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柴槌②

摘要:盘柴槌亦称齐眉枚和盘柴糙,畲族民间武术。汉语称为棍术,至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起源于畲族发祥地潮州凤凰山,是由畲族先人雷乌公首创。盘褪的每个动作都有功有拦,攻拦结合,攻时以击对方,拦时以防对方,保护自己,步伐稳健,有快,猛,活的特点。 2009年,盘柴槌入选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柴槌-概述



福建畲族武术盘柴槌

盘柴槌亦称齐眉枚,畲族民间武术。又称盘柴糙,汉语俗称棍术,是畲族最为传统、古老的武术,至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起源于畲族发祥地潮州凤凰山,为畲族先人雷乌龙首创,后经各代武术宗师传承、发扬,再与其他武术门派研习、交流,加上自我创新,形成了这一具有畲族特色的传统武术。2009年,盘柴槌入选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深受畲民喜爱,广泛流传于各处畲民聚居地。

盘柴槌分为长棍和短棍,长棍又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单人耍弄。在清代以前,棍头一端加有铁制的棱尖,狩猎中三米以外就能刺到猎物,这棍术通常用于对付野兽,罕见的长度流露出从狩猎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后来畲族从四处狩猎变为定居农耕,长棍的棱尖慢慢被放弃,变成了今天的长棍。当年畲族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极为恶劣,他们常常遭受地方势力的欺压,以及土匪的侵扰, 于是另一种棍术短棍形成了。短棍又称齐眉棍、梅花棍,长六尺,招式多样,每个招式有攻有拦,攻防结合。

盘柴槌-起源



畲族传统体育活动

长期以来,畲族人民在山间过着游耕和狩猎生活,逐渐创造出一套自己的棍术盘柴槌,这带有畲族特色的棍术在狩猎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盘柴槌相传起源于畲族发祥地潮州凤凰山,原先广泛流传于各处畲民聚居地,清顺治年盘柴槌传人兰进生迁到霞浦崇儒畲族乡溪坪村后,盘柴槌从此就只在溪坪村流传。

除了自然环境,当年畲族人也常常遭受地方势力欺压,受到土匪侵扰,于是另一种棍术短棍形成了。短棍又叫齐眉棍、梅花棍,长约2米,供两人练习时对打,招式多样。短棍棍花有四门棍、双头棍、交于柴、折花棍4个环节,灵活机动,迅速凶猛,以扎实、有力、矫健、熟练为标准。

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的制约,许多畲族村庄深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村的规模小,人口少,财力有限,绝大多数畲族村不存在祠堂、宫观,谈不上给武术宗师立牌建庙,这极大影响了畲族武术的传播发展。另一方面,畲族村寨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民族习俗渐渐被淡化,使许多畲族传统文化濒临绝境。

盘柴槌-招式



蓝大瑞参加比赛精彩瞬间

盘柴槌分为长棍和短棍,长棍又叫丈八棍,单人耍弄,共有10个招式。长棍由质地坚硬的红枥木制成,呈圆柱形,长3.3米,直径4.5厘米。

在清代以前,棍头一端加有铁制的棱尖,狩猎中3米以外就能刺到猎物。长棍通常用于对付野兽,罕见的长度流露出从狩猎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

后来畲族从四处狩猎变为定居农耕,长棍的棱尖慢慢被放弃,变成了今天的长棍。但是在如今的长棍套路中,仍然保留有冲刺的动作。

柴槌有两种,一种长1.2丈,由一个人耍弄,叫中拦(有攻有拦);另一种长7尺,由两个人对打,叫盘槌。有许多名目,如: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双头槌、三步跳、四步半、天观地测等等。

在盘柴槌棍术中,步法分别有双头挺、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等动作,每个动作都有攻有拦,攻防结合,步伐稳健又灵活快捷,刚猛有力,招招实用。

盘柴槌-特点



作为民族瑰宝的畲族武术盘柴槌,从基本理论、功法到套路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以技击性强、利于实战为风格,舒展大方、动作灵活、方法自然、朴实无华、沉着稳健是它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历史特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盘柴槌已陷入传承乏人的尴尬境地。

这种武术从来是传长(子)不传次(子),传男不传女,每一代人只传授一到两人,再由这个武术传人分别传授给众人。如今,精通这种武术的传人屈指可数。

盘柴槌-传承



齐眉棍套路

由于畲族主要居住在崇山峻岭中,交通闭塞、人口少、财力有限,这给盘柴槌的发展传承带来了诸多不便。另一方面,有些畲族乡村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大量年轻人涌入城镇务工,有系统地练习畲族武术的人数寥寥无几,这种状况不能不让人为盘柴槌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感到担忧。

2009年,盘柴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兰大瑞认识到畲族传统武术不仅仅是畲族的文化瑰宝,还是中华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让盘柴槌得到发扬光大,他关闭了在浙江龙港开办的鞋料店,回到霞浦专心致力于盘柴槌的传播。如今,兰大瑞在义务培训盘柴槌武术的同时,正着手兴办一所武术学校,以传承畲族武术。

盘柴槌-意义



盘柴槌又叫盘柴糙,汉语称为棍术。盘柴槌是畲族在特定的区域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发展积累演变形成的,它与民族的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畲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民俗结合在一起。通过盘柴槌,可以更好地解读畲族历史和文化,了解畲族人民在历史长河发展中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精神,同时,挖掘和保存它,不仅丰富了中华武术宝库,丰富了中华体育,还可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弘扬和发展畲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盘柴槌-保护



兰大瑞在辅导学生学习盘柴槌

为保护和传承盘柴槌这一传统畲族武术,霞浦县政府已投入120万元兴建了畲族古龙寺,成立了溪坪畲族武术研究会,定期举办溪坪村武术节,通过武术节,展现宣传畲族传统武术文化。有关部门还积极着手收集有关畲族武术文献资料,及时抢救盘柴槌这一文化遗产,并以体验畲族武术与畲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主线,向游客展示畲族传统武术,使畲族传统武术更具开放性。

2007年霞浦县文化部门和崇儒乡人民政府联手抢救挖掘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溪坪村建立了畲族武术研究会,对畲族武术进行全面梳理,更好地解读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省文化厅将盘柴槌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挖掘和保存它,对丰富中华武术宝库,丰富中华体育,对继承弘扬畲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县博物馆馆长吴春明说,他们还将继续研究整理畲族武术资料,成立畲族霞浦武术馆,兴建畲族武术传习所和表演队,打造畲族盘柴槌武术和古龙寺旅游文化品牌。

盘柴槌-畲族简介



畲族

畲族 (shē z),畲族自称为山哈,哈畲语为客人。 畲族、輋民是汉族对山哈的他称。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中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她位于浙南山区,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此,景宁又称为中国畲乡。

为您推荐

松树②

  名 称: 松树   学 名: Pinus   科 属: 松科松属   类 别: 林木类-针叶树类   药 用: 药用价值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常绿树。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P..

粉色小说②

  所谓的粉色小说是指一些打着情色牌、靠粉色的暧昧吸引眼球的小说。对于这种小说有人觉得是空洞无聊的噱头;有人则不在乎,觉得那不过是一道调味品。 小说《晚安,小姐》封面 粉色小说-现象  1999年,卫慧写出《上海..

年度汉字②

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一项评选活动。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因借汉字的言简意赅,年度汉字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和高度浓缩性。 年度汉字的评选起源于日本,选出的日本年度..

红段子②

屁股节②

   必须露出屁股 摘要:   屁股节又叫摇屁股节,光屁股节,日本传统的夏日祭(博多只艪山笠)。   概述   屁股节,是外国人对日本光屁股文化艺术节的简化俗称,也是他们喜欢的称呼。具体是指每年夏季7月上..

隐士文化②

  【隐士文化简介】   有人说中国过去的隐士,就是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者不同意的主张,他不反对,反正个人超然独立,这是民主政治的自由精神。这个比方表明上看起来很对,实际上还是不大对,因为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中,走隐士路..

死不了②

  [植物名]   学名: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英文名:Half Lotus,Barbate Skullcap   科名:马齿苋科   大花马齿苋 ,又叫半支莲、龙须、草杜鹃、金丝杜鹃等,还常叫它死不了太阳花,是因为人们摘下它那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