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信息
陈少峰,1964年7月生于福建省漳浦县。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
二、 社会兼职
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
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专家
河南省文化产业专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
三、 经历
1980-1984年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教育学学士
1984-198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哲学硕士
1987-198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伦理学史)博士生,是年23岁,开始给硕士生和全国进修教师(讲师和副教授)讲授中国伦理学史。
1988-1991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中日近代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方向)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
1991-1993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博士后)
199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995-1996年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
1998-1999年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访问学者
200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2005年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2009年应邀参加国共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与台湾艺术大学校长共同主持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
四、 科研
(一)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文化与文化产业、伦理学与社会正义、管理哲学。
(二) 个人专著
1,《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德育志》,上海人民出版社
3,《伦理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中国近代人道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5,《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6,《企业家的管理哲学》,广东经济出版社
7,《学而优则商》,新世界出版社
8,《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
9,《文化产业读本》,新世界出版社(即将出版)
10,《正义的公平》,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
(三) 论文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等40篇。
(四) 编著
《中国伦理学史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执行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前沿教材(丛书)》(执行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五、 授课
先后讲授:
1,中国伦理学史
2,伦理学概论
3,应用伦理学
4,文化与人生
5,管理哲学
6,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
7,社会正义
8,文化产业
9,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
10,公共管理哲学
六、 社会实践
(一) 专业政策制定
先后参与文化部、北京市等机构相关文化产业制定讨论和审议。
先后参与中宣部、广电总局、文化部等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
(二) 授课与交流
先后为文化部、河南省、江苏省、北京市、福建省、广州市、深圳市、青岛市、邯郸市、新华传媒集团、中国移动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联办香港文化界国情研修班等党政干部、国有企业干部、文化界人士讲授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国学与企业管理等内容。
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江苏省省委省政府中心组和深圳市政协、河南省直机关做文化产业专题报告。2009年8月为团中央书记处集体学习讲解《流行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参加中宣部文化战略论坛并发言;在岭南论坛文化论坛等一些公众大讲坛发表演讲。
(三) 规划
主持城市文化产业规划、城市营销、文化产业集聚园规划如《邯郸市文化产业规划》、《北京石景山区文化产业规划》、《嵩山文化产业规划》、《朝阳公园文化产业规划》、《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战略规划》、《廊坊城市营销策划》等20项。
(四) 课题研究
先后承接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的专项课题研究6项。
(五) 其它
在《光明日报》、《求是》、《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上多次发表关于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以及解读中央政策等方面的专门论述和接受采访,并在各类媒体上转载传播
七、 学术追求
1, 重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建设。
2, 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制度研究。
3, 重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和文化建设。
4, 重视以文化产业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5, 重视文化产业与青少年教育。
八、 其它
1,1996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教育基金。
2,3次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进修教师指导教师荣誉。
3,参与编写的《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志》获得有关图书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