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介】
来到,谁都要去看一看独笔“鹅”。这“鹅”字真是龙飞凤舞,气势不凡!有的书法爱好者还要研究研究这“鹅”字是怎样一气呵成,独笔到底的。实际上,这个字只有半边是王羲之原来留下的笔墨,整个“鹅”字是天台书法家曹抡选(字寿人)花了七载工夫,苦心学习王羲之书法重新摹化而成的。
【故事详情】
曹抡选喜爱书法。有一次,他到绍兴,瞻仰了兰亭修禊和鹅池碑等古迹,亲眼看到这位“”精湛卓绝的书法艺术。这使他联想起王羲之到过天台山,除“墨池”和“黄经洞”等遗迹外,据说也曾有鹅字碑留在山顶。可是为什么一直都未见到呢?这样的书法要是湮没了多可惜啊!曹抡选越想越急,就急匆匆赶到国清寺,问了问寺里的和尚。和尚说不出什么线索,便上山去了。
曹抡选来到山顶,细细察看了墨池和“黄经洞”,踏遍了山顶的七十二茅篷,使他有点失望,都说独笔“鹅”听是听到过的,但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他望着巍峨的山峰,紧着眉尖,心里想:这茫茫山顶,到哪里去寻找“书圣”的遗墨呢?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国清寺,摊开随身带着的兰亭帖临摹起来。练了一会,又望着窗外发呆,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王羲之能得到白云先生传授的笔诀,我诚心诚意想找他的遗墨却渺无踪影呢……”
就在他朦胧恍惚的时候,忽听一声巨响,吓了一跳。抬头一看,窗外有片斑驳奇异的光彩出现。他走出门外一看,只看见方砚陷进地里,赶忙拾起来,嗨!这砚已经变了样,只见玉洁晶莹,银光闪亮。他感到很奇怪,就在出现亮光的地方挖下去,挖呀挖呀,只听见“咯”地一声响,原来是挖到了一块石板。他小心翼翼地把石板四周的泥土清去,撬起石板仔细观察。这石板长8尺多,宽不到3尺,显得狭长。他用手在石板上摸来摸去好像有些起伏不平。再细细察看,大石板上隐约露出花纹字迹来。曹抡选赶紧把石板洗得干干净净,啊?是鹅字碑!他对着石板大声叫起来:“找到了!找到了!王羲之独笔鹅找到了!”这如痴如狂的叫声,惊动了一寺僧众,都闻声赶来围观。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僧站在石板前看了又看,然后摇头叹息:“可惜只有半边呐!”这一感叹提醒了曹抡选,不错,王羲之的遗墨好不容易找到了,但只有半块残碑,的确太可惜了!他一下跌坐在石阶上,半晌动弹不得。心想,王羲之的独笔鹅只有半边,要能重成完璧该多好呀!忽然,他眼前一亮,立刻扑到石板上用手比划着鹅字的笔势。他想把半块残碑补上来,但又摇摇头,想一想,王羲之是大书法家,神笔巧夺天工,如天马行空,就是临摹也困难啊!老僧仿佛看出曹抡选的心思,鼓励他说:王羲之能成为大家,成为中国书圣,是花了一生心血的呀!”
曹抡选一听到“心血”两字,顿时精神大振,紧握着拳,立誓说:“学!”
曹抡选特制了一支如帚巨笔,自此以后,面对半边残碑,日日夜夜地练字,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窗外的云锦杜鹃一年一度花开了又谢了,云雾茶绿了又黄了,他都无心欣赏。一直苦练了2555天。
这一天,秋高气爽,他练字从深夜练到凌晨,推窗一望,繁星满天。便放下巨笔,踏着山间晨雾向拜经台奔去。呵!李太白描绘的“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的奇丽壮观呈现在眼前,使他的胸襟也像这怒腾翻卷的云天海涛,浑身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眼前的虹彩朝霞化成了一个个独笔鹅,在空中飞跳飘舞着……
曹抡选像风卷似地跑回寺里,拿起巨笔,了一下半边鹅碑和自摹化的鹅字,闭目凝神,屏隹呼吸,运用全身力气,紧握巨笔疾书起来。嗬,那旭日光华,绚丽霞彩,全化成他笔下的力量,一口气把独笔鹅写了出来。这“鹅”字啊,尽得王羲之的真谛,神韵洋溢,不同凡响。僧众们看了都异口同声在称赞:“写得好!写得好!”王羲之的独笔鹅,终于,摹化成功了。在大众交口称赞时,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僧蹒跚而来。他一看这独笔鹅,神采飞扬,连连点头说: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一个独笔鹅,七载心血凝!
老僧一边钟爱地看着独笔鹅,一边诚挚地对曹抡选说:“我是国清寺主持,您要是愿意的话,这个凝聚着您的血的独笔鹅,就是给我们这古刹立碑作纪念吧!”
曹抡选喜出望外,连连谦让地称:“不敢当,不敢当!”
就这样,在国清寺观音殿旁的壁上,有了这个书圣遗韵的“独笔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