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派②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队伍中的一个派别。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2月国学保存会的成立是其出现的最重要标志。国粹派成员多为具有传统学术根底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等人。主要发行《国粹学报》和《政艺通报》两种刊物。国粹派思想繁杂,品流不一,就其主流而言,其所谓国粹(即中国固有文化之精华),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其主张,一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热肠,即借助国粹宣传排满革命、救亡图存;二是提出国学、君学对立论,颂扬国学,批判君学,反对帝制;三是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四是提出其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国粹派思潮在辛亥革命前几年,影响颇大。它在配合宣传同盟会的三民主义政纲、抵制盲目西化,改变学术风气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封建文化因袭负担太重,不能正确处理继承与批判历史遗产的关系,一味地鼓吹发扬国粹,在客观上又配合了封建守旧派和君主立宪派的需要。辛亥革命后,逐渐蜕化为复古保守势力,起了阻碍革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