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化的首创首发、敢为人先精神。
提起汉水,谁都不会忘记神农架。在这里,一代神农不畏艰险、踏遍神农架山山水水,降青牛、收药狮、斗群蛇,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制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结丝为弦,作五弦之琴。是神农披荆斩棘,划破了愚昧落后的漫漫长夜,将文明世界的第一抹曙光带到了汉水之滨。他所体现的是典型的开辟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以汉水为主要根据地起家的楚庄王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更是这种开辟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的典型体现:不飞则已,飞将冲天;不鸣则已,鸣将惊人。楚庄王在位时期(前613-前591),曾问鼎周室(前606年),饮马黄河(前597年),称霸中原,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使楚国成为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大国、第一强国;无论是铜器冶铸、丝织品、竹简、帛画、编钟音乐、漆器、哲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天下第一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i]
汉水文化奋发图强、开辟创新的精神最典型的体现还在于她的一系列重大创造和突出成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上。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在这里,从汉水的纵深腹地莽莽林海走出了一代神农炎帝,成了中华农业、医药、纺织的开山祖师;春秋随国曾侯乙墓中精美绝伦的大型编钟,已被国内外考古学界公认是代表春秋音乐文化的绝响;鬼谷子揣摩天文地理、世风人情,穷尽人心机变,写就一部《鬼谷子》,玉成张仪和苏秦,搅乱战国走势,撼动天下风云;以楚辞及鲜明的楚地浪漫奔放民风为代表风格的汉水流域文化独领风骚,则构成先秦华夏文明色彩斑澜的一大板块。为发展农业,均州的郧乡县(今湖北郧县)兴修了与都江堰同时代的伍子胥堰,至今仍在完好有效地发挥作用。西汉的张骞,从汉水边的城固踏出了第一条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东汉的蔡伦封侯于汉水边的龙亭铺,发明了造纸术;张衡发明了浑天仪,率先揭开了中国地震科学和遥测技术的篇章;刘邦崛起汉中,刘秀兴起南阳,诸葛卧龙腾起于襄阳、南阳之间,鞠躬尽瘁于汉中。张骞走出汉中,张衡跨出南阳,王粲求学于襄阳、南阳,随征于汉中,丝绸之路、地动仪和建安文学是他们留下的历史丰碑。滔滔东逝的汉江水将这三地的文化血脉溶通在一起,形成了两汉三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丞相萧何说: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华阳国志汉中志》)刘邦正是以汉中为基地,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项羽,建立西汉。逐渐形成汉水汉中汉朝汉族汉文化汉学。这一系列汉之根就扎在汉水文化之中。
在这里,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了中国第一国教道教、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大汉朝代,以及中国南方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传统文化瑰宝。更有意义的是,作为史学界公认的文明出现的三大标志之一的城堡,汉水流域的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城址,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古城。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雄辩地证明了,汉水文化不仅是楚文化的摇篮,而且在整个汉文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位前西德的流域经济专家,在全面考察了汉水流域之后,禁不住地感叹道:汉江是中国的莱茵河。这条河流不仅拥有农业文明的辉煌,它也同莱茵河一样,孕育过人类的工业文明,尽管它是雏形。事实上,这是一条能不断生长和繁荣的文化河流,其魅力是无穷的。尽管它不曾有过工业文明的辉煌,但它具备了工业文明的活跃因素,它以其特有的流域性格,最大限度地推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而这也正是汉水文化伟大牵引力、生长力、凝聚力和强大推动力之最典型的体现,同时,也是汉水文化的独创性和生长性之所在。[ii]
[i] 张正明.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ii] 王雄.阴阳碑(跋)[A].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