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近鸟龙复原照片
新发现的近乎完整的赫氏近鸟龙化石
鸟恐龙化石的发现
2007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式对外宣布,经过中国科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学者长达两年时间的确认,2005年在中国内蒙二连浩特市上白垩统二连组地层中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被认定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罕见的似鸟恐龙化石。这具被命名为二连巨盗龙的恐龙化石,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体重大约为1400公斤,体形可与世界著名的暴龙类相比。专家认为,二连巨盗龙具有许多与鸟类相似的特征,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认识。对于新发现的这一恐龙种类,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长羽毛、有喙但没有牙齿的最大型似鸟恐龙。专家们表示,一般的似鸟恐龙个体较小,多数体重在几公斤左右,有的甚至还不足一公斤,但二连巨盗龙的体重可达1400公斤,是一般似鸟恐龙的数百倍,因为称其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似鸟恐龙毫不过分。
鸟类起源曾因时间倒置陷尴尬
鸟类起源研究是进化生物学领域近年来进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复兴了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世界各地发现的大量长有羽毛的恐龙和早期鸟类的化石也支持鸟类和恐龙之间的亲缘。
但这些化石的年代都晚于迄今已知最早的鸟类距今约1.5亿年的始祖鸟,这一进化史上时间倒置的尴尬引起了学术界对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疑问。
此次发现 为恐龙变鸟撑腰
《自然》杂志引述主持该项研究的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的话说,该化石发现于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的侏罗纪髫髻山组,距今约1.6亿年。
此次发现的带毛恐龙化石属赫氏近鸟龙,它不仅将带毛恐龙化石的历史提前了2000万-3000万年,而且比始祖鸟的年代还要早至少数百万年。因此,为鸟类起源于兽脚龙类恐龙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新发现的化石在其近乎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均分布奇特的飞羽。更奇特的是,其趾爪以外的趾骨上都被有羽毛,这种完全被羽的特征在灭绝物种中尚无报道。
此次研究成果由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课题组完成,研究人员除胡东宇外,还包括中国著名古鸟类学家侯连海、著名恐龙学家徐星以及著名生物地层学家张立君等。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不仅搭起了从恐龙到鸟类的进化桥梁,还有助于研究羽毛的起源和进化。
《科学》杂志刊登相关成果
2010年1月2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Clark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有关鸟类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小组报道了世界上最早的阿尔瓦兹龙类,这一发现不仅促进了我们对于这一恐龙类群形态演化的理解,而且极大推动了鸟类起源时间框架问题的研究。
灵巧简手龙复原图(Portia Sloan绘制)
鸟类起源研究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Ostrom复兴了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后,鸟类起源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史时期的恐龙和早期鸟类的大量化石证据持续不断地出现,有力地支持着这一假说。1996年后,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及其临近地区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不仅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假说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而且为羽毛和飞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对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理解。在过去近40年中,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不仅得到了化石宏观形态功能学研究的支持,而且得到了化石微观骨组织学、个体发育学、生理学、行为生态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鸟类恐龙起源假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对于恐龙-鸟类演化过程的理解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常常成为少数学者质疑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理由。其中,鸟类恐龙起源假说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就是涉及最早鸟类何时出现的兽脚类恐龙分异时间框架问题。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鸟类是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的始祖鸟。如果鸟类恐龙起源假说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能够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大量的与鸟类亲缘关系密切的兽脚类恐龙化石,尤其是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恐爪龙类化石。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这个时期的似鸟类恐龙化石记录一直非常匮乏,这也就成为了一些学者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有力的证据。
灵巧简手龙(Haplocheirus)化石
在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徐星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拉克教授领导的一个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从2000年开始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出露的侏罗纪中晚期地层进行了细致的地质古生物学调查,取得了大量地质资料和采集了一批重要的化石标本,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侏罗纪中晚期陆生动物群产地之一。该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更早期的兽脚类恐龙来复原恐龙向鸟类演化这一过程。自2002年以来,课题组在包括英国《自然》杂志在内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成果。
在2010年1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小组的Choiniere等人报道了发现于准噶尔盆地上侏罗统石树沟组大约1.6亿年前形成的沉积物中的一件小型兽脚类恐龙标本。这一标本代表兽脚类恐龙当中的阿尔瓦兹龙类中的一个新物种,被命名为灵巧简手龙。灵巧简手龙把阿尔瓦兹龙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至少6千万年。这一类群最早被认为属于次生失去飞行能力的早期鸟类,灵巧简手龙的发现表明这一类群的进步属种和鸟类相似的特征实际上是趋同演化的结果,因此,阿尔瓦兹龙并不属于鸟类或者和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恐龙类群。通过定量的分析,研究小组发现现有的化石记录和系统发育假说的吻合度相当高,驳斥了似鸟恐龙出现太晚不能作为鸟类祖先类群的假说。研究小组认为似鸟恐龙在1.6亿年前已经开始分化,其中一支演化出鸟类。这一研究成果近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理解。
赫鸟类起源于恐龙之说
1868年,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 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中华龙鸟复原图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现在普遍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最早的祖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