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梵名Arhat,最早从印度传入我国,阿罗汉的简称,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的最高果位。意译上有三层含义:一、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罗汉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罗汉形象和地位。相传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劝和鼓励下,所有罗汉们纷纷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帮助维护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罗汉们也有了他们新的地位和作为。罗汉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头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藏传佛教各类造像艺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象征。
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藏传佛教崇奉的罗汉有十大弟子、十六尊者和十八罗汉。十大弟子常见的主要是迦叶、阿难和舍利弗、目犍连两组,常作为释迦牟尼的胁侍出现。十六尊者是十六位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往世不涅的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佛弟子,十八罗汉是在十六尊者的基础上加上羯磨札拉和布袋和尚而构成的。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宋代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有的则加入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区则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弥勒。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之名作。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形象,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德性。
据法住记所载,十六尊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即:一宾头卢跋罗堕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此外盛传于世的十八罗汉,即十六罗汉外再加绘达摩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二尊者。
紫铜罗汉像。微型古铜罗汉坐像,铜色紫红,铸雕细致,盘腿袖手的坐姿自在舒服,长袍袒胸看得到内衣双重衣襟,怀里拥着的经卷只露出一截轴头,下襟曳地,褶纹似水,边缘錾凿精美,流丽胜过笔描。侧头、抿嘴、怒目,罗汉庄严的法相瞬间震慑乾坤,发人敬畏。明代艺术风格不离万钧素朴的威力,难得斑斓的紫铜竟然老出鎏金的璀璨,七点三厘米高的袖珍造像嵬嵬然顿成入云的高山。伦敦的Gerard Hawthorn也有这样一尊小型罗汉,收入《Miniature Oriental Worksof Art》的小书里,说是香港出版的《Arts from the Scholar's Studio》有一尊法相同样严明的犀角罗汉,手执尘拂,底款刻刘石庵珍藏。那部英文图录中文书名叫《文玩萃珍》,一九八六年香港东方陶瓷学会跟冯平山博物馆联合编印,收的都是香港老一辈收藏家的稀世藏品。刘石庵犀角罗汉,原先是伦敦PaulMoss所藏,《Emperor, Scholar, Artisan, Monk: The Creative Personality in Chinese Worksof Art》有著录。
(陈嘉珉/2010)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