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灶糖②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

吃灶糖

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的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遍查各地均有关于祭灶习俗的记载,祭灶人多跪于灶前,口中念念有词: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了天,见玉皇,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见吉祥。这表达了人民希望灶君能降吉祥于人间的愿望,祭毕,敞开房门将灶君旧像连同早已扎就的灶马一起烧掉。





吃灶糖-简介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

过小年 吃灶糖

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吃灶糖-灶糖做法



用料:黄米谷子

吃灶糖


调料:蜂蜜(其实老一辈的做法没什么配料)
小年吃灶糖做法: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得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小贴士:
还有一种做法,把熬好的糖糊摊放在案板上,撒上花生仁或者芝麻仁儿,像擀面条似的擀成片片,再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叫花生糖或者芝麻糖。
制作其基本原理,就是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

为您推荐

饺子溯源②

饺子溯源-饺子的传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

尝新②

尝新 尝新节,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先由一寨老或鬼师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角进行采新,摘些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杀猪宰羊杀鸡,用整鸡、猪头、羊..

莫邪②

      宝剑莫邪莫邪(镆铘 m y)   楚国的能工巧匠干将的妻子.夫妻二人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想要杀死铸剑人。宝剑铸了两把并分有雌与雄。干将的妻子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

太阿②

含光②

  [编辑本段]   春秋名剑   古代名剑。春秋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练。含光之剑,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

湛卢②

  《辞海》载:湛卢山位于福建北部松溪县境内,山高岭峻,四季雾凝,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遂以剑名山。   欧冶子,春秋时越国宁波人,是历史上著名的铸剑师。   春秋混战,闽地为丘陵地带,宜于短兵相接,利剑成了提高战..

泰阿②

     威道之剑泰阿,亦作太阿。古宝剑名。《史记李斯列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相传太阿剑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   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