭分明,冲撞猛烈,却难免融汇合流。内部,伊斯兰教苏非派远不如逊尼派和什叶派那样具有独霸一方的政治实力,而他们在印度却遇到上了得天独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两大社会群体和两大文化间扮演起缓冲的角色,赢得了两方面的好感,也从两方面获取文化营养。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印地语苏非爱情传奇诗具有以下两大主要创作特征。
  第一是其民间性特征。前面说过,《月女传奇》来自民间故事,而其他的印地语苏非传奇诗也都来自民间故事(参见拙文《16世纪印地语苏非爱情传奇诗与东西方民间文学》。)而这些故事又都带有传奇性,都是英雄(国王或王子)加美女的老套。而正是这些老套不断激发人们的欣赏欲望,在老人和孩子们中间获得永久的生命。除此之外,在语言上,该流派采用的多是早期印地语,即印度北方各地的方言,通俗易懂,百姓乐于接受。在文体上,多采用波斯语诗歌体式,朗朗上口,便于吟游诗人记忆和演唱,也为听众所接受。
  第二是其宗教性特征。所有的印地语苏非传奇诗都带有宗教性特征,其特别之处在于,该流派诗歌不仅含有伊斯兰教文化因素,还含有印度教文化因素,正如《月女传奇》中所反映的那样。这是因为,苏非诗人们不仅继承了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继承了西亚波斯语诗歌的传统,还在当地印度教文化中吸收了许多有用的成分。

故事详细内容

  马哈尔(Mahar)是哥瓦尔(Govar)城的王公。该城萨哈德夫(Sahadev)家生有一女,取名月女(Chaand)。月女四岁,与马哈尔之子巴万(Baavan)订婚。月女长大,临国国王鲁帕昌德(Rupachand)从大臣那里得知月女美貌,要强娶。马哈尔要求勇士洛里克(Lorik)帮助。洛里克与妻子麦娜(Mainaa)分别,来与鲁帕昌德作战,胜。月女爱上洛里克,洛里克也倾慕月女。为见到月女,洛里克化装成行者到庙里服务并祈祷得到月女。后又去市场买麻搓成长绳,晚上到月女的宫外,攀长绳进宫与月女幽会。
  洛里克回家,妻子麦娜有所感觉。麦娜和月女在庙里相遇并相互辱骂。月女派人给洛里克传递消息,相约连夜出逃。二人私奔,巴万追赶。清晨到恒河岸边,船夫对月女起歹心,被洛里克推下水。巴万向洛里克射三箭不中,承认妻子归洛里克所有。二人继续前进,夜宿婆罗门家花园,月女遭蛇咬昏死七日,一有德术士用咒语救活她。又前行,二人在一棵榕树下睡去。月女又被蛇咬,又一术士用咒语救她。术士警告,不要到帕坦国去,要走右边的路。但他们没有听,来到萨蓝格普尔,洛里克在玩骰子时输掉,月女帮助他赢回,又前行。几经周折,他们终于来到哈尔迪(Hardi)居住下来。
  这边,麦娜艰难等待洛里克。一天,她对商人讲述苦衷,请求传信。洛里克得信欲归,月女阻止不住。
  洛里克来到萨里由河边,派园丁给麦娜送花。麦娜接受园丁提议到河边卖牛奶,月女根据洛里克的要求用十倍价钱买下麦娜的牛奶。次日,麦娜又去,与月女争吵。洛里克要求她们一起居住。后来,洛里克和她们一起生活在哥瓦尔。洛里克的母亲科尔尼讲述了洛里克离开后她受人欺压的痛苦经历,洛里克对敌人进行了报复。

为您推荐

龙国传奇②

  《三国枭雄志》是我六年级写的,现在我还要推出我从三年级写到初一的小说《龙曲》。《龙曲》分三部,第一部《龙国传奇》,第二部《龙游》,第三部《盛世》,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捧场。主要人物简介  1、林尚斌:   龙朝二..

少林寺传奇②

本剧概述  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六月一日在涿州影视基地,鸣锣开机。   该剧共分三部,一百二十集;第一部三十五集描写的是北朝末年隋朝初年,天下大乱,统治阶级鱼肉百姓。为匡扶天下正义,少林武僧被迫走出山林扬善除恶(24..

少林寺传奇Ⅱ②

本剧概述  《少林寺传奇二——十三棍僧救唐王》已于六月二日停机,预计八月底完成后期制作,春节前在地面台播出,春节期间能够上星与观众见面。   第一部戏创造了收视风暴,也给第二部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继续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