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手稿②

  肖克手稿是用小楷毛笔写在毛边纸上,随着岁月的流逝,纸张已经有些发黄,但字迹却仍然清晰可辨。半个世纪以来,这份手稿随着萧克将军穿过了战争年代的炮火硝烟,躲过了文革中造反派的查抄,幸运地保存下来。如今这份手稿展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陈列室中,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份手稿,它纪录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同时饱含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期望。现在保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

肖克手稿-背景



抗日战争初期,为在冀热察广大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1938年11月25日,党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同时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军队及地方党政工作。奉党中央之命,萧克同志与马辉之、宋时轮、邓华、姚依林等商量着手进行各工作。不久,即在清水召开了邓宋两支队以上及地方县级干部会议。会上由萧克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会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后任务。这次会议上宣告成立冀热察挺进军,组成了以萧克、马辉之、伍晋南、宋时轮、邓华等五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由萧克担任挺进军司令。在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萧克同志于二月份向军委做了详细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冀热察游击战争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展平北的三位一体战略任务并得到中央的肯定。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迅速开展了冀热察游击战。

为巩固平西根据地,将武装斗争和武装建设放到首位,在挺进军成立后立即执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突击扩军计划,扩大了主力三千人,并发展游击队三千人,成立了平西各县游击大队及房、涞、涿游击支队,边沿区还建立了游击小组,一年半后共发展到两万余人。在挺进军和地方武装的密切配合下,从1939年2月到1940年春,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对斋堂的四次合围扫荡,每次均重创日军,使之狼狈逃窜,终于把平西建成了比较巩固的根据地。

在冀东,冀热察党委成立以后,冀东大部分干部和部队,先后分批到平西、晋察冀和延安抗大进行轮训,加强了冀东的领导斗争力量。并在对敌斗争中扩大游击区,建立游击根据地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在1939年下半年到1940年底的一段时间,敌人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我平西根据地和冀中十分区,我冀东根据地利用敌兵分散的时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壮大。

1940年间,挺进军主力团到达平北,立即抓住武装斗争这个中心环节,积极向敌伪展开游击战争,连续取得战斗的胜利,至1942年春我军在冯家峪、东山庙、鹿皮关等战斗中粉碎了敌人八次较大的扫荡,在实际战斗中提高了战斗力。

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这三者不论是军事上、政治上、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在晋察冀中央分局和军区的领导下,在北岳、冀中等根据地的支援配合下,经过冀热察党政军民的艰苦奋斗,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完成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这个带有阶段性的战略任务。

肖克手稿-简介



1990年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办《北京地区抗日斗争史迹展览》,为了筹备展览,工作人员拜访了曾在平西领导抗日斗争的萧克将军。

当时八十二岁的萧老在他那间简朴、整洁的会客室里,他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声音洪亮,提起抗日战争仍然记忆犹新。当他了解到我们的意图后,就将他保存了近半个世纪的一份珍贵手稿交给我们,他说这些东西放在我自己手里意义不大,放在纪念馆不但有利于热心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同志们,更有利于教育青年一代不忘战争灾难,鞭策他们发愤图强。中华民族强盛了才能不受外来侵略。这就是1939年萧克将军阐述冀热察挺进军三位一体战略任务给中央军委的电报手稿。

三位一体任务的提出和完成,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冀察热范围。首先,牵制了数量庞大的敌伪军,这对晋察冀军区和敌后抗战以及正面战场都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其次,冀热察根据据敌的发展震撼着日伪对北平、天津、张家口、承德、山海关等大中城市的统治,第三,振奋了东北浴血苦战多年的抗日联军和饥寒交迫的几千万东北同胞,使他们对伟大祖国充满了希望,同时引起国际上,尤其是反法西斯阵营的注释,为对日反攻时我军与苏联红军迅速汇合创造了条件。事实证明了三位一体任务的正确性。

肖克手稿-主人简介



萧克上将

肖克,即萧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国防部原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


肖克手稿-参考资料



[1] 岱山档案在线 http://dsda.sunbo.net/show_hdr.php?xname=DJBF1U0dname=I5BR831xpos=4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馆 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28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