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博爱、厚德载物首先就要体现在对人民的观念上,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民为邦国之本,能够做到爱民,才是抓住了厚德载物、太和博爱的根本。五千年前的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搭架采药,疗民疾患,一日而遇七十毒;制陶器,创纺织,兴集市,一心为民造福,由是民居安食力,而无夭札之患,天下宜之(《随州志》摘自通鉴前编等)。另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约公元前11世纪中晚期,鬻熊被周王室封于楚,成为楚国的最早缔造者。鬻熊提出的治国之道就是以民为本。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则提出了民生、民欲、民和、和众等治国方略,认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楚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令尹子文(斗谷於菟)也提出了夫从政者,以庇民也的执政方针。贤相孙叔敖处处为民着想,一心为民造福,兴水利,救民困,不得罪楚之士民。正是在这批历史精英人物的身体力行和大力倡导下,重民、爱民才在汉水文化理念中蔚然成风,形成为强大悠久的传统。[i]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也体现在汉水文化哲学上。提起汉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巍巍太和山和武当道教,是巍巍太和山和悠悠汉水直接承载和浇灌了中国道教,而中国道教也正是从这里兴起,然后播撒全国。道教文化精神的核心就在于太和!太和首先强调的是一种和,即崇尚天人合一,强调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道家也追求贵人重生,要求世人关注苍生万有、热爱一切生命,普施人间大爱。其实,武当山的别名太和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太,至高至大至重者也,和,和平和谐者也,太和,即至高至大至重的价值,就是和平和谐,此其一;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来解读,那么,太和,即太平和谐也,世界太平,社会和谐,此其二。在这里,道教把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给我们昭示得实实在在、旗帜鲜明!这种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使汉水文化极富人文性与和谐性。[ii]
[i] 张正明.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ii] 左鹏.汉水[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