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华
目录[隐藏]
1.少将
2.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3.历史人物(清)
4.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
[编辑本段]
1.少将
原名王鸿宾。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总参军务部原副部长(大军区副职)王光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二00五年六月十日十八时二十五分在解放军三0一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王光华同志一九零九年十一月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一九三一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入党,一九三五年入伍,曾任中共山东沂水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师副师长,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司令员,建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兼公安厅长,总参队列部副部长、总参军务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八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河北省人大代表。
王光华同志在少年和青年时代,追求真理,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一九三二年春,在山东沂水县任小学教员的王光华同志参加了共产党,并用自己的全部薪水开展革命工作,创建了沂水县共产党组织。一九三三年,他在担任中共山东省沂水县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期间,积极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了党的基层组织力量。当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叛变革命,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王光华同志单身一人在沂水县城内将大肆抓捕共产党员的国民党警察局长击毙,保护了党的组织和众多党员的生命。同年夏,组织领导了莒县、沂水县数万人参加的抗税抗捐斗争,摧毁了这两个县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基层组织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斗争。后来,县委失去了与上级党的联系。根据县委的决定,王光华同志外出寻找党的组织,几经挫折和磨难,于一九三五年在上海找到了党,恢复了组织关系,在中央保卫局战斗科从事侦察和情报工作。同年七月调往天津,在党的北方局下属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工作。同年十月,王光华同志受党的委派,以军事领导人的身份到冀南组织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当时暴动队伍仅有长、短枪十几只,队员大多属于没有战斗经验的农民。王光华同志带领这支弱小的我党武装力量,通过收缴地主豪绅的武器,武装分粮给贫苦农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扩大活动范围,顽强地在南宫、威县、广宗、距鹿、清河、枣强、任县等地区坚持武装斗争,在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中,游击队逐步发展到九百多人,枪七、八百支。同时,还秘密建立了我党在这些地方的基层组织。一九三六年一月,这支游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华北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师,王光华同志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团长,率部与敌进行了坚决斗争。冀南农民武装暴动,牵制了国民党军队三个师的兵力,拖住了敌人增援围剿长征红军的军事力量;还为抗战初期刘邓率一二九师建立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一九三七年夏,经组织批准,王光华同志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路经西安办事处时,被留下作情报工作半年。一九三八年一月由西安到延安,三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八月一日毕业后,分配到冀南军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当时军区政治部属于初创时期,在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徐向前副师长等首长的直接领导下,王光华同志积极着手建立机构、充实人员,经半年多卓有成效的努力,使军区政治部逐步走上正规的工作秩序。一九四0年,北方局决定在冀南地区成立公安机关,王光华同志被调任冀南地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公安总局局长。经过近一年开拓性 的工作,把各专区、县的公安局机构建立起来,主要干部受到训练,逐渐扭转了乱捕乱杀现象,有效提高和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王光华同志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四七年,王光华同志任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的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总指挥部司令员,一九四八年王光华同志任冀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王光华同志作为冀南军区主要负责人,为顺利攻克冀南地区最后一个敌据点永年县城制定了围死敌人在城里,消灭敌人于城外的作战方针,一举解放了永年;亲自领导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十四纵的组建工作;领导军区军民发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自卫斗争,历经无数次的激烈战斗,基本肃清了军区范围内的国民党军队。王光华同志不但完整地保卫了冀南解放区,而且组织了一批又一批人力、物力,有力地支持了淮海、太原、平津、渡江南下等重大战役。
一九四九年秋,河北省军区成立,王光华同志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厅长,一九五0年,王光华同志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兼公安厅长,他以极大的精力领导组织了军区部队、民兵的训练,使一支热血沸腾的战斗队伍平安地过渡进入和平年代,有效地维护了地方治安,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在建国初期的反贪污、反浪费斗争中,毛泽东主席亲自给杨秀峰和王光华同志写信,要求严惩刘清山、张子善。王光华同志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了对刘清山、张子善案件的查处和枪决。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第一枪。一九五二年,王光华同志被任命为军委人民武装部动员处处长,一九五五年被任命为总参谋部队列部副部长,为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自己的积极努力。一九五七年任总参谋部军务部第二副部长,为我军的组织编制、兵员管理和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呕心沥血,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九五九年以后,王光华同志经历坎坷,倍受折磨,屡屡受到不公正待遇。反右倾被错定为反三面红旗的三反分子。一九六二年才甄别平反,因身心受到摧残,难以坚持正常工作,一九六三年 ,王光华同志离职治病。文革初期,王光华同志又因早已平反的三反问题遭到了批判并被重新扣上了三反分子的帽子,接着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长达八年之久。这是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所造成的一起冤案。王光华同志在秦城监狱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不但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在威逼他捏造党内军内领导人所谓历史问题的假材料时,他断然拒绝,不惜用绝食自杀等方式进行抗争,为此王光华同志付出了沉重代价,肉体上遭受带反铐、脚镣、殴打、灌水等酷刑,精神上承受家破人残流离失所的痛苦折磨。但所有这些都未能使王光华同志妥协屈服,背叛信仰,自始至终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高贵品质和高风亮节。一九七八年,总参党委决定,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强加给王光华同志三反分子、反革命分子、军统特务、假党员等罪名,一律推倒,彻底平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王光华同志清醒地认识到精神肉体屡遭摧残,基本丧失担任具体领导工作的条件,不能与文革后重新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相攀比,在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征求他对工作的安排时,毅然选择了离休。这一选择,是他身体力行党的离退休制度,一生拥护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真实反映。离休后,王光华同志仍然保持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表示 不能做官,还应该做事,还应为人民服务。他把目光转向了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始终关注老区人民群众的冷暖温饱。
七十年前王光华同志用自己的薪水开展革命工作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六十年后他又用自己的工资帮助农民致富开始新的革命征程。王光华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忠贞不渝,对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艰难曲折的人生胸怀宽广。他以铮铮铁骨和过人胆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创下不朽功勋。他以博大胸襟和高尚品德,为共产党组织的纯洁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呕心沥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贡献毕生精力。他一生坚持学习,追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谛,他以崇高的境界,经历了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阶级斗争、民族战争以及党内路线斗争的磨难和考验。王光华同志是非分明,意志坚定。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生活简朴,对亲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热爱人民热爱党,甘于奉献,勇于付出,将自己一生全部奉献给革命、国家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革命、老战士的本色。
王光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情操和工作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他的功绩永载史册。
[编辑本段]
2.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年3 月
民 族 汉族
工作单位 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籍 贯 山东淄博
职 称 教授
毕业学校 武汉钢铁学院
毕业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最终学历 本科
最终学位 学士
研究方向
精细化工、煤化工、废水处理、废水中氰化物的综合利用
研究生培养
毕业硕士生4名,工程硕士5名,其中一名考入华工博士;目前指导工学硕士7名,工程硕士研究生6名。
在研项目 1.设计项目10余项;
2.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科研项目3项,研究经费充足。
研究具体方向:
1.高分子合成
a.超高分子水溶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及应用
b.接枝型水溶性聚丙烯酰胺的研制及表征
c.微乳液法研制超高分子水溶性聚丙烯酰胺
2.环境保护
a.焦化厂高酚氰污水的处理
b.炼铁厂洗涤水CNˉ离子的脱除及治理研究
c.膜技术吹脱处理氨氮污水的研究
3.煤化工
a.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原低气压炼焦工艺适应性的研究
b.化学产品的回收与提取
c.直流水改循环水国家示范工程项目
d.热导油技术
科研成果 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完成的项目:
1.设计研究30余项,其中一项论文获一等奖;
2.A-S流程蒸氨脱酸废水处理;
3.超高分子PAM研究。
以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的项目:
1.设计研究项目6项;
2.国债项目,武钢焦化直流水改循环水示范工程;
3.具体研究方向1a,1b,1c,2c,3a。
近年来,发表论28篇,申报专利5项,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编辑本段]
3.历史人物(清)
清道光年间贡生,生卒不详,蒲县城关人,清道光年间增广生员,贡生。
光华秉性刚烈,胸襟豁达,正直豪爽,侠义好施,名闻乡里。光绪三年,蒲县境内遭受百年不遇之大旱灾。天家庄村民常三多,因灾情所困,生活难继,于光绪四年,将荆坡村前石渠一条及水磨、石窑等产业,一同转卖给光华。当时,东关园子有几十亩水地,全靠石渠之水引灌,凡用石渠浇地灌溉者,均按地亩多少收取水钱,以资修补石渠之费。光绪六年后,常有因使渠浇灌,不纳水钱而争斗者,甚至诉诸公堂之事时有发生,光华常因此事犯难。
此后,家道中落,光华胞弟欲将石渠典卖。光华获知实情,遂于光绪十七年,毅然将石渠、水磨、石窑等产,布施于东岳庙,成为庙产。光华此义举轰动一时,被传为佳话。光华长子王祥云,于光绪十七年撰文勒石,以志其父之义行。
[编辑本段]
4.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
莱芜市委常委,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男,汉族,1958年12月生,莱芜市莱城区人,省业余大学,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2月入党,现任莱芜市委常委,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1978.031980.07 泰安农校农机专业学习;1980.071984.04 莱芜县城关镇技术员、统计员、团委书记;1984.041984.09 莱芜市莱城办事处梁坡乡党委书记;1984.091986.07 泰安市委党校干部大专培训班农学专业学习;1986.071987.04 莱芜市张家洼镇党委副书记;1987.041990.06 莱芜市张家洼镇副镇长、党委委员;1990.061992.05 莱芜市张家洼镇党委副书记;1992.051995.12 莱芜市张家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995.121998.01 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镇党委书记;1998.011999.03 莱芜市莱城区城市街道党委书记;1999.032000.12 莱芜市莱城区委常委、城市街道党委书记(1996.091999.07 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122001.05 莱芜市莱城区委常委、凤城街道党委书记;2001.052003.03 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莱城区委副书记;2003.032005.12 莱芜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05.122006.04 莱芜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06.04以后,莱芜市委常委,莱芜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十届莱芜市委候补委员,十二次莱芜市党代会代表,十四、十五届莱芜市人大代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