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指戏曲演员暂时扮演本剧种之外的其他角色。后来这个词可以延伸运用到影视术语中。
反串-定义
梅兰芳
反串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的一种演出方式,主要是指演出与自身本工的行当不同的戏的情形。虽然后来反串一词也被用于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扮装情形,但在其原本的意义中,是与演员以及剧中人的性别无关的。
举例而言,男性的梅兰芳作为一个旦行演员,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他曾在《辕门射截》一剧中演生角的吕布则反而是反串。除了如上述的旦串生之外,生串旦、生串净、生串丑等情形也都很常见。
反串-发展历史
《南西厢》
行当的概念在元杂剧中已经存在,但当时许多演员常常没有明确的本工行当,例如《青楼集》中记录的一些著名女性演员常能兼旦末,因此其无论扮旦或末,都不能算是反串。
比较有明确反串情形的,要到明代中后期的一些传奇剧目,如剧作家徐渭写的《女状元》等戏中,有明确要因剧情的转换以旦行演员来换男装演生角的情形,但未留下其实际表演时情形的相关记录。
在明末清初最盛的崑剧中,由于对表演艺术特讲求精致,各行当之间各形成严格的派别,因此反串兼演是不被容许,这种情形到清代中叶更达到极致,因此只有少数特别的剧目,才能反串,如《南西厢》的〈长亭〉一出,所有剧中人均由旦角反串,成为惯例。
在清中叶才形成的京剧中,反串是较常出现的演出方式。在京剧发展早期由于较多人精通数个行当,因此反串现象较不明显,光绪年间,角色的分工才愈趋细密,这情形发展到民国以后达到极致,由于专精一门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反串的情形才逐渐增加,许多著名的演员如四大名旦、杨小楼等都不时有反串的演出。
反串-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詹瑞文
造成新鲜感:平时观众看习惯某个演员固定演出某一行当的角色,突然的改变具有新鲜感,而观众通常也会抱着看热闹或猎奇的心情来观赏。
吸取其他行当的技术:演员借着反串的机会学习其他行当和异于自身性别地位者的技能,以使自己在自身行当的演技更上一层楼,如梅兰芳反串武生的经验,就让他能在《穆桂英挂帅》中将穆桂英的角色演得更出色。
充实创新角色的风格:由不同行当的演员反串演出,常能有不同的诠释方式来丰富其内涵,有时甚至由于反串的成功,使剧目中特定角色的行当改变的情形,如《天雷报》一剧中的张妈妈一角原是老旦,但因丑角罗百岁一次反串的成功,使这个人物后来都改由丑角来扮演。
因兼扮而反串:兼扮是指由一人饰演多角色的演出方式,如果一出戏需要同一演员兼扮不同行当的角色,演员就必须反串,例如詹瑞文于《万千师奶贺台庆》舞台剧就有兼扮多位角色而在性别方面作反串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