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jing)珠草是曹雪芹原创的,《红楼梦》一部书都充斥着红色,绛珠也就是红色的珠子,暗示着血泪,寓示着林黛玉好哭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这是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写照。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本质。修成个女儿身,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海水为汤。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唤给他。
另一种更深的解释,绛珠草是黛玉的前世,应该是上面长着小小的红色圆形果实的草,据考证人参就是长着珊瑚珠一样果实的草本植物,和绛珠草最像。
绛珠草(散文)
文/初国卿
《红楼梦》第一回写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始得久延日月,既受天地精气,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触动绛珠草五内郁结着的一段缠绵不尽之情,乃决意随同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泪水还他,以报答甘露浇灌之恩。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为林黛玉。
这是说绛珠草即是林黛玉的前身。那么绛珠草为何物呢?它到底是曹雪芹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还是大自然中真有其物?
我曾经同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谈起过此事,先生说大自然中该有此物,不会是作者的凭空杜撰。最近读到周先生的随笔集《岁华晴影》,其中《绛珠草文化教养》一文还真谈起了这一故实。
据周先生文中讲, 绛珠草是艺名,实际上曹雪芹指的是苦0草, 即《尔雅》所说的寒浆草──亦名酸浆者是也。先生还说这种草与林黛玉联系在一起的原由在于它有一个极有趣的别名洛神珠。
为此,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洛神珠最早是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的,后来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五》中也曾说到。综合二人的记述,又名洛神珠这一美丽名称的苦0草还称酸浆、醋浆、苦耽、灯笼草、皮弁草、天泡草、王母珠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叶卵形而尖,六七月开白花。开花后,萼肥大成囊状,包围浆果,其色红,根茎均可入药,有清热化痰的功能。因其果实成熟时玲珑红润,浑圆如珠,故在晋时被长安儿童呼为洛神珠。
长安儿童将这种草同曹植所会的洛水之神──因落水而亡的伏羲之女宓妃联系在一起,已属创意非凡,而曹雪芹又将其移赠给苏州姑娘林黛玉,就更为出神入化。寒塘渡鹤影,冷月藏诗魂,步水神娥皇、女英之后的潇湘妃子确也称得起洛神珠的美名。
由此可见,周汝昌先生对绛珠草的诠释基本上是令人信服的。然而,几乎就在我读周先生这篇文章的同时,友人陈传国先生又对我谈起了绛珠草的另一个版本。
陈先生是一位颇懂草木虫鱼的教授,举凡园林学、生态学、资源学、森林采运学无所不通。曾多次深入滇西、神农架、长白山原始森林中考察,在我主编的《大众生活》杂志上发表过《云豹救我脱熊掌》、《神龙沟斗蟒大战》等长篇纪实作品,被《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他对我说绛珠草实有其物,绝不是曹雪芹的想象。他认为绛珠草是长白山和辽东山区中所特有的深山露珠草,拉丁文为circaea alpina L.Ver.caulescens。
陈先生说他曾多次深入长白山中考察,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草。关于这种草的形状,他描绘说:茎纤细,嫩绿色,似透明,高5─10厘米;叶心形,叶柄长,垂直对生,边缘有纹状齿,叶脉清晰,开白色小花。从整体上看,它枝叶翠绿,剔透娇嫩,凄楚婉约,清雅不俗,极让人怜爱。
陈先生还说这种草生长在高大的乔木树下,依赖树冠遮阴、蔽雨、挡风,当大树被砍伐后,它也随后萎黄枯死。联系《红楼梦》这部书,他说这种绛珠草纤纤弱弱的特性同林黛玉这位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依托贾府、仰人鼻息的悲剧人生十分相似,曹雪芹将它描写为林黛玉的前身,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谈到此,他还幽默地说:在长白山,每每见到绛珠草这种婀娜多姿、凄楚可爱的神态,我都会想起林黛玉,忍不住要做一回神瑛侍者。
陈先生是研究生态学的教授,他的推断,多是一种由实物触发的直觉,而周先生的认识则缘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考据。然而,若进一步联想,陈先生的直觉又很具说服力。因为曹雪芹是满族,长白山是他们民族的发源地,他祖籍又在辽阳,离长白山很近。那么就此而言,是否可以说曹雪芹到过长白山地区,见到过这种绛珠草呢?难道这只是一种偶合吗?这是红学家研究的范畴,我不敢妄断。我能做的,是请陈先生写了一篇小文,发表在《大众生活》上,题《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在哪里?》。
至此,绛珠草究竟为何物,有了两种不尽相同的解释,让人难以取舍。然而我又想,周先生所说的绛珠草──洛神珠是否就长在长白山里呢?或者还是秦地独有?这倒需要植物学家的进一步考证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