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电影②

摘要:黑色电影通常用作指代一种特殊风格的犯罪电影,往往关注于性与道德的腐化。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黑色电影应该是好莱坞出品的黑白电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间。也有人将少量欧洲电影或彩色片称为黑色电影。60年代以后具有黑色电影风格的影片,被称为新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概述





《两杆大烟枪》

最早试图界定黑色电影的是法国影评人RaymondBorde和EtienneChaumeton,他们在1955年的书《美国黑色电影全景扫描1941-1953》中写道:如果把黑色电影看作是梦幻、陌生、情色、模棱两可和残忍的话,未免过于简化。他们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并指出不是每部黑色电影都包含以上五个方面的特色,尽管他们的研究已经是五十年前的结果,但对于不要将黑色电影简单化的警告却始终有效。

黑色电影是否应纳入好莱坞电影商业分类法,成为一种类型曾是许多影评人和研究人员的热门话题。查尔斯海亚姆认为黑色电影是深深植根于19世纪的严酷浪漫主义的一种类型片;同样认为黑色电影是类型片的还有乔尔格林堡与保罗科尔。

反对视黑色电影为类型的有雷蒙德达格纳特和保罗施拉德。他们认为,黑色电影不像其它的类型主要依靠环境设定和戏剧冲突来界定,而是更多地体现出支配性的风格、情绪、视点和意味,它超越了传统类型之间的分野,在各种类型中均能体现出独特的风格标志。一部黑帮片可以是黑色电影,惊悚片可以是黑色电影,剧情片同样可以是黑色电影。简言之,黑色电影中最重要的是风格统领一切。

然而,正因为黑色电影的边界模糊难辨,存在完全相左的看法,所以有时候无法确凿地指认一部电影是或不是黑色电影。

最早经典黑色电影的五点定义包括梦幻般的,奇怪的,性欲的,爱恨或善恶交织发生予盾的,以及残酷的,但是这种定义又被认为太简化了,不能定义黑色电影。城市背景、黑夜、低光源照明、阴影、尤其是经由百叶窗或是缓慢的电扇投射所造成的阴影、下雨、私家侦探、俱有致命吸引力的(美丽又危险)女主角、烟雾弥漫、摄影机的位置较低,男主角的独白等等皆是古典黑色电影的特征,这些手法产生一种虚无、悲观、与颓废的气氛。



《北非谍影》

黑色电影中有许多电影类型,如黑帮电影,警察电影,社会问题电影等,并且运用许多传统与非传统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影评人认为黑色电复印件身是一种电影类型,也有许多人认为根本没这回事。黑色电影常常是发生在都市里的,但是有时黑色电影以小城、市郊、荒野、甚至公路为背景,就好像西部片不一定发生在西部一样。同样的,传统上黑色电影以私家侦探为男主角,配上俱有致命吸引力(美丽又危险)的女主角,但大部分的黑色电影并没有这两个角色,所以黑色电影又不像黑道电影那样可以用角色来定义。

黑色电影也不像有怪物或是灵异事件的恐怖片、时光飞进或倒流的科幻片、或是唱歌跳舞的歌舞片容易定义。黑色电影比较像是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电影类型的脱线喜剧,其定义只是一种概括的特质,但有一些组成的要素。这类型的电影中一定可以发现一些要素,但往往不是全部的要素都会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但是比起脱线喜剧,黑色电影有更广泛的题材与内容,因而更难定义。有一些电影学者,比如汤马仕夏兹,将黑色电影看作是一种风格,而不当作是一种类型。另一位黑色电影主题著作最多的亚连施尔佛虽然认为黑色电影像一般电影类型一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与主题密码,但他仍将黑色电影当作一种循环与现象。其它的影评家把黑色电影当作情绪,运动或序列,或将某一些电影归入一个时期,至今尚无共同的定论。

黑色电影-兴衰





《马耳他之鹰》

现在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同意仅有64分钟长的《三楼陌生人》(1940)是第一部真正的黑色电影,因为片长关系,也有相当多数人认为与约翰休斯顿的处女作《马耳他之鹰》(1941)才是第一部黑色电影,而奥逊威尔斯的《历劫佳人》(1958)则被公认为经典黑色电影的绝唱。

作为一种电影形态的自发产生,黑色电影必然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同时它又是美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或明或暗的历史背景、政治问题和美学渊源。

黑色电影出现于二战时的美国,持续到50年代末期。它以战时、战后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幻灭感为心理依据,既吸收了文学传统,也吸收了电影传统,融汇而成。

一个国家的国家认同建立在变化的神话和意识形态基础上。十九世纪,处于前工业化时期的美国还是个农业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是进行西部拓荒。二十世纪早期,美国向工业国家过渡,20年代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即使生活方式改变了,但开拓西部的神话仍没有变化。而30年代的大萧条彻底摧毁了旧的意识,新的神话尚未建立,国家认同感面临危机。这时的好莱坞充当着彻底的造梦工厂,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影片用来使人们保持精神振奋,这一点不光表现在怪癖喜剧同样也表现在犯罪片和歌舞片上。随后美国卷入战争,全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背后支撑着的是同一种动力,替盟军生产宣传片和在本土推动爱国主义是好莱坞的重要目标。然而二战结束,远方的士兵从战场回到家来,发现什么都变了,这种团结也不复存在,旋即民众的心中出现幻灭。二十世纪是社会变迁异常迅速的世纪,传统价值观一次又一次被前进的车轮碾碎。黑色电影中构建的黑暗世界便是对虚无精神的反映,这一片种迅速发展起来。

三十年代的美国曾十分流行硬派小说,基本都是犯罪题材,也叫做低俗小说。在硬派小说中呈现出和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世界,书中的侦探较之老式侦探小说也有很大变化,风格更趋向现实主义。主人公多半是反英雄的,以自恋和失败的准则生活,思想方式愤世嫉俗,与世俗格格不入。如果说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代表着优雅的上流社会侦探,那硬派小说则是关于无产者的侦探,他们出入于穷街陋巷的茶寮酒肆,连侦探自己也游走在法律和犯罪的边缘。

最负盛名的硬派小说作家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霍勒斯麦考伊、约翰奥哈拉、达希尔哈米特、雷蒙德钱德勒与詹姆斯凯恩,他们的作品被好莱坞频繁搬上银幕。

影响黑色电影的电影传统则主要包括: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约瑟夫冯斯登堡的情节剧和30年代华纳公司的黑帮片。

好莱坞在20年代、30年代,陆续接纳了许多杰出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电影人,他们包括弗里茨朗、奥托普莱明格、比利怀尔德、罗伯特西奥德马克、弗兰兹魏克斯曼、阿纳托尔李特伐克、迈克尔柯蒂兹、卡尔弗洛恩德、马克斯奥弗尔斯、约翰阿尔通、道格拉斯瑟克、弗雷德津纳曼、威廉狄特尔、马克斯斯坦纳、柯蒂斯伯恩哈特等等,他们中有不少是20年代表现主义电影流派的重要人物,例如柯蒂兹在30年代初每年都要拍至少六七部影片,被认为初具黑色风格的雏形。



《双重赔偿》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例如让维果的《亚特兰蒂号》(1934)、让雷诺阿的《托尼》(1934)与《朗治先生的罪行》(1936)、马塞尔卡内的《雾码头》(1938)与《黎明》(1939)讲述了注定破灭的爱情、底层犯罪和对社会的绝望,这都成为后来黑色电影采用的元素。现实主义也符合战后美国电影观众的情绪,一成不变的室内布景已经逐渐令人生厌,所以,将故事发生地置于街头巷尾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好莱坞黑帮片形成气候要拜荒唐的禁酒令所赐,三十年代取材自真实黑帮故事的华纳黑帮片,如《小恺撒》、《国家公敌》等使这种类型趋于成熟。黑色电影中为数不少都是犯罪题材,但我们却不能将之与黑帮片视为一体,三十年代黑帮电影的整体气氛和人物设置均与四十年代的黑色电影体现出较大差异。

环球公司的恐怖片也是黑色风格实践的乐园,《德古拉》(1931)、《木乃伊》(1932)和《黑猫》(1934)都和后来的黑色电影在影像风格上比较接近。

约瑟夫冯斯登堡的《上海特快》(1932)和《魔鬼是女人》(1935)拥有巴洛克式的视觉风格,而他1927年的《底层社会》被部分人认为是黑色电影最早的先声。

黑色电影便是这样由各种各样的美学资源杂交而成的产物,最奇妙的是它将各种元素炼于一炉形成全新的、浑然一体的风格,决不会出现任何造作的嫁接痕迹。

从时间的维度上看,1941年的《马耳他之鹰》奠定了黑色电影从叙事方式到视觉风格的一系列特征,也开创了黑色电影的第一个时期。按照施拉德的说法,这是侦探和孤独客的时期,是钱德勒和哈米特的时期,是亨弗莱鲍嘉和劳伦巴考尔的时期,是柯蒂兹那样衣冠楚楚的导演的时期,这些影片多数在摄影棚内拍摄,而且一般来说对白多于动作。1944年,是黑色电影前期的一个重要年份,同一年有5部重要的黑色电影问世,分别是《双重赔偿》、《劳拉》、《绿窗艳影》、《幻影女郎》和《爱人谋杀》。前四部的导演都来自德国、奥地利,更关键的是,这几部都赚了钱,《双重赔偿》更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这无疑都是对黑色电影的巨大鼓励。影片全部和谋杀有关,几年后,类似黑色电影开始成批生产。



《出租车司机》

战后的黑色电影开始向写实的方向发展,朱尔斯达辛和伊利亚卡赞工人阶级导演是代表人物。《野蛮暴力》(1947)、《飞镖》(1947)、《危险边缘》(1951)、《死之吻》(1947)等影片集中于表现街头犯罪、警察腐败等现实问题。

正是这几年,黑色电影迎来了它的最高峰,1950年前后,美国银幕被淹没在一片黑色之中,制片厂的老板们发现这种电影场景简单,制作容易,投资也不高,票房回报却不错,自然乐于拍摄。投资额更低一些的B级黑色电影更是大行其道。HUAC调查开展后,电影从业人员将狂热的偏执气氛反映在许多黑色电影中。这一时期的黑色电影是最富社会批判意义的,他们仿佛自觉地意识到传统价值的崩溃将达尽头,所有荣誉、人格、英雄气概都已丧失殆尽,于是准确地抓住了时代的病灶。

然而,经典意义上的黑色电影那最后的辉煌却即将落幕,50年代中期,艾森豪威尔威尔的崛起意味着美国人重塑中产阶级形象,电影中的城市犯罪不再允许,对社会进行批判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新的美国生活方式已经不容侵犯,黑色电影逐渐丧失大众心理基础,走向落寞就是必然结局。但经典黑色电影的消亡更显着的外部原因,则是电视的飞速兴起,电影不再是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好莱坞为了对抗电视业,发展重心偏向于提供电视所不能提供的视听享受,例如那段时期盛行的彩色宽银幕史诗片便是这种产物。整个好莱坞的策略调整无疑决定了再也不可能有黑色电影的生存空间。

黑色电影-风格





《迷魂记》

低调子、低角度的夜景布光。
匪帮们大白天在房间里也关门闭户,顶灯很低,落地灯不超过五英尺。多使用明暗对比法,画面常常出现大面积阴影。运用深焦摄影技巧,达到使人迷惑的视觉效果。总体风格压抑、封闭。

构图不稳定,斜线和垂直线的比例超过横线。
相对于传统美国电影中四平八稳的水平线(例如格里菲斯和约翰福特),斜线将银幕划分为不安定的形状,以营造出摇摇欲坠的倾斜感。人物在室内被从窗户射入的光线割成一条一条,从而削弱了权威感。画面设计总是幽闭恐怖的,门窗、楼梯的影子会把人从人群中隔开,让他在他的世界中更显孤独。人物常常缩到后景,让前景的物体显得更为有力。

向演员和布景提供相等的照明强度,让演员隐藏在夜色中,面部往往被遮住。
这既区别于传统好莱坞满堂亮的布光,也有别于30年代华纳兄弟公司的特殊布光法,那种布光用强烈的阴影凸现中心人物,而黑色电影中,让阴影吞没人物,人们在阴影里走来走去,形成一种宿命的绝望气氛。城市比人存在得更久,不管你追逐什么,都没有太大意义。

构图张力第一位,形体动作第二位。
经典黑色电影中不会让演员的形体动作控制场面,那必须让位于摄影机的运动。相比三十年代的黑帮片《疤面煞星》(1932)中张扬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出卖皮肉的人》(1949)、《以夜维生》(1949)和《实施者》(1950)中都利用精确的走位、压抑的怒火和低调的构图来体现张力,这是黑色电影的精神所在。

弗洛伊德式的对水依恋。
空荡荡的城市大街,淅淅沥沥下着雨,随故事发展,雨可能会越下越大,直到情节发展到高潮。人物碰面的场所,除了街头巷尾,就是码头和船坞。

偏爱浪漫叙事。
《邮差总按两遍铃》(1946)、《劳拉》(1944)、《双重赔偿》(1944)、《上海小姐》(1948)这类影片里,体现出一种往事已逝,命运前生注定的情绪。《来自过去》(1947)中的罗伯特米彻姆用悲怆的情调讲述他的历史,可见由于一切都笼罩在无望中,人只能重新体验过去来得到满足。

使用非常复杂的叙事时空加强观者对时间流逝和宿命感的感受。
《杀手》(1946)、《欲海情魔》(1945)、《黑暗的过去》(1948)、《芝加哥死亡线》(1949)、《来自过去》(1947)及《杀戮》(1956)等影片使用迂回的时序,使观者处于时间不定向但高度风格化的世界中。作为风格的黑色电影从自身特性出发,学会以视觉语言反映社会问题,从而超越了类型片对主题的局限。

黑色电影-作品





《无间道》

下列为最有代表性的黑色电影。

经典黑色电影(1940年至1959年)
美国《枭巢喋血战》、《双重保险》、《玻璃钥匙》、《邮差总按两次铃》、《北非谍影》、《煤气灯下》、《日落大道》、《尼加拉》、《迷魂记》、 《死吻》等。
其它日本黑泽明的《野良犬(走失的狗)》等。

经典西部武打黑色电影
《日正当中》

后经典黑色电影
美国 《紧急追捕令》 、《霹雳神探》、《唐人街》、《出租车司机》、《美国舞男》、《愤怒的公牛》、《流氓警察》、《邮差总按两次铃》、《铁面特警队》、《第六感追缉令》、《低俗小说》、《七宗罪》、《刺激惊爆点》、《搏击俱乐部》等。

中国 《天国与地狱》、《旺角卡门》、《堕落天使》、《寻枪》、《无间道》、《盲井》等。



《迈阿密风云》

后经典西部武打黑色电影
《杀无赦》

后经典心理黑色电影
《搏击俱乐部》、 《记忆碎片》

后经典科幻黑色电影
《终结者》 、《妙想天开》、《银翼杀手》、《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十二只猴子》

后经典混合黑色电影
《蝙蝠侠(1989电影)》、《蝙蝠侠归来》、《蝙蝠侠诞生》、《V字仇杀队》

后经典黑色电影风味电视系列剧
《法网恢恢》、《迈阿密风云》、《警察故事(电视剧)》、《黑道家族》、《六呎风云》、《盾牌(电视剧)》、《星际大争霸2005》



黑色电影-参考资料



http://bk.pplive.com/movie/list/class/52
http://www.cmc365.com/html/57/t-13157.html
http://www.mtime.com/movie/section/genre/Film-Noir/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6-01/18/content_1057375.htm

为您推荐

盲人电影②

摘要:盲人电影,是在普通电影制作的基础上加上画面的旁白以供盲人看的电影,是体现社会对残疾人精神生活关怀的一项举措。 盲人电影-释义 盲人电影 盲人电影是对普通电影进行重新剪辑,增加了大量配音解说,把场景的转..

电影史②

电影史-电影发明 在我们眼前每秒钟以24格画面(从前是16格画面)的速度转动的影片,所以能给我 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眼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这 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即形象在眼膜上的滞留..

地下电影②

  在商业电影系统之外制作并发行的影片,通常是这些影片制作者在艺术上的自我表现。他们往往既是制片人,又是导演、编剧、摄影师和剪辑者。同那些为普通观众拍摄并通过正常商业管道发行的影片相比,地下电影通常在形式、..

电影狂犬病②

电影曙光②

一.导演  汉斯-克里斯坦.施密特二.演员介绍  主演Andrzej Gélaquo;?akAnna Yanovskaya塞奇.弗洛罗夫Bartek Wéordf;iquest;towicz伊凡.席伍德夫Andrej LiousikovSergey KalantayNikolaus KieselmannJuri KonkovWo..

电影蓝蝴蝶②

一.导演  李.普尔二.演员介绍  主演威廉.赫特Pascale Bussié?cent;es马克.多纳托斯蒂夫.亚当斯(I)劳尔.特鲁吉洛三.首映  2004-02-20四.片长  97分钟五.类型  冒险 剧情六.产地  加拿大七.影片介绍  Bas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