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公孙渊辽东之战②

摘要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8月城破,公孙渊被俘。这次战争不仅提高了司马懿的威望,还为以后的晋代魏埋下伏笔。



魏灭公孙渊辽东之战-简介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孙吴政权勾结。公元23

公孙渊

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对魏国边境进行骚扰。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8月城破,公孙渊被俘。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这次战争也提高了司马懿的威望,为以后的晋代魏埋下了伏笔。

魏灭公孙渊辽东之战-战争过程



东汉末,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为公孙度、公孙康父子割据。魏太和二年(228),公孙渊承其祖、父之业,既接受曹魏封官,又数通吴国,并击败魏军自海上、陆道的进攻。青龙元年(233),吴国封其为王,公孙渊随即又以吴远难恃,杀吴使者,归附于魏,任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魏召公孙渊入朝,公孙渊知其为调虎离山,乃发兵反,并击退来攻的幽州刺史称毌俭,自立为燕王,置百官。二年正月,司马懿奉命征辽东。

公孙渊得知司马懿率兵4万来攻,遣使向吴国求救。孙权口头应允,却坐观成败。六月,司马懿军经孤竹(今河北卢龙南)、碣石至辽东,公孙渊令大将军卑衍率步骑数万屯辽隧(辽水岸边,今辽宁鞍山西),安营20余里,凭水而守,欲待司马懿兵疲再战。司马懿识其计,多张旗帜伪示将绕南而进,引诱卑衍之兵向南集结后,司马懿乘机北上,暗渡辽水,整军东进,直指襄平,诱敌交战。公孙渊急令卑衍回军攻司马懿。司马懿待敌于首山(襄平西南),三战皆捷,大败卑衍军,进围襄平。

七月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公孙渊恃水待机。司马懿以彼众己寡、敌饥我饱,不移营亦不急攻,让其照常放牧采樵,以防惊走公孙渊。雨停后,魏军乃合围,作土山,发矢石如雨,昼夜急攻。公孙渊军死伤惨重,部将杨祚等降。八月,公孙渊求和,司马懿不允。随即城破,公孙渊及子公孙修率数百骑突围东逃,被追斩于梁水(辽水支流)上。魏军入城屠杀兵民7000多人。司马懿征辽东获胜,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相继归魏。

此战,司马懿迅速渡辽水、缓攻襄平城,充分显示其运筹周密、因情用兵的特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