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皋
《山海经大尧西经》说:有灵山:巫咸、巫即、巫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麦在。(袁珂注本P396)。
这座灵山何在?
巫咸是以盐得名,必在某个产盐中心,笔者以为,今巫溪大宁厂盐泉大有可能是巫咸的圣域。
巫即就是巫郎或曰巫巴(郎字就是巴字,见拙著《巴史别观》P85),其圣域应在今大巴山主脉所在。
巫册即巫载民(姓肋)所奉的神巫,其领地在今大溪一带的峡江两岸(袁珂注本P371,
巫彭应是管领彭部落的神巫。彭部落分布在今房县一带。
巫抵应即巫氐,其后裔应即氐羌族之氐,在大巴山西端。
巫谢、巫罗的圣域在今武当山区。武当山古名谢罗山,以《山海经》中的巫谢、巫罗当之,比后起的解释更可信。
十巫中已有其七考明地望,所以灵山应是一座巨大山岳而非区区一座天梯供其升降而已。剩下三巫,我们可以从另一份诸巫名单中考见若干,那就是《海内西经》所叙;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
开明是蜀人所建的王国,开明东即蜀东,即蜀人眼中的巴域,这六巫名单乃是灵山十巫的不同版本,其中巫彭、巫抵之名已见于灵山十巫之中。巫履经前辈学人郝懿行考证,本礼之义履也的释义,就是灵山十巫中的巫礼(袁珂注本P301) 也可信。郝懿行认为巫肋即巫凡(肪与凡古读如盘音近),也可信。但郝氏认为巫相即十巫中的巫谢则尚有可议。鄙意以为,巫相即巴郡蛮五姓中的相氏,其最早的首领名务相,即灵山十巫中的巫相、务相得了廪君的称号,就是灵君,或曰灵
开明东六巫中的巫阳是一特例,不在十巫之中。但是一个重要的半人半神的巫,《楚词招魂》中出现帝告巫阳。这巫阳是为天帝传旨的人神。鄙意以为他应是阳山之巫。《山海经》中三处出现阳山(袁珂注本P88、122、424),其中《中山经》(P122)所暗示的地点值得注意说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这阳山就靠近中州大泽西岸了,应该是诸巫中最先带领部族北入中原的一位。笔者甚至设想他就是高阳、巫高都是首领或神灵的尊称。
巫真较难设想。古文中凡巫觋并称,就被解释为女曰巫,男曰觋(《荀子正论》出户而巫觋有事注),巫真可能指巫山某处女巫,故后世陆游《入蜀记》六有记:
二十六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词。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凝真者,一群以真或真人为号的女巫聚集之所也。未敢自是,聊备一说。
灵山十巫剩下最后一位巫姑,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她是否即女娲?鄙见以为应当容许如此设想。巫本专指女性,姑直至今世仍指女性,巫姑之为女神,毫无疑义,所以巫溪县某些博物馆壁画将巫姑迳直画成女性。女娲之为女神也属毫无疑义。称女某,是巴域对女性的尊称。例如《离骚》女嬃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或以女嬃为屈原之姊,或以女嬃为女巫。黄帝之妃有曰女节,颛顼之母,谓之女枢都表示尊崇。
关键在于娲字读音,娲字繁体的右半本是骨的变体,在甲骨文中作卜骨之形(徐中舒《甲骨文字典》P463~465),女娲应是使用卜骨的女巫。骨的读音与姑的右半古字今读相同,所以女娲就是巫姑。
我们把女娲归入群巫之列,丝毫也不会降低女娲的地位。在母系社会,女性地位崇高,女巫甚至取得娲皇称号。灵山十巫中女性之巫只剩巫姑一位,表示十巫时代已入男权社会,巫姑之存在只能算是母系社会的一点遗迹。鄙意以为《山海经》本是庸国疑史(见拙著《巴史别观》第一章第十二节),《山海经中》的巫群必有一些在庸国有其业绩并受到崇奉,是很自然的事。女娲在全国都受崇奉是后世的演变,其本源之地应在庸国。
引起笔者对巫姑兴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