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华
一、郧西开发天河七夕文化的背景
文化被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南宫镇说: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塑造新世界的世纪。
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文化大省建设成文化强省的要求,去年的11月11日下发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鄂发[2009]31号),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建设三线并举加快发展的要求,确定了建设鄂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在今年3月18日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发[2010]6号),这两个文件是湖北和十堰文化历史上对文化事业促进措施最具体、鼓励政策最直接的两个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新的领导到任后首先听取的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汇报,首先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发掘传统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两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如何发展和繁荣郧西的文化事业。
旅游成为了战略产业。郧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汉水北岸,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郧西秀美的自然风貌。随着福银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郧西已成为古都西安的近邻和车城十堰的近郊,在湖北由后队变前队,成为了鄂陕东进西出的大通道、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展示湖北形象的新窗口。尤其重要的是,郧西还处于西安武当山神农架这条国际知名的黄金旅游线上,这为加快开发郧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秀美的自然山水资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郧西县委在充分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于去年的11月16日在县委第十二届三次全会上提出了旅游立县的战略,率全省之先河。在郧西提出的旅游立县战略之后仅仅9天,也就是去年的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肯定了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要求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意见》的第十一条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特别是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天河七夕文化潜力巨大。郧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郧西不仅有七夕文化,还有封神文化、龙文化、红色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都需要发掘、保护和传承。但综合比较起来,七夕文化更具开发的潜力和基础。一是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位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首,具有较高的自然、历史和文学艺术价值,由牛郎织女传说发展而来的七夕文化,是普及性很强的民俗文化,也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民间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浪漫温馨的七夕文化能很好的与郧西柔美灵气的青山秀水旅游资源相结合。三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所体现的是对忠贞爱情的歌颂、是对勤劳善良的颂扬,七夕文化所体现的是对自然的崇拜、对劳动的崇拜、对(数字)科学的崇拜,这些文化导向不仅是现实社会人们精神所需求的,也是与我们打造勤劳、善良、朴实、自强的郧西人品质所需要的。四是郧西天河七夕文化的仙女、天河和美女三大要素完全可以与十堰的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相融合,形成更具魅力的大十堰文化的新品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郧西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全面考察、科学研究,正式提出了开发天河七夕文化、打造地方品牌的举措。
郧西开发天河七夕文化不仅得到了郧西人民的普遍支持,也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去年9月底,省委宣传部发来专函,同意将郧西天河七夕文化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建设项目之中,并表示协调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支持郧西天河的七夕文化开发工作。省发改局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郧西开发天河七夕文化高度关注,专门指导我们申报了《天河七夕文化产业园》项目;在郧西天河七夕文化建设工作分别被列入2010年省市宣传文化工作要点之后,也被列入了市委、市政府文化发展的规划之中。
与此同时,郧西天河七夕文化的开发,通过网络宣传,还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七夕文化汉水源说论专家们的大力支持。
二、郧西开发天河七夕文化的基础
(诗词)
天河雪浪
洪文翼
摘自《湖广图经志》嘉靖壬年(公元1522年)
一望天河倚碧空 渊源深远浩无穷
翻花雪浪千层滚 逐叶雪波万斛同
皓月夜流光灿烂 初阳朝射影玲珑
不同史氏评书策 宁识当年大禹功
郧西天河发源于陕西,全长
(一)天河有产生七夕文化的基础环境。郧西位于秦岭南麓汉江北岸,属汉水流域,汉水早于长江七亿年之久,是中华文化的主脉。汉水源远流长,又处在中国中部,是中国南北东西文化交汇的重要通道。为什么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叫汉族?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语言是汉语、汉字?为什么成年男子为汉子?为什么把天上的银河称作天汉?等等,这都说明了汉江文化与文明的久远和博大,说明了它对汉文化、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天河与汉水相连,是汉江的重要支流水系,因此也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七夕文化汉水源说已经在七夕文化的研究领域占有了重要地位,与汉水相连的天河自然也与七夕文化的渊源密不可分。同为神秘北纬30度左右区域的汉水流域的郧县、丹江、房县乃至武当山、神农架等也都与七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郧西和郧县等地发现和出土的文物表明了两郧一带既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楚文化的源头地,楚文化中不仅有丝织刺绣艺术的贡献,也有对天象学的研究,牛女传说与楚文化息息相关;丹江是水文化之都,而水是牛女相识又相隔的重要媒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民间传说组成员
(二)天河有应对七夕文化的自然风貌。郧西天河名称至今未能溯源,天河不仅与传说故事中的天河重名,而且非常令人惊奇的是天河的走向、天河上中下游三段的河流和山石的名称与牛女故事中的主要要素高度吻合对应。在天河的源头(上游)有三条小河,一条叫东河,一条叫西河,还有一条叫天桥河;在天河流经的郧西县城段(中游),东面有一条支流叫杨家河,有一条分流叫归仙河;西边有一条支流叫麦裕河(古名为美女河),有一条分流叫仙河;在天河下游的天河口方圆20公里的天河流域范围内,在天河的东边有个石人河,在天河的西边有个石婆沟,在天河口的北面还有个牛儿山。这些河名不仅给我们描述的是美女仙人和最终也归为仙人的本土俗夫,而且所处方位也与星象图上的银河、牛郎星、织女星等遥遥相对。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县城天河流域的东南面石门湾山上有尊凸立的山石自古被称作石婆婆,在西北面华盖山上也有凸立的石峰自古被称作石公公,距离这石公公、石婆婆上游不远处的河中间还有一块直径约8米高8米兀立在天河水之上的巨石叫金钗石,它们被郧西人自古赋予了爱情故事的灵魂,分别应对着牛女传说故事中的织女、牛郎和王母娘娘拔簪划天河时遗落在此的金簪。在县城西部的悬鼓公园里还有一个相似悬鼓的山石,有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馀石,也有传说是七仙女下凡洗浴时放置衣服的仙石。在天河的中游天河电站区域有玉皇顶、白马洞、牛鼻子山、卧牛山等。在天河以西的支流麦裕河之畔有一座海拔1069米的娘娘山,山顶的娘娘庙虽经风雨侵蚀但依然留存,庙后的一颗参天古树的树干犹如仙女下凡的倒姿,栩栩如生,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是在这里被王母娘娘所发现的。
(三)天河有体现七夕文化的风物遗存。传说在天河口的狮子头山上自古有座牛郎庙,现已被毁;在土门镇吊桥村的天河河畔的岩壁上,有一个自然溶洞,传说为织姑(女)洞,遗存痕迹若现。在城南的天河两边,东边的石梯子山上曾经有一座尼姑庵,叫天池庵,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这个尼姑庵连残垣断壁都未曾遗留,但历史记载却依稀可以让人感受到很久以前香火旺盛的场景;在西边的南岭山上有座建造于明朝的悬鼓观,经过几番修缮依然保持着古八大景之首的地位。一边是庵一边是观,一边是佛一边是道,一边是女一边是男,这样的男女相隔、教别相对,在中国其他地方并不多见。虽然至今还没研究证实这是否是人们为了祭祀牛郎织女而修建的,但至少可以想象在修建这两个宗教场所的时候还是有某种特别的内涵存在的。在流经县城中央的小河上,有一座连接郧西明清老街的渡春桥,此桥系清道光二十九年所建,虽则150余年,桥身依然坚固,拦柱题联览胜有人游月府,问津此地近天河石雕字迹清晰可见。这些风物遗存印证了天河儿女对七夕文化的宗教信仰。
(四)天河有展示七夕文化的民风民俗。郧西同治乙丑年和民国25年的县志都记载了郧西自古就有七月闺阁以瓜果祀牛女为乞巧过七夕节的习俗。在郧西的饮食文化中,有炸巧果、蒸花馍、做巧食的习惯;在民间请客尤其是在相亲的宴席上上菜也有七成八不成之说,用上七个菜或者是八个菜来表现主人的意愿;在饮酒划拳中对七这个数会用巧或七个巧来替代。在祭祀、红白喜事的风俗中,有很多与七数字有关的讲究和说道,办喜事要请七天的假,办丧事要有七期每期七天的祭祀周期;每年的七月半,郧西人都会燃纸烧香鸣鞭祭奠故人。(五)天河有吻合七夕文化的民间故事。郧西民间至今还传说着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如乾隆五十七年的《
(六)天河有富含七夕文化的艺术作品。日本的《万叶集》中有关七夕的诗歌130多首,日本七夕文化研究人士鱼住孝义为了追寻诗歌中描叙的天汉和汉水连天河的传说与美景,曾于1991年亲往老河口视察考证,并委托老河口作家汤礼春亲临天河口考察,汤撰写了一篇《天河纪行》被鱼住孝义收录到他1992年出版的《万叶集--天河的传说》一书中,郧西天河也就此在日本七夕文化界形成了影响。在郧西境内,还发现了很多七夕文化的古老木刻或手抄本,在已经收集到的手抄本中既有完整的叙述牛郎织女故事的民歌唱词,也有算卦、抒情达意的诗词歌赋等,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所发现的手抄本中,这些诗词歌赋大多对牛女故事提炼出来的是美好、幸福、和谐的情愫,这些下里巴人式的文化表达与阳春白雪式的文化表现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比如:七月到,火西流,鹊桥此夜渡牵牛;乞巧人间多快乐,唯有孤魂月月愁。、良缘从来由素定,佳偶必然自天成;七夕巧把银河渡,此时牛女正欢情。、笑看牛女渡银河,七夕相逢乐趣多,漫幕仙家双宿好,人间也有仙登科。、女成男立当其时,前世修定不差池;银河七夕双星渡,鸾(luan)凤和鸣百世随。、《七阳》黄金殿,白玉堂,朱楼绣阁,画栋雕梁;三纲为世用,五典叙天常;展荷渠,浮鸭绿,新生杨柳淡鹅黄;叠翠联珠,天下佳期逢七夕;包金砌玉,人间今夕值端阳。同时,在郧西的民间小调和丧事孝歌里也含有大量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唱词和曲调
(七)天河有拓展七夕文化的想象空间。在郧西还有很多与七夕文化存在可能性关联的研究或者想象空间,比如,郧西的郧字,在字典中专释地名,古代造字时极有可能源于陨字,陨乃陨石,意即坠落的流星(
三、郧西开发天河七夕文化的措施
郧西县委县政府已经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已经制订了天河七夕文化的建设方案,方案对打造天河七夕文化所确定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为抓手,深度发掘,科学论证,敢于创新,大胆造势,努力使郧西成为天河七夕文化的拥有者和中国七夕文化的贡献者,使天河七夕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示,使天河七夕文化对郧西旅游经济的促动力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县委、县政府还确定在未来三年,通过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来综合开发天河七夕文化。
1、建立组织管理和文化研究网络体系。成立七夕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七夕文化研究会,聘请专家学者顾问指导、参与天河七夕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工作,构建开发天河七夕文化的组织领导和学术研究体系。
2、全面开展普查、研究和培训活动。进行民俗和民间故事的普查,全面寻找与七夕文化有关的记载、碑刻、建筑等风物文物,组织资深教师和专业人员对郧西的地貌和地名全面进行研究考证,形成七个一(《天河七夕文化论文集》、《天河民风民俗集》、《天河之爱文学作品集》、《天河风光摄影集》、《七夕文化书面集》等五本书和《天河牛郎织女曲艺作品》、《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等两个电视专题片)的七夕文化作品,组织全县范围内的七夕文化的教育培训活动,构建全县性群众参与的社会氛围,开展天河七夕文化项目和建设项目的规划、研究和争取工作,迅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3、建设七夕文化景点。以渡春园为中心建设郧西八大景(重点修复石公公、石婆婆、金钗石,改造天河公园,整修牛郎庄);修筑天河郧西县城段拦水坝,形成天河水上景观;建设七夕广场和七夕文化园。
4、实施七夕文化的细胞工程。对郧西县城范围内的街道路桥名称进行一次整理,尽可能多的融合天河和七夕文化要素;在七夕广场、天河广场等地建造牛郎织女雕像;组织开展郧西巧女、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在县图书馆建立一个七夕文化专柜;在文体中心二楼建成郧西县天河七夕文化民俗博物馆;大力实施文明建设工程,打造和弘扬勤劳、善良、质朴、自强的郧西人精神。
5、举办大型节会活动。自2009年开始,不定期在郧西举办中国天河七夕文化研讨会,并力争首届国际七夕文化峰会在郧西举办。自2010年开始,持续举办天河七夕文化节,并逐步把它打造成为一个自发的、富有特色的、祈福庙会式的七夕节日。
首届中国(郧西)天河七夕文化节活动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一个持续造势的过程。节会活动从四月份开始,每月设定一个相关的活动。四月份举办全国性的天河艺术团演员招聘活动,五月份举行中国著名作家代表团采风和与日本七夕协会会长交流活动,六月举行织女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七月举办第二届中国天河七夕文化研讨会,
6、大力造势宣传。持续不断的在各大主流媒体尤其是争取在央视媒体进行以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新闻宣传和广告宣传。建设中国天河约会网。在宣传方面我们也逐步在明确开发天河七夕文化的基础定位:一致的文化定位是天河牛女织女相会的地方;打造的七夕文化的基调和色彩是团圆幸福的爱情喜剧;申报七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口号是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在与其他地区互动竞争中运用的口号是郧西致力开发天河七夕文化因为天河在郧西!郧西也希望中国所有的地方开发七夕文化因为七夕在中国;运用七夕文化构建旅游品牌的口号是建设浪漫之都、婚旅之城、约会之乡。
7、推动七夕文化产业的建设。制定促进七夕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郧西天河注册为中国爱情之河,为打造中国爱都铺垫商业基础;引导和鼓励企业对产品进行融合七夕文化要素的命名、注册和包装;建设天河七夕文化产业园;研发以七夕文化内涵为主的旅游产品(如茶叶、丝织品、天河白酒、天滋红葡萄酒等等);制定《郧西县天河七夕文化的研究、发掘和利用规划》及《郧西县天河流域环境保护、旅游建设和水资源开发规划》等。
诚然,由于诸多客观原因,郧西现在开发天河七夕文化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还比较大。但只要我们能够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筹规划中分步实施、在各司其责中超常组织、在研究发掘中建设培植、在整体打造中舍得投入、在整合内力中善借外力支持,我们坚信,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解决,所有的压力都可以释放,郧西开发和构建天河七夕文化一定会取得成功!
郧西已经翻开了尘封多年的天河七夕文化,郧西已经接过了传承天河七夕文化的接力棒,郧西即将步入文化与旅游经济互动的康庄大道!汉水之畔的郧西,将会是一个魅力无限的天河七夕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