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②

摘要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夷陵之战-简介





夷陵之战

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交战双方:刘备,孙权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之间争夺荆州的重要战役。因交战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史称夷陵之战;又因最后决战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亦称猇亭之战。赤壁之战后,三国分立。不久,刘备入蜀占据益州,留大将关羽坐镇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率军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水淹曹操七军,降于禁、斩庞德,震动许都。曹操采纳谋士司马懿、蒋济建议,利用孙、刘之间的矛盾,劝孙权向荆州进攻关羽后方,以缓和关羽北上的压力。

居于建业上游的荆州直接关系孙权江东政权的安危,又是蜀与魏争夺中原的战略要地,一直为吴、蜀所必争。当年十月,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袭取了荆州治所江陵。关羽腹背受敌,十二月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孙权占领荆州,吴、蜀联盟关系破裂。

夷陵之战-战役背景





夷陵之战

曹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大败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东吴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刘备的隆中战略(《隆中对》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使刘备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依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报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夺回荆州,但是由于他过于急切的想夺回荆州,在蜀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刘备就匆忙发兵了。

夷陵之战-战役情况





夷陵之战

双方有几次交锋,都有胜负,后来陆逊采取防守的战略,坚守不出。这一战略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因为蜀国位于丘陵一间,运粮十分不方面,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这使蜀军十分低落。于是刘备命令士兵助手与树林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看驻守,陆逊认为发动袭击的机会已经来迎。就发动了,火烧连营700里,打败蜀军接触了蜀军对威胁。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当时双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矛盾才暂时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

公元219年,孙权乘蜀汉荆州守将关羽率军北攻襄阳、樊城,与曹魏大军激战不已,造成后方空虚之际,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关羽闻讯后仓猝率军回救,结果兵败被杀,孙权遂占有了整个荆州。这样一来,孙、刘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规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

至于孙权方面,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曾两次遣使主动向刘备求和,但均为刘备所断然拒绝。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诸葛亮之兄)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同样置之不理。



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

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夷陵之战孙权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战术





夷陵之战陆逊

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最后一战,也是输得最彻底的一战。夷陵之战双方的参展兵力约为:刘备军4万,陆议军5万,陆议军约占上风。但陆议以文官带兵,手下将领对其的信服程度很低,相互配合度也差,如果真的决战的话刘备可说胜算更大,所以陆议采取坚守,甚至对被刘备军包围,有全军覆没之险的友军也拒不增援。



刘备军力有限,不可能对拥有优势兵力且有地利的敌人展开主动攻击,如果无限期的僵持下去对兵力处于劣势的己方也十分不利,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诱陆议主动出战,并在决战中击溃陆议主力,并彻底把东吴势力赶出荆州,逼迫孙权求和。三国时期总共有三次类似的情况,全发生在刘备这边身上,第一次是刘备入川时,张任在雒城坚守,庞统使计用自己做饵,引诱张任出战,最后活捉张任攻克雒城,但做饵的庞统运气不好,在阵前中了流矢而送命,可算得上得不偿失;第二次就是夷陵之战,结果是刘备血本无归;第三次是诸葛亮最后的北伐,但不管诸葛亮怎么引诱,司马懿就是不出战,最后诸葛亮病死军中。

刘备为了引诱陆议出战,最开始用的计有些小儿科,派吴班带数千人前去挑战,自己带八千精兵埋伏于后,结果陆议根本不为所动。不得已下刘备采用了极其大胆的战术,扎下四十多个军营,把兵力分散,摆下长蛇阵,如果陆议出击任何一营的话,利用己军的机动性迅速把兵力集中,与其进行决战。陆议当时在东吴内部都默默无闻,刘备对自己能在战场上击溃指挥松散的东吴军队充满了信心。但陆议却是个让天下人大跌眼镜的军事奇才,很快便发现了刘备的意图并有了相应的对策。



战术分析

首先,陆议派出部分兵力对刘备军营进行攻击,结果被迅速集结的刘备军打得大败。东吴诸将都认为陆议这是在白耗兵力,不料陆议却凭借这一次试探进攻找到了刘备的命门,也就是那条长蛇的七寸。刘备军队要集结,刘备本人肯定会亲自调动指挥,陆议通过细作的打探,很容易就找到发出那些挑动命令的军营所在,那也就是刘备的主营了。陆议迅速动员全军,集中力量突击刘备的主营,并使用了火攻。如果刘备面对的是周瑜鲁肃吕蒙这样的名将,在主营遭到攻击时一定会像曹操在赤壁时一样全军撤退,避免更大的损失,但他始终不认为自己的部署会被陆议这样的无名小辈识破,他更愿意相信这是陆议瞎撞撞上的,仍按原计划集结全军,准备决战。陆议当然不会让刘备把军队集结起来,全力攻打刘备主营,并对其他军营也同时发起攻势(他兵力足够),刘备终于坚持不住,放弃了在原地集结部队的计划,全军败退,将军张南冯习以及胡王沙摩柯阵亡。



刘备此时仍不愿意承认自己输给了后生陆议,想在马鞍山重新集结败兵,与陆议再次决战,但陆议率领士气高涨的东吴军队没有给刘备任何喘息之机,很快追了上来,两军在马鞍山大战。刘备军士气已经低靡,而且在撤退时已丢失了绝大多数军械,兵力也处于劣势,最后全军崩溃,刘备借夜色逃脱战线,刘备军全军覆没,阵亡万人以上。

刘备一生败战无数,但极少有全军覆没的,夷陵之战却输得干干净净,原因只有一个,轻敌。如果他不轻视陆议也就不会用十分冒险的连营之计,也不会在陆议攻击自己的致命缺点时仍坚持作战,更不会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妄图反败为胜,最后毁掉自己一世英名。

夷陵之战-战役分析





夷陵之战

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章武元年(221),不顾臣僚反对,决定进攻东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东进,前军四万人在巫县(今四川巫山北)初战告捷,随即占领秭归。翌年正月,蜀水军屯驻夷陵,占领长江两岸。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五万迎战。二月,刘备自秭归率诸将所统军队向前推进,连营数百里,前锋屯驻夷道(今湖北宜都)和猇亭。陆逊据守有利地形,坚持以逸待劳,采取防御方针,不与蜀军决战。吴、蜀两军在夷陵对峙数月。闰六月盛夏,刘备决定移入密林结营,准备秋后再战。陆逊见蜀军营帐皆集丛林之中,便发起火攻,大火席卷蜀营。陆逊率领诸军全线出击,连破蜀军四十余营,阵斩张南、冯习及沙摩柯等将领;蜀将杜路、刘宁等纷纷投降。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损失殆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逃至附近的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准备集结残部,又遭吴军包围。蜀军最后土崩瓦解,死者以万计。刘备带领残兵连夜西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不久忧愤而死。



蜀军有70万大军,而孙给陆逊的兵力才区区几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放手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者烈日行军,这上士兵的时期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在出征后又把智勇双全的赵云安排覆辙粮草。最后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使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不无失策之处。

夷陵之战-战役影响





夷陵之战的游戏

蜀军在出征之前,不论兵力`国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国。而且此时攻打魏国,可以借着光复汉室之名出师。蜀军败退后,全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且由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当上了国君,这为将来的蜀国埋下了很深的祸根。



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最后一战,接近10万大军兵力,却大败于东吴陆逊。应该说这是真正确立三国三足鼎立的一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蜀吴联盟的削弱也减少了进入休养生息期(正处于曹操逝世曹丕称帝时期)的魏国受到的军事压力,基本确定了三方此后数十年的版图。蜀汉完全失去了军事要地荆州(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对魏吴均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参战兵力大半战死或投降,众多将领谋士战死投降,国力损失巨大,进一步削弱了蜀吴联盟,这些也间接造成了之后诸葛亮和魏国纠缠数十年却总无功而回的局面,出师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战大败与刘备的战术错误有很大关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战略错误。喜怒不形於色的枭雄刘备又这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大战略错误呢?而且是不顾其最信任的诸葛亮赵云等旧臣的反对下发动这夷陵之战。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

夷陵之战-三国志



正说三国:确立三足鼎立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三国志

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军北方并将兵锋指向关中、凉州一带,而刘备和孙权的联盟也继续发挥着作用,但是三方围绕荆州归属问题的争端并没有因此结束。特别是刘备通过武力夺得西川和汉中(郡名,今陕西汉中东)之后,已经形成横跨二州(益州和荆州一部分)的大势力,对长江下游的孙权构成极大威胁。  



同时,刘备发任的荆州最高指挥官关羽对孙权出言不逊,惹得孙权震怒,发誓要夺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孙权抓住有利时机和曹操达成短期的军事同盟,并且起用吕蒙为大将,迅速完成对荆州刘控区的占领。孙、刘联盟破裂,刘备也因此开始准备东征,只是由于称交工作尚未完成而迟迟没有动兵。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草草完成称帝、封臣等活动之后,不顾赵云、秦宓等人的劝阻,仓促下令开始东征。在部署上,刘备以白帝城(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作为本阵,以江州(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作为后援基地(由赵云负责),沿着长江三峡推进,前军大约有四五万人。刘备以冯习为大督,负责前军各项工作;又令张南为先锋,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将领为别督,接受冯飞节制;同时命令黄权总督江北诸军防备曹魏,吴班、陈式总督水军联合东下。刘备自己则亲率中军为诸军接应。

从战略部署上看,刘备明显犯有不少低级错误。首先,沿三峡步步推进本身就不明智,因为这就等于使自己的优势兵力无法集中,反而像长蛇一样一字摆开,很容易让敌人从中路突破;其次,所指派的将领(特别是前部大督和先锋)大多属于无名之辈,不但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反而会坚定敌方斗志;其三,将江南和江北两个战区分开,并且缺少接应,一旦某个战区失利,另一个战区就很难独自作战,甚至连回军都不可能;其四,没有营建有利的外交环境,随时可能遭到曹魏进攻,所以不但马超、魏延等名将无法调离北方防线,还必须分兵防魏。

刘备不断派人找吴军主力决战,陆逊概不理睬,仍然坚壁固守。刘备无奈,加之天气闷热,便命令军队从巫峡建营直至夷陵界首,凡五十余营、四五百里。刘备本意是通过连营来固守已经到手的高地,以便更好地应付陆逊的持久战术,设想是美妙的,但是他犯兵家之大忌而出此险着,实在是太轻敌了。此时的陆逊早就只待时机进行全面反攻了。



夷陵之战

第三阶段(222年闰六月至阴历八月):蜀汉军由于战线过长和沿途布防,前线军队大约只有不到4万,加上刘备连营数百里,更是分散了兵力。闰六月,陆逊用火攻展开了吴军的第一次反攻,以密集兵力消灭了蜀汉的军锋,斩杀汉军先锋张南。



随后,朱然、韩当等将领和防守夷道的吴军孙桓部相配合,对汉军进行两面夹击。朱然先切断汉军退路,刘备慌忙逃命,结果被潘璋在涿乡(夷陵以西)痛杀一阵,遭到重大损失,史称涿乡歼灭战。刘备经此一役,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仓皇中率领残部向江北的黄权部靠近,并且在马鞍山(湖北宜昌西北)据守,试图抵挡吴军反攻。但吴军诸将的英勇冲锋使汉军顷刻间土崩瓦解,溃散而逃,刘备只得退缩到秭归,准备收拾残部。

然而陆逊不给刘备任何机会,乘胜追击,主力直指秭归,吴军孙桓部则插入夔道(三峡夔巫角南岸一带),切断了汉军的归路。刘备听得这些消息后,立马像前半辈子常做的那样弃军而逃,汉军遭到全歼,辎重也损失无数。吴军继续他们狂风骤雨般的攻势,一直送刘备到白帝城下。此时,赵云率部入援白帝城,陆逊也担心曹魏南下,所以下令撤军,夷陵之战结束。

夷陵之战最后解决了荆州归属问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两国形成了一种均势。而同时两国联盟又和大国曹魏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均势,所以曹魏几十年间一直采取守势,不敢贸然兴边事,战后三方的版图也是基本稳定不变。故而可以说,夷陵之战才最终确立了赤壁之战以来的鼎足三分之局。

夷陵之战-教育意义



从夷陵之战看独断专行的危害



夷陵之战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主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劝阻,率领数十万大军顺江东下,夺峡口,攻秭归,屯兵夷陵,夹江东西两岸。第二年二月,刘备率诸将从巫峡起,连营扎寨七百里直抵猇亭。东吴孙权任命宜都太守,年仅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抵抗刘备。陆逊兵少势弱,采用避敌锋芒、静观其变的战略,半年时间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寻找战机。蜀吴大军在猇亭相持达七、八月之久,蜀军兵疲、意志沮丧,为避暑热将营寨移至山林之中,又将水军撤至岸上,采取舍船就步,处处结营。陆逊抓住战机,命将士持茅草点燃蜀军营寨,火烧蜀军连营七百余里。蜀军土崩瓦解,死伤数万。



刘备大败后,只好带领残兵败将,由猇亭退到马鞍山,又突出重围,仓皇逃归奉节白帝城,这就是有名的夷陵之战。经此一役,蜀汉元气大伤,从此无力问鼎中原。

实际上,夷陵之战最主要的原因这就是刘备不听劝阻、独断专行导致了决策性的错误,对于蜀国的打击是致命的,等于亲手葬送了几十年无数人辛苦打下来的蜀国基业,以至于后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打着克复中原,光复汉室的旗号,在伤了国家根本后再也难以从愿。

无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亦或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作为领导人,当权利达到一定顶峰后,极易犯独断专行的错误。因为所处的位置和权力欲的膨胀,一言堂,搞一个人说了算。然而,只可惜,凡喜欢独断专行的人,一是没有不犯错误的,二是能成就大事者不多,三是往往得不到下属和群众的拥护。

独断专行祸己害人



夷陵之战刘备

独断专行,表面上看是企业领导者的强大,实际上是弱智无能的体现。因为弱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心胸不宽,见识不广,或眼高手低,腹中空空,不听别人意见和建议,听不得不同声音。凡是那些胸怀大志,善于干大事,广纳贤才的人,都不愿意独断专行,而总希望与人广交朋友,广纳良言,尊重伙伴,尤其处处关心和爱护下属,不断征求别人的意见,尽可能把事情做的完美,营造宽松和谐与人合作处事的氛围。这是古往今来卓越领袖人物一种普遍的特性。



在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中,扛着所谓强权领导力旗帜的老总并非少数,他们实施的其实就是独裁性领导。原巨人公司老板史玉柱检讨自己失败教训时就表示,原来公司董事会是空的,决策就是由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并告诫别人,决策权过度集中危险很大;原雅虎中国总裁、现奇虎总裁周鸿事必躬亲,处世方式比较强势,给人一种压迫感,所以有员工用沙皇来形容他独裁性的领导风格。其实他们的愿望并非如此,而是希望有一个充满战斗激情的团队,但事与愿违,后来他把自己的思路归纳为弱管理、强领导力。

企业高级竞争阶段的进入,是个人英雄主义消亡的开始,是协作时代的到来。如何让自己的个人主义和独断专行不要伤害你融入的团队,伤害你为之愿意付出一切的团队,是我们企业人在迎接新的竞争时代时刻要反省的大事。作为企业领导人,应确保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职责。既然在一个团队组织或企业中是大多数人的事业,就需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集中多数人的建议,依靠多数人的智慧,与多数人合作,引导多数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才能把属于多数人的事业干好。仅靠一个人,或仅靠极少数人独断专行的去做事,是不能出色地干好大多数人的事业的。

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领导者,长期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愿意接近下属或基层,重大决策就得不到充分的论证,就吸收不到符合实际的鲜活的经验,就会造成短视,痛失有用之才,痛失良好的发展机遇,你也就谈不上会有什么重大的成就感。

独断专行蚕食健康



夷陵之战

独断专行的行为不可为,它既蚕食肉体,又会侵吞企业领导者的灵魂,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我曾经到一个企业里去,里面的管理者议论起刘老板来就是用独断专行来形容的。没有一个不说他是独断专行的。他从来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自己想好了,决定要去做,别人劝说也是没有用的。由于他对锅炉安装不懂得,但是却又好为人师。让安装的都要听他指挥和安排。最后由于他设计的锅炉安装路线不正确,导致流通不畅。最后的结果是:重新买锅炉。那次损失了一百多万。但还是改变不了他。还是都要他说了算。不过,厂里的员工都还是佩服他们的老板。认为他精明强干。有主见。因为他们的老板就成功于独断专行。



对企业企业领导者个人来说,独断专行最大的灾难是,容易孤立自己,过度耗费个人的精力,既影响工作,又影响身体,很可能大业未成,提前丧命,得不尝失,实为失算。因为,既然你是个喜欢独断专行者,就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合作共事的。与独断专行的人共事,一是人难处,二是事难办,三是伤感情,四是没有兴趣。同事和下属都不敢接近领导,都不愿意接近领导,让领导成了孤家寡人,必然信息闭塞。

所以,那些独断专行、高高在上、孤家寡人的企业领导者,虽然自己辛辛苦苦,整天累得筋疲力尽,废寝忘食,夜不能寐,由于失去了民心,做不出显耀的业绩来,稀松平常,终究愧对自己、企业和员工。

如何才能不独断专行?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企业当中实在是一回事。成功的领导爱民主,聪明的领导爱纳言,成熟的领导爱伙伴,卓越的领导爱群众。领导必须要真正腾出时间用于思考,要学会调动和运用组织里的其他人,必须学会弱化自己。任何一家公司若想要成功,关键在于最高层人员是否能分享权力。高层人员必须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的发展上,而非个人权力的扩张。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应该变为一个蜘蛛网状,您应该隐在这个网状系统中,成为灵魂人物。虽然弱化了自己,却成就了组织的强大。如保才能有效避免或杜绝独断专行呢?我认为适当从以下五点做起:

1、明晰企业领导职责

企业领导者如果想不独断专行,不造成对企业的危害,必须扮好领导角色。企业领导人除了要负起公司营运的成败,更要牺牲自己、照顾伙伴,并且让冲突减到最低。在企业改造过程中,领导人要提出创新思考,并将原本概念模糊的新策略具体化,在内部沟通、形成共识,然后明确宣示行动,其他同仁则扮演将策略传承、执行与放大的角色,环环相扣,都非常重要。

除领导人亲身示范外,还须对下属有明确的政策宣示。也就是说,经营者的角色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调整,因为戏不是只有自己在唱,重要的不是自己粉墨登场去赢得掌声,而是要让戏不断地唱下去。

企业领导者还需要培养接班人,要考虑一个主管升迁之后,有没有接替其职位的人选。这么一来,为了自己的事业生涯,主管必须积极培养部属。当然,领导人还要起示范作用。当我把大权旁落当成一种享受,而主管们若希望有朝一日也和我一样,就得授权培养接班人。

2、企业领导者管理权要下放



夷陵之战示意图

企业领导者独断专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权力相对过于膨胀和集中,缺乏民主,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们检讨一下自己的管理和决策,是不是独断专行?要想去除员工的这种管理等权力的意识,首先自己要明白究竟什么是管理,员工在管理中发挥什么作用,管理的目标是什么。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者或管理者下放一定的权力,同时还要将这些权力获取其发挥的最大化,只起到对下放权的监督的作用。



管理的最主要努力之一即是通过各种标准化、高度机械化提高效率。而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将各种资源做最优配置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这里最关键的要素是确立合理性、科学性。因此,企业领导者或老板要明白,现代企业中的管理者,并非只是那些处于组织架构图节点上、或名义上的领导。事实,现代企业中管理者的数量随着白领的增加而急剧扩大。管理已不是少数人的权利,而是大多数企业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做好企业管理,就要放权给大多数员工,而不是紧抓在自己的手里!

3、善待员工赢得民心

容忍与欣赏要跳脱一人公司的窠臼,善待企业员工,养成容忍部属做事比自己差的耐心,如果领导不能忍受员工的无效率与错误,员工每做到一半,领导就失去信心而亲历亲为,员工永远不能独当一面。

企业应当不断注重人才培养,塑造员工学习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为员工缴学费。为了让公司付出学费之后,真正让同仁达到学习的效果,企业采取两种长期做法:第一,建立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因为喜欢推卸责任的人,自省与学习能力必然不佳,学费就变成浪费。第二,要让员工真心愿意贡献所学,必先让其贡献有所回收。

领导要能接纳部属和自己不同的做事方式。虽然员工做事方法有所不同,但结果好坏往往是见仁见智的,领导不仅该试着接受,更要学会欣赏。毕竟大家心里都希望有个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有这样的机会自然珍惜,企业和领导者想员工之所想,善待员工的举措自然也会得到员工的报答,也就等于赢得了员工的民心。

4、让每个人都做管理者



夷陵之战基地

在管理权下放的企业里,领导者或老板的任务不再仅仅是制定规则,发布指令并督察部属行动,而是要努力使整个团队明确组织的目标,给每一位职员自主发挥的空间,并以结果,即组织目标作为考核的标准。



同时,必须要求并强调每一位员工都要以管理者的意识来审视自己的工作,要让员工清楚,他们不再仅仅是执行者,同时也是计划者、协调者、创造者,总之是管理者虽然他可能没有一个下属。他也不再以完成上级指令为惟一的工作标准,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的职责是否完成,而是以组织目标行为指南,以组织目标是否达成作为自己业绩的考核标准。

老板最终的管理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白,真正的领导应该是企业目标!

5、建立权力制度约束机制

避免企业领导者的独断专行也就等于在避免一人或几人的公司,企业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就象宋朝的八贤王的打王鞭一样,对企业各级管理者和领导人的民主监督必不可少,谁独裁、谁挨打或挨罚!这样以来,大家都去遵守,在共同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之下去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创造一个共结伙伴的基本环境,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之下,才有时时压低风险、积极掌握机会的意愿。

总而言之,不论是塑造授权与负责任的组织文化、落实培养接班人的升迁制度,或是营造权力下放的环境,都是在营造企业中没有独断专行行为的良好经营管理氛围。企业踏出坚实的每一个脚步,都是为走长远的发展而设想,就算追求利益,也会因为既民主又集中,而不是独断专行来捣乱的良好结果,使企业利益形成长期化、最大化和持续化。

为您推荐

斗门②

  珠海市斗门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约东经113,北纬22.5交汇处),东临中山市,南与本市金湾区相连,西面和北面与江门市接壤。珠江出口八大门,有磨刀、坭湾、虎跳、鸡啼、涯门五道注斗门,形成了斗门这片海湾河口,广袤肥沃的平..

魏灭公孙渊辽东之战②

摘要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8月城破,公孙渊被俘。这次战争不仅提高了司马懿的威望,还为以后的晋代魏埋下伏笔。 魏灭公孙渊辽东之战-简介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

停滞②

  停滞   谓事物因受某种阻碍而处于原来状况下不能继续发展前进。《晋书虞预传》:加以王涂未夷,所在停滞,送者经年,永失播植。《魏书韩麒麟传》:及 白曜 被诛, 麒麟 亦徵还,停滞多年。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茶》:则官有..

规范②

拜访礼仪②

1.拜访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如果双方有约,应准时赴约。万一因故不得不迟到或取消访问,应立即通知对方。 2.到达拜访地点后,如果与接待者是第一次见面,应主动递上名片,或作自我介绍。对熟人可握手问候。 3.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

美国风情画:移动的家②

  房屋是不动产,也是所谓美国梦的主要组成部份。美国人都想拥有自己的房子。不过,除了一般的房子以外, 还有一种会动的房屋,可以拖在车子后面走的,越来越受到美国人的欢迎。这种房屋,可以说是会移动的家 了。   拖车..

中国富人在美国 美国邻居看傻了眼②

  如今,到美国来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偌大一个洛杉矶,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中国人,而且新面孔以从中国内地来的居多。百年来,中国人到美国多数是为了淘金,许多人辛辛苦苦挣了一些血汗钱在美国舍不得花,有的寄给中国亲人,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