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即是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莫过于《巴黎圣母院》中几个代表人物:有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却纯洁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当然也有美貌与美丽心灵俱备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尔达。而卡西莫多作为最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仅仅在他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外表的极度丑陋和心灵的高尚美好。
美丑对照原则-名词出处
雨果
美丑对照原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的著名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而法国又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他的《恶之花》正是这一理论的代表力作对于这两位大家的文艺思想,人们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则改变了矛盾双方事物的性质。
美丑对照原则-基本概述
美丑对照原则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美和丑两种审美观都是对事物的具体反映其实,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这两种原则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只是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而且它们改变事物面貌的方向正好相反美丑对照是拉大、扩张了美丑之间的距离,它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而以丑为美则是缩短了美丑之间的差距,使丑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丑,同时也就蕴涵着使美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美。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都是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相反的本质特征
美丑对照原则-美学欣赏
美丑对照原则美学音乐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醜,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在此条件下,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美学主要是研究审美,即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而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美丑对照原则-丑角分析
丑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或貌不惊人的角色,由于传说当年唐玄宗喜好演戏,下场演戏时就扮演丑角,而唐玄宗被尊为中国戏剧界的祖师爷,所以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中国戏剧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名丑萧长华先生担任。丑角俗称三花脸,主要扮演差役等角色。丑角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为主,念白和其他角色也不同,一般用普通口语,京剧中所谓京白,各个剧种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文丑,以做工为主。武丑,以武打为主,和净角中的三块瓦之间的区别不明显。彩旦,扮演女性丑角角色,一般如媒婆、仆妇一类的人物。大丑,代表大人物。小丑,代表小人物。
美丑对照原则-文学作品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一种极至作品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轮美奂的典型,敲钟人伽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弗比斯外表潇洒风流!内心卑鄙自私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爱斯梅拉达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克洛德与弗比斯则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衬出丑陋的灵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鲜明对比:在爱斯梅拉达的至善至美和伽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洛德显得格外的丑恶不堪,弗比斯也尤为卑劣琐屑这里,美丑对照的运用,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鲜美艳丽!光彩照人;而克洛德与弗比斯这两个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灵魂肮脏,令人作呕,而以丑为美的理论,是作者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它强调的是丑中有美,视丑为美,变腐朽为神奇,让丑的事物也显示出美的一面。
《恶之花》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从它的总题到其中的篇章内容,都是实践这种理论的典型证明所谓恶之花,就是恶中之花,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从恶中所发现的花,或者说是恶中也有花这种恶之花,没有改变了恶的性质,它只是说明此恶并非万恶不堪,而是还有好的成分和花的因子,这就自然地减轻了恶的程度和分量;再从另一角度说,这种花是否就不成其为花了呢,也不是的应该肯定,它仍然是花,只是它不象别的花那么鲜艳美好,因为它已带有恶的成分,或者说它是从恶中产生的花在《恶之花》的具体诗作中,作者表现以丑为美的理论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从常态的丑和恶的事物中,开掘出它的对立面美和好来,譬如在祝福中,作者将他母亲的诅咒!妻子的毒语以及世人的恶言,全都视为对自己的祝福;这是不同于世俗的审美观和价值论,诚如诗中所言:苦难正是灵药,足以根治我们败坏的道德,苦难正是出类拔萃!无比纯粹的香精,足以激励坚强不屈的人们去迎接神圣的欢乐!
美丑对照原则-相关分析
《美的历程》
雨果认为文艺应该反映生活的一切方面,而不应该仅仅从一个方面去加以考察,而毫不怜惜地把世界中那些可供艺术模仿,但与某种典型无关的一切东西全都从艺术中抛弃掉。因为,事物都是通过配合而相互依存,更趋完整,彼此结合,相互丰富的,美丑对照并存,更能显出善的力量。而古典主义把美丑两方面割裂开来,舍弃了滑稽丑怪的一面,是个缺陷。雨果指出,滑稽丑怪是戏剧的一种美的要素,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崇高优美将表现灵魂经过基督教道德化后的真实状态,而滑稽丑怪则将表现人类的兽性,戏剧就是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结合、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悲剧与喜剧的结合。雨果之所以特别强调滑稽丑怪,是因为他把滑稽丑怪表现为近代艺术的新类型,是艺术发展的表征,同时,也是浪漫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的重要特征之所在。
联系上述思想,雨果不仅按照实际生活的要求,把滑稽丑怪列为文学描写的对象,而且认为滑稽丑怪的人物未尝不可以通过对照的方法将其描写成具有优美心灵的艺术形象。他在自己的美学论著中这样写道: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的最可恶、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织的最低下、最低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然后在这个人的灵魂中赋予一种最纯净的感情,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使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因此,在雨果的文学作品中,他利用这种极强烈而又鲜明的对照,把美与善,恶与丑在人物身上矛盾地结合着。这种美与丑、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两种形式的对立,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并不罕见,但像雨果这样,在他的创作中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法则、一种惯用的艺术手段、一种美学原则,可以说是独步文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