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宦官制度②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
  沿革 宦官指经过阉割,失去正常性能力后进入皇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官员,此后亦用以泛指宦者。宦官来源不一,有自宫,因罪被宫,进贡,拐卖、挑选后被强行阉割而成等。史书上对宦官称谓很多,如以曾经阉割称为阉宦、刑臣,以任职宫中称为内侍、中官,以官职称为军容、太监,以服饰称为貂珰,尊之为公公,贬之为宦孽等。
  宦官制度始于周代,《周礼》中对带有各种职衔的宦官的人数、职掌已有明确记载。这时宦官人数不多,是家臣的一部分,主要担负看守宫门、传达命令、侍奉起居等杂役,地位低贱。但由于宦官侍君侧,容易得到君王的宠信,能对君王施加某些影响,甚至参与政治。春秋战国时,齐竖刁、宋伊戾等个别宦官开始挤入统治者的行列,参与政治活动。秦汉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宦官制度也在强化,对宦官的任使已越出宫内范围,正式进入政治领域。秦朝宦官赵高任中丞相,势力足以总揽朝政,策动废立。汉朝宦官担任的中书谒者令、中常侍均拥有丞相之实权。但从制度上来说,宦官仍属少府,要受到大臣的监督。东汉以后,内官职属全部由宦官担任,宦官可以和廷臣同样享有俸禄、食邑、食租。从此宦官正式有了自己的权力体系,成为一种特殊的、干预国家政治的势力。宦官一词亦正式见于《后汉书》。和帝以后,幼帝频更,母后临朝,导致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在权力斗争中,宦官集团得胜,出现五人同日封侯,十常侍势力遍于各州郡,禁军亦为其把持的局面。
  魏晋以后,接受前代的教训,历代对宦官干政均有严格限制,但都由于没有触动宦官制度而终成空文。唐朝自玄宗以后,宦官可裁决一般政事,监军、统兵出征。安史之乱后,宦官担任的枢密使可代替皇帝裁决政务,宦官还出任兵部尚书、观军容使,统领神策军,充当节度使等,宦官典军成为定制。其势力的强大,以致唐朝后期从肃宗到昭宗十三帝,无一不是宦官所立。真所谓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皇帝与官僚联合反宦官的斗争,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均以朝官惨败而告终。
  宋朝童贯掌兵权20年,有媪相之称。元朝的侍卫制度虽不利于宦官窃权,但仍有宦官插手废立。
  明朝皇权空前膨胀,宦官制度发展到顶点,其机构的庞杂,人员的冗滥,为史上仅见。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如元辅;秉笔太监可代皇帝批硃,实权凌驾于内阁首辅之上。明朝后期,阁臣被任命后要先去拜见司礼大珰。掌管东厂的司礼监太监权如总宪,东厂作为朝廷心腹,可以侦察王府以下臣民。明朝灭亡前夕,城防大权全部由宦官掌握,终至开门迎降。但是,明代宦官未构成对皇权的威胁,显赫的宦官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其命运仍操纵在皇帝手里。
  清代宦官制度比较严格,规定不准领军,奏事一律改姓王等,使宦官不能形成自己的权力系统。宦官干政的程度已远逊于前朝。
  历代宦官机构设置 宦官员额在各朝均无严格的限制,其统属、机构设置、职掌,历代繁简不一。早在西周就有宦官,时称巷伯、司宫、寺人等。战国赵有宦者令,秦有监。秦汉时有宦者令,属少府。东汉以后,由宦官担任的职务有:中常侍、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画室、玉堂、丙等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及掖庭、永巷、御府、祠祀、钩盾等令。皇后官属大长秋以下,太后官属长信、长乐少府,全部用宦官,属少府。南朝梁宦官属大长秋。北齐有长秋寺掌诸宫阁;又有中侍中省,置中侍中、中常侍。隋、唐、宋朝均有内侍省。隋朝内侍省设内侍、内常侍等,领内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局。大业三年 (607),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参用士人。唐朝内侍省又称内侍监、司宫台、北司,全部用宦者,设监、少监、内侍等,下属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局。宋朝于内侍省外增置更为亲近的人入内内侍省,称前后省。南宋时合并为入内内侍省,职名有都都知、都知等。官称有内客省、延福宫等使。元丰改制改为通侍、正侍等大夫。辽内省有内省使、副使等。内侍省有黄门令、内谒者等。金朝内侍省隶属宣徽院,有中常侍等。元朝宦官掌于侍正府,有侍正、同知等。明朝宦官总数最多时达到10万,宦官机构有二十四衙门,即司礼等十二监,惜薪等四司,兵仗等八局;另有内府供用诸库,甲字等十库,御酒、御药等房,盔甲、安民等厂,提督东、西厂,京营。二十四衙门的太监还常被派充任外地守备、织造、镇守、市舶、监督仓场、诸陵神宫监,以及监军、采办、粮税、矿税、关隘等使。清朝初年曾沿用明制,省并为十三衙门,后裁撤,以敬事房(又称宫殿监办事处)办理宫内一切事务,隶属内务府。宦官以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为首。
  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中国封建君主集权制的产生以及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期延续,是宦官制度得以在中国封建社会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特点是:
  ① 宦官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皇位实行宗法世袭制。帝王设立宦官的主要和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既有人侍奉自己和众多的后妃等皇室成员,又要确保自己家天下血统的纯洁性。皇帝时刻防范臣下不忠,担心皇位被篡,深居宫禁,成为孤家寡人,而宦官近侍皇帝左右,直接听命于他。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后代,必然紧紧依附于皇权,不会成为皇权的威胁。故宦官在历史上的乱政虽曾引起不少君臣警惕,但宦官制度却与封建王朝相始终。
  ② 宦官专权是皇权的异化,皇权的旁落。皇帝独揽大权,如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于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随着封建专制主义走向顶峰,宦官专政的程度和危害也越来越加深。秦汉时宦官主要是掌握政权,唐朝以后进一步控制军权,明朝则从中央到地方、军政刑财狱无所不包。宦官专权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化密切相关。它往往促使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剧烈,导致或加速农民起义的爆发,使旧王朝更快覆亡。
  ③ 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政治之一。宦官生理畸形,总要最大限度地攫取权力和财富,以取得心理平衡;宦官社会地位低下,宦官制度等级森严,在充满利害倾轧的环境中,宦官要卑屈以固宠,一旦得势,则以残害臣民作为补偿;宦官缺乏儒学的熏陶,只知仗势求个人眼前之利,不顾国家长治久安;他们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擅权往往比官僚擅权为祸更烈。
  ④ 宦官制度比其他政治制度有更大的弹性,宦官职务的考核、升降、俸禄待遇、职掌虽有一般规定,实际上并未严格遵行。宦官虽然有官品,实际上只是大大小小的家奴,除极少数宫外有第宅,年老被恩准退休外,大多数均衣食于内庭,终身供职。生杀予夺一任君主的喜怒,往往成为宫廷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为您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我国文化的载体,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沉淀。它包括图腾、书法、汉字、绘画、剪纸、刺绣等等。传统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多样丰富性以及民族乡,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更帮助我们..

观念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呈现

  20世纪90年代初,“新生代”的出现,使观念艺术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中国油画。观念如同注入的新鲜血液一样,它使中国油画重新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在我国,随着波普艺术的出现和兴盛,观念方式在绘画中开始大量显现,以..

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启示

  (一)角色造型应该贴近现实生活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离不开对角色性格的塑造,并且在塑造时要贴近现实生活,使动画角色生命化,让观众感受到动画角色鲜明、立体的性格特征及优缺点,进而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创作者..

返璞归真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古代画家才会有“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这

举例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的歌曲一般具有以下这些共同的特征:首先是民族性,即选用民族的乐器,如二胡、扬琴、长笛等,来演奏出富有民夫风情的弦乐或管乐,多采用古时就已发达的五音调;第二是婉转型,典型的中国电影配乐少有那种欧美枪战片的..

对比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当然,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并不是仅有如上所列举的一些,它还有一些世界性的跨文化因素,为了说明我国的电影音乐也具有跨文化跨国度的特质,也为了强化中国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性,在这部分中,笔者将会举出两部国外的电影来..

中国室内装饰艺术概述

  中国室内装饰艺术经历了一个崎岖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代劳动人民凭借质朴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才积淀成室内装饰艺术。我国室内装饰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其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生活的生动体现,为装点环境、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