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神话②

摘要 长江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大摇篮和聚宝盆。大量的古代神话和代代生生不息的传说故事,在这里诞生、流传、沉积、弥散。她是中国神话传说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集散地。在这里,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域神话传说,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神话传说。



长江神话-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






关于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




女娲氏

太皓(昊)伏羲氏,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与女娲氏都是人首蛇身,两人结为夫妻而生育了人类。他发明了网罟,教人渔猎,能伏牛乘马,养伏牺牲,又发明了八卦。

颛顼是黄帝的后裔。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他生下了老童,而老童则是楚人的先祖。楚公室在南下时,把颛顼的神话传说带到了长江中游的荆楚地区。从神话传说看出,颛顼氏的政绩是绝地天通,但他的几个子女却很不争气:一个作了疟鬼;一个作了魍魉鬼;一个叫廋约的儿子则作了穷鬼;喜取人子养之的鬼鸟、鬼车鸟、姑获鸟大约也是颛顼的女儿。

炎帝是长江流域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重要角色。关于他及其后裔的神话传说,不论是在文献典籍或是民间文学中都是比较丰富的。

关于炎帝本人的传说大多是与黄帝的传说纠缠在一起,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成组出现的炎黄之争。

炎帝又称为赤帝。他的女儿学仙得道,常居在桑树上,有时变作白鹊,有时又变作女人。炎帝在树下焚火,想让她回到他身边,但她却飞升了。无独有偶,炎帝的小女儿女娃也因溺于东海而变成了精卫鸟,每天衔着木石去填埋大海。

炎黄之争,炎帝失利,但炎帝的臣裔们并不服输。蚩尤、夸父、刑天、共工等,相继与黄帝及其后裔争斗。共工就曾在与颛顼争斗时,怒触不周山,造成天倾地斜。

炎帝虽然在军事上失利,但在农耕和医药方面却大有创获。




关于夏商周三代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海内经》说,鲧是黄帝的孙子。他偷来黄帝的息壤,采用堵的办法去治理洪水。黄帝大怒,命祝融杀了鲧。鲧死了三年不腐,肚子里孕育了大禹后,才化为黄熊。

屈原的《天问》里,对鲧和大禹的事迹都有记录。

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帝尧时代,洪水泛滥,大禹受尧的命令,继承父亲鲧的职位治理洪水。除了北方的河流外,他还移师南方,先后治理了汉水、长江和淮河。

禹长期在外治水,年过30而未婚娶。上天让九尾狐现身,提醒他该婚娶了。于是大禹娶了涂山氏为妻。婚后,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还与涂山氏约定,让涂山氏听见鼓响就为他送饭。禹因为长年治水,行走有些不便。一天,跳石击中了鼓面。涂山氏依约送饭,看见大禹变成了一头大熊。她一气之下,离开了禹,到嵩高山下变成了一个石头人。大禹追寻过来说,把我的儿子归还给我。石头人的北面裂开,生出了启──后来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

据袁珂先生概括,大禹有五大政绩:一曰会群神于会稽山,杀后至之防风氏;二曰逐共工并杀其臣相柳;三曰得羲皇(伏羲)、瑶姬之助以治水;四曰降伏水怪无支祈;五曰化熊通轘辕山。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曾得到一条黄龙的帮助──当是应龙帮助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的衍变。大禹治水成功后,大会诸侯于会稽时,曾有海神来朝拜他。

从民间传说来看,大禹治水的足迹曾印在了长江流域的山山水水。民间传说,大禹治理了四川青城的水患后,又开了夔门。在治理三峡时又得到神女的帮助。大禹不但治了水患,还为百姓扫平了交通障碍。洪水退后,玄龟搬来的土就堆成了桐柏山和大别山,阻碍了豫州与荆州之间的交通。是大禹挥起开山斧,砍出了三个口子,这就是后来的鄂北三关──平靖关、武胜关、九里关。



美丽的长江

在长江下游,秦始皇赶山的传说融入了大禹治水的传说。说的是一位仙人给民工一人送了一根丝线,众人挑起担子一个个快步如飞。大禹把众人的丝线收了拢来编成鞭子,鞭子一挥,就开出了河道一大截。大禹在治理长江下游时,不但身体力行,还折下柳枝作弓箭,射穿圌山泄洪水。

就对人类的贡献而言,炎帝神农饱了人们的肚腹,使人们无饥馑之虞。而大禹治理洪水则解除了人们的性命之忧。所以,人们以众多传说的广为传播来表示人们对大禹王的感激、纪念之情。

《楚辞离骚》记录了少康中兴的传说。寒浞氏派浇杀了少康的父亲夏后相,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有虞氏把二姚嫁给了他。在有虞氏的帮助下,少康灭浇复国,成为夏朝的中兴之主。

至于商代的神话传说,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商纣王和妲已外,有地方特色的不多。出土文物所记载的妇好多次南征在民间传说里一点踪影都不见,想必是被时光磨砺殆尽了吧。

有周一代给长江流域所留下的神话传说也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则:

屈原《天问》,记录了周祖后稷诞生的事迹,还记录了周昭王南巡汉水,土著以胶船渡王、至中流船解体而溺昭王之事。

《山海经》记录了周王封孟涂于巴、以血衣断案的传说。

民间有周王之子太伯为避王位而奔荆楚入吴为君的传说。

据《史记》等文献记载,鬼方氏之妹女嬇,嫁给了陆终为妻,怀孕三年,从左胁生出三个儿子,又从右胁生出了三个儿子。他们是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季连。季连是芈姓楚族的始祖。



长江神话-来自北方的神话传说



从整体来看,长江流域也是中国北方神话传说往南传播途中的一个重要的沉淀地。在这里,北方神话传说不断地与土著神话传说交织、混融,或者本地化了。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黄帝、后羿、河伯、尧、舜、禹等。这是就南北而言。若依东西而论,长江流域各段表现又不甚相同。上游的云贵地区除受西北方甘肃等地神话传说的影响外,还受巴蜀、楚文化的影响,与印巴次大陆文化也有交流现象。而上游的巴蜀文化地区和中游的荆楚文化地区则与大西北的文化藕断丝连,从神话角度来看,显然可纳入昆仑神话体系。而下游的吴越文化地区却与齐鲁文化地区有所接触、交流,打上了蓬莱神话体系的烙印。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区分长江流域神话传说与非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结果也就会不同。在不同的时代,划分长江流域神话传说与北方(中原)神话传说的标准也不一样。

据民间传说及有关史料,炎帝神农氏的一支及其后裔就生活在长江流域。

见诸文献资料记载的九黎,是上古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早的且较为强盛的土居。九黎的后裔──三苗在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连续多次征战的逼压下,一部分被窜于西北部的三危;一部分退避于西南部而成为苗族的祖先;一部分则留在长江中游而成为土著荆蛮的先人。(参见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历朝累代,长江流域与四面八方之间都有人口(或民族)的流动,尤其是当北方发生战乱和自然灾害时,北方的人口大量流入到长江流域。



长江神话-与北方有关的主要神话传说





黄帝


从数量上来看,显然,长江流域可算是炎帝神话传说的大本营。炎帝与黄帝有过数次生死大决斗,最后以炎帝的失败而告终。或许是因为时光的磨蚀作用,淡忘了炎帝后裔对黄帝的敌视。黄帝的形象最终还是进入了长江流域。2000多年前的楚人,就曾反复提及黄帝的名字。屈赋《远游》说: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庄子著作中也曾记载了黄帝的一些事迹。如《庄子天地》说,黄帝登昆仑而丢失了玄珠,派臣子离朱、吃诟去寻找,都没有找到,最后还是象罔找到了。另有一则资料刚好与此相对应,《蜀梼杌》说,黄帝的玄珠是震蒙氏之女所窃,她后来沉江而死,化为奇相──就是现在人们所称的江渎神。

文献资料记载是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和衣服。民间传说为之补充说,黄帝的妃子嫘祖(西陵圣母)是蚕丝始祖,是她发明了养蚕。

真正将黄帝传说与长江流域传说铆接起来的,当数黄帝与炎帝及蚩尤的争斗和黄帝的正妃嫘祖娘娘(西陵氏)。



尧、舜


不论是与黄帝还是与虞舜相比,在长江流域关于尧的传说都不能算多。从内容来看,尧在长江流域中的地位,充其量是舜帝的陪衬。长江流域的民众认为,他的事迹中值得传说的只有两点:

一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二是禅让帝位于虞舜。似乎这里的百姓喜欢他的两个女儿胜过了喜欢他本人。

楚人典籍对尧的记载也不是很多,但对他的父亲高辛氏(帝喾)却并不陌生,屈原《离骚》中就有恐高辛之先我的诗句。

虞舜传说中,大舜如何逃脱父亲瞽叟、继母等人迫害的内容与中原相差不大。将虞舜与长江流域传说紧紧联在一起的是他和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之死。虞舜南巡,崩于苍梧,葬于九疑山。娥皇女英二女从之不及,在洞庭湖君山上泪洒翠竹,形成了君山独有的斑竹。君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上至今有二妃墓可寻。

二妃的传说历史悠久,写于2000多年前的屈赋中就有他们的倩影。屈原《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就与舜之二妃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学者认为,包山楚简中的二天子指的就是娥皇、女英。民间传说她们是湘水之神。



后羿与嫦娥




嫦娥

与其它南下的北方神话传说不同的是,后羿与嫦娥的神话传说被长江流域的民众广泛接受并喜爱。这并非因为政治、文化的渗透和教化,或后羿、嫦娥曾到过长江流域所致,而是出自于长江流域民众对其神话传说发自内心的审美认同感。因为后羿曾射十日,为民众解除旱魔,并诛杀修蛇等怪兽,是勇武的象征。

人间共有一个月亮,嫦娥奔月的传说又格外凄清,这就是长江流域百姓喜爱并传播嫦娥奔月神话传说的心理动因。长江流域的民众不仅接受、传播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而且还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加以修炼和添补,因而产生了一些异文




长江神话-分布




(群神分立在云贵、蚕丛鱼凫据巴蜀、祝融鬻熊坐荆楚、夫差勾践斗吴越)

这里,我们把时间坐标大致定位在先秦时代。长江上游地区因神话传说的发展变化较为缓慢,故时间坐标相对下移;上、中游接壤及下游地区因楚汉的缘故,下限放在西汉时期。这一时期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大致可分为四大色彩区:上游的云南、贵州等省区,以各民族拥有各自信奉的神灵、流传着各自的神话传说为特征;上游下段的四川省、重庆市,则以巴蜀神话传说为特点;中游的荆楚地区,以楚神话传说为标志;吴越神话传说,乃是下游地区的当家内容。



群神分立在云贵




若论神话传说的民族、种类的密集度,恐怕没有什么地方能够超过长江上游地区的云贵高原了。就民族而言,有白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苗族、纳西族、水族、瑶族、彝族、藏族等。各族都有自己供奉的神灵和祖先神,也有相应的神话传说。在这里,群神相安无事,各自有自己的传播领地和对象。个别文化交往密切的民族之间,神话传说亦有相互影响、借鉴和共生的现象。如湖南省的白族与土家族所信奉的大二三神就是一例。湖南省西部的梅山神就一直影响着这里的苗、瑶、土家族。


蚕丛鱼凫据巴蜀




巴蜀地区的神话传说可细分为两部分。一是蜀地神话传说,一为巴地神话传说。而文献史料又以蜀地神话传说为多。

祝融鬻熊坐荆楚




祝融和鬻熊,分别是楚人的远祖和近祖,也是楚人虔诚奉祭的祖先神。


夫差勾践斗吴越

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神话传说,以先秦时期和后世民间流传的最具地方特色。

长江神话-存在方式




(楚典汉籍中、少数民族宗教典籍里、民间文学、戏曲曲艺里、文物里)

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以四种方式存在:一是文字记载,包括正史、野史和历代笔记小说等。这种记录多呈静止状态,不同的记载之间,难免有相互矛盾之处,但它可能再次成为民间口头传说再创作的材料和根据;二是在民间口耳相传,变异性较大;三是以文物固化的形式记载,这种记载可以是文字的,也可能是其它形式如图案等,后者需要书面材料或口头传说资料的破译和证明;四是以戏剧、曲艺为传播载体。

为您推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②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

长江②

简介  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changjiang),居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403公里(3,978.63英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亚马逊河与尼罗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2001年,遥感应用研究所..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②

  【名称】张大千长江万里图   【类别】中国、   【年代】现代   【作者】   【简介】   南宋的夏圭曾画过《长江万里图》长卷,原作已失落,有不少摹本流传。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令绘画家们激动不已的题材..

长江新螺段白鳍豚保护区②

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②

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长江上游合江--雷波段的江域中,涉及到雷波、屏山、宜宾、南溪、江安、纳溪、泸州、泸县、合江等县、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0’-06°28’,北纬27°50’-9°16..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②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石省市境内,面积2000公顷,199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鳍豚及其生态环境。   天鹅洲为长江的一处故道,地处石首市下游约20..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②

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供湖、蒲圻、嘉鱼和湖南省临湘四市县的交界处,面积13500公顷,1987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白暨豚及其生态环境。   白暨豚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