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
春秋名剑
古代名剑。春秋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练。含光之剑,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
[编辑本段]
明末清初女诗人含光
含光俗姓邹,字琼姑,江西宜黄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邹启元以举人授丰城教谕,两任福建知县,迁梧州同知,他的经学对含光影响极大。含光早慧,勤奋好学,七八岁能诗,小有诗名,十三四岁通经籍,有治平思想,能写古文辞,老师宿儒称她象上官婉儿。她敏捷富丽的才思赢得父亲的欢心:吾生当盛世,虽非上官仪,而此女则可衡量天下。刚到成年与兵部尚书谭纶的长孙荩伯结成伉俪。荩伯能文善书,王渔洋特别欣赏他的书称有文衡山笔致。但他清高嫉俗,落拓不际,例当袭荫锦卫指挥佥事,避而不就。与含光用世思想迥然相反。含光做了贤妻良母,二十年手不释卷,读一万多卷图书,自经史百家以至天文地理、兵农礼乐、下至于星相卜筮、奇门遁甲诸书,无不究其精微,探其旨要。
但是含光所处的是一个烽火连绵、战乱不息的动乱年代。思宗朱由检继承皇位,本已元气尽澌,国脉垂绝的朱家王朝,又在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天灾流行中遭到清军和农民起义军的猛烈打击,社会发生激 烈动荡。思宗面对内乱外侵的形势,心情紊乱,举止失措,既杀宁远守将袁崇焕,又疑大臣不实心任事,任意诛戮,以太监充任军政要职;内阁首辅温体仁,专权八年,救亡乏术,惟日与善美为仇,力排异己,大臣布衣连章弹劾,思宗对他优宠有加,曲意庇护,每杖责言者至死。由此君臣离心,时局日益恶化,京畿残破,凤阳失陷。含光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忧心忡忡,她审时度势,认为迁都金陵还可恃长江天险,取东南富庶,君臣一致,励精图治。崇祯九年(1636年),她毅然斩断情丝,扮男装直奔京师。
崇祯十年,她从六千里外的家乡到达京师,此时京畿近郊十室九空,她即伏阙上《迁都疏》,提出救亡三策,首先指出迁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善后措施,如仍命大臣辅太子留守,塞居庸、扼太行;其次对陕晋豫鄂起义军的头目、部众、作战能力及剿抚办法有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强调必须选贤任能、改组内阁,严明赏罚,振肃纲纪,如某某等宜杀,某某等宜用。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百万雄师连克太原、大同、宣府,进逼居庸关,大臣李邦华、李明睿、李建泰先后疏请南迁,并建议太子抚军江南。
清王朝建立,她已南下金陵,福王朱常洵在金陵建立小朝廷,她即向这个小朝廷的辅臣阮大铖、马士英建议联合各派力量共同抗清,阮、马坚持仇视起义军的立场,所谋破产。不久金陵沦陷,她逃入苏浙民间鼓吹反清,发动运动,又连遭清军镇压。此时洪承畴、钱谦益、冯铨已出任清朝大臣,含光以亡国为恨,以民族气节为高,她感慨万千,吾忍能观颜事仇!遂遁入宝应寺削发为尼,自号含光老人。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