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蠖效应②

  尺蠖效应-简介
  尺蠖这种弓腰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
  尺蠖效应-解释
  而尺蠖效应就是说,尺蠖一会儿收缩,一会儿放直,可是无论收与放都只朝着一个方向--有利于权势者。
  推荐:尺蠖效应恐成中国发展隐忧
  今天国际学界,尤其是国际经济学界对中国的认识千奇百怪,但荦荦大者不外乎三:其一曰中国崩溃论。即认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只是浮夸造成的假象,实际则是内部危机与全球化压力日益严重,难免崩溃。其二和其三都相反,认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增长与繁荣的奇迹,但对此则按西方经济学两大阵营的传统学理形成两
  种相反的解释:古典自由经济学把中国奇迹归功于经济自由化或市场化的成功,而左派经济学或凯恩斯经济学则归功于社会主义或政府干预、管控的成功。
  我认为这三大主流认识都有严重偏差: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在全球化中应对自如是事实,虚假论、崩溃论不对。但这种增长既不像偏左的论者那样可以解释为政府成功,也不像偏右论者所言可以解释为市场成功,更与所谓市场政府双重成功不相干。
  由于先验偏好和信息不全,各家都力图对中国的成功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中国经济的非自由色彩令左派欣赏,而它的非福利色彩则令右派欣赏,同时它又以穷国快速发展的形象令第三世界艳羡。于是本来对现代左派和右派、对福利国家和自由国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构成严重挑战的中国,却同时受到上述各方的称赞。
  然而称赞归称赞,由于上述中国优势不可复制,而中国挑战又客观存在而且不可回避地日益严重,各方的对华关系从长远看都不乐观。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这种发展模式也在其内部形成尺蠖效应:左派得势则自由受损而福利未必增加,右派得势则福利丧失而自由未必增进。左时政府扩权却不可问责,右时政府卸责却不愿限权。左起来就侵犯平民私产而公共财富却未必得到保障,右起来公共资产严重流失而平民私产却未必受保护。
  一边新国有化一边又权贵私有化。左时公权侵夺个人领域却无心公共服务,右时放弃公共产品却不保护个人权利。政策趋左则压缩个人自由却并不开放公共参与,趋右则抑制民主参与却同时限制自由竞争。左派建不起福利国家,右派搞不成公平市场。
  正如孙立平所言: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得利的都是同一些强势者,而吃亏的也是同一些弱势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萝卜两头切,左右都是他得。
  当然,胡温政府的一个趋势是值得肯定的,这就是比过去更强调公平和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问题。然而尺蠖效应的机制不解决,只怕是权易扩而责难问,现有体制下回复大政府只会形成扩权-卸责的又一轮循环。而走出尺蠖效应,就需要进行权责对应的宪政改革。
  在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关切中国是必然的。如今发达国家要中国把人民币升值,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现行原始积累方式与福利国家和自由国家体制冲突的体现。但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不能解决问题:由于现行体制下中国内部不存在公平博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竞争力的抑制很容易被强势者向弱势阶层转嫁压力而缓解,因此人民币升值在中国未必能像当年在日本那样改善贸易平衡。而强求中国把人民币升值反而徒令一般中国人反感。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如今不低于印度,但竞争力仍高于印度,显然靠的并非单纯经济性的低工资优势。这种只要官商勾结就可以任意圈占农地、役使劳工、耗用资源的优势,使得中国成为举世罕见的投资乐园。连印度的塔塔财团也想躲开工资虽低但工会农会很厉害的本国,而向中国转移资本,何况其他?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摘编自天益网)
  关于尺蠖效应的思考
  近年来,不少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纷纷引入了自然科学的概念。有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有的只是概念的借用。秦晖教授的文章中借用了生物上的尺蠖效应,我想应属于后者。既然如此,这里就继续借用自然科学的概念来作进一步的演绎。
  我认为,尺蠖效应向读者提供的是一种线性模型,因而在此基础上将读者的思维或思考方式引向了一种线性的模式。
  尺蠖效应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在福利社会与自由经济之间变动,就像尺蠖身体的伸缩变化,通过左、右不同的政策导向而二者取其一。用结构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变动是两点之间的变动,因此是线性的,所以不妨将秦教授的模型称为一维尺蠖效应。
  美国的经济体制重自由,从实体发展到虚拟,从自由变成了贪婪,过了头就要自食其果;加拿大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则重福利。目前还很难找到福利制度完美而同时自由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考察中国的情况,中国自49年以来的经济发展也有自身的尺蠖效应,不过和美国的问题不同,因为基本的政治体制和国情都不同(国情不同近年来似乎成了某些人保护中国特色的一个有力盾牌或口实。这是又一个问题),所以其中的要素也不同,财富的分配和转移的模式也不同。需要另文才能说得清楚一些。因此,将中国的尺蠖效应定义在不同于美国的另一个坐标轴上。
  同样的道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阶段各有不同,但张弛之道则是普遍的。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受到一个多维非同步的尺蠖效应的影响。在这个多维非同步尺蠖效应空间内,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只受到局限于本国范围内的一维的尺蠖效应的左右,而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用数学的语言讲,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是一个具有多个变量的矩阵,而不是一个单变量的方程式。更何况,所有经济问题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所以经济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所有经济问题都关系到国家的管制、稳定和发展,所以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泛函了。变量还在继续增加。
  尺蠖效应:尺蠖这种弓腰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而尺蠖效应就是说,你看那尺蠖一会儿收缩,一会儿放直,可是无论收与放都只朝着一个方向有利于权势者而坑了百姓的方向。正像俗语所说:一个萝卜两头切,左右都是他得。
  民主的尺蠖效应:福利陷阱
  民主制度的最大缺陷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表面的理由与实际的理由可能大不相同。比如,朋友单位的领导开会时说,必须反西方民主的理由的是西方民主反映了西方的价值观念,而西方人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不适宜自称为东方人所居的国度的。而实际上,朋友说其领导反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理由是:西方民主意味着(集团)权力世袭制的终止,意味着官员贪腐的不自由和贪腐风险加大,意味着官员失去人间天堂。
  拥护民主的人,则会认为民主制度是战无不胜的,民主制国家一定会长盛不衰。其实,民主虽好,但也有缺陷,民主国家也必然会由盛至衰,特别是在民主的缺陷不能自我修复的时候。一些新生的民主国家,则可能根本没有兴盛的机会,一开始就会陷入混乱和停滞。其重要原因,就是秦晖先生所说的民主条件下的尺蠖效应福利陷阱(或新兴国家的福利赶超)。
  秦晖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觉得民主制度也有它的毛病,以前我用过一个词叫做尺蠖效应,讲的是不民主的条件下左右都要根据统治者的意志,往往左起来就会扩张统治者的权力,他们的责任仍然不可追问;右起来统治者推卸了责任,但他们的权力仍然不受限制。因此左起来自由受损,福利很难增加;右起来老百姓福利受损但自由又很难增加。这是一种尺蠖效应。但是在民主条件下是不是能够避免这一点呢?好像也不是,民主条件下有一个现象,就是左右两派都要讨好老百姓而不是讨好皇上,这是正常的。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当左派上场的时候,他要扩张福利,但是他很难减少自由。但是当右派上场的时候,他要扩张自由,但是他很难减少福利。(见秦晖:两种尺蠖效应的互动:我看全球金融危机)
  一人一票的民主,导致民主国家或发达国家落入了福利陷阱。虽然美国的福利相对来讲比欧洲低一些,但近十几年也因与中国的尺蠖效应互动而大有提高,表现在鼓励中低收入阶层的高消费同时又免除低收入阶层的负债责任的美国政策,造成了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超前消费习惯,工人势力主导下的制造业工人高劳动工资福利造成的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美国汽车业是极好的例证),极有可能使美国从此走向长期衰退。美国经验表明,超前消费和福利陷阱是与垄断资本集团的扩张驱动相联系的。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下,福利扩张和超前消费政策的公共选择,资本集团与工会势力、拥有投票权的懒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历史上,罗马共和制的消亡、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的衰亡也是与投票权的扩大、穷人的福利保障不断提高有关。阿根迁国家的破产,则在于公务员队伍和工资福利的扩张(有点类似于我国的尺蠖效应)和工会势力导致的工会腐败。拉美化的拉美国家增长乏力,经济动荡不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社会主义运动导致的福利赶超,造成的福利陷阱。正是因为如此,王大麻子反对养懒人的福利制度和懒惰者(懒惰的穷人)也拥有投票权的民主制度。
  虽然,在中国谈民主制度下的福利陷阱,有些不合适。因为我们是另一种尺蠖效应,权贵和资本阶层主导的任何立意很好的政策和改革都成为权贵和垄断利益集团利益扩张的机会(黄宗羲定律)。造成一方面官僚和垄断利益集团不断扩张,政府行政开支增长大大超过GDP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多数劳动者不仅劳动收入低而且缺乏社会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保持8%及以上的增长速度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也因此我们不可能实现经济转型和科学发展。
  我们也有福利赶超问题: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垄断企业的福利水平,远远超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我们又正在给予低收入阶层越来越多的福利保障。最近的消息是,由于社保不堪重负,政府要将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障水平向一般企业养老保障水平靠拢。。。不知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周义兴:警惕新政策再陷尺蠖效应
  昨天,建设部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张永岳在易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建设部正酝酿重新设计我国的住房体制。张永岳表示,未来我国住房体系可能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人群完全由政府解决住房问题,一部分以市场方式解决,中间部分以市场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从而将我国住房体制和保障制度复盖至全部人群。
  可以说,如果这个有关民生利益与住房市场的的消息确实,而且能得到切实的推行和落实,那其对以后的住房价格走向,及其相关的社会生活都肯定会产生双重的良性影响,并且随着这个政策的推出就此也应当不难预期,居民也会在自已切身的生活体验中打消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疑惑。
  不过在这想说的是,相对多年来的房价调控,虽然有关国家管理部门陆续推出国六条、国八条,并且在税收等诸方面对房市的投资性行为作出过约束。然以实际的市场效果看,众多的中低收入社会群体,不仅没能等来所预期中的市场结果,相反,在多种政策调控下的房市,房屋价格却出现了与政策意图逆向的一波波上涨,结果也使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陷入买不起房的困境。所以在此情况下,不少对住房保障有着热切需求的中低收入群体,在对政策的有效性逐渐失去信心的同时,对相关部门的房市调控政策的真正意图也产生了怀疑。应该说,如此负面政策效应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与相关国家调控部门对国内房市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现行地方行政运行机制缺乏应有准确把握有着相当的关系。
  因此一个问题也就再次出现在相关管理部门与社会面前,即社会对此同样也会产生如此的担心:如果上述这个建设部住房政策倘若成真、并得以推出,那在现有地方行政运行机制仍未得到改变的环境里,房屋市场的价格会不会再次出现像早前一样的空调,或者说白了,地方政府会不会再次像以前一样,因为出于对自身政绩私利的追求,而对上述这次的建设部住房制度予以故伎重演,进而使相关政策的落实以再次落空而告终。可以说,至少以现有的事实看,如此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所以显而易见,虽然上述这个建设部重新设计的住房体制,在理论上无疑有着相当的正确性,然在现行的行政运行体制语境中,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保证,那笔者对此也不得不想说上一句:这个重新设计的住房体制政策同样也有着落入尺蠖效应的危险。要警惕!
  改革战略中的尺蠖效应
  中国历来是一个负福利国家,现在也是。中国的进步就表现在负福利的降低上,即向零福利渐渐靠扰,并通过二次分配不加剧社会分化。现在更多是高收入者高福利,低收入者低福利。这样的福利安排,反映的还是讨价还价权利的缺失。近年来改革政策、乃至改革战略不是没有调整,甚至可以说是调整之频繁举世罕见。但好像怎么调整都不对劲,这就是所谓的尺蠖效应:就像那一放一缩却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尺蠖,政策一左,老百姓的自由就减少,但福利却难以增加;政策一右,老百姓的福利就收缩,但自由却难以扩大。一讲小政府官员就推卸责任,但权力却依然难以限制;一讲大政府官员就扩大权力,但责任却仍旧难以追问。向右,公共资产就快速流失,但老百姓的私产并无多少保障;向左,老百姓的私产就受到侵犯,但公共财富仍然看守不住。(据秦晖 文)

为您推荐

名片效应②

名片效应  名片效应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 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

月光效应②

月光效应 月亮要靠反射太阳光才有光彩。社会生活中自己缺乏真才实学,却要靠他人的光来抬高自己身价的现象,这称之为月光效应。 《战国策》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马贩子手里有一匹劣马,牵到市场上几天没卖出去。他..

龙年效应②

  龙年效应是指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华人因迷信于龙年出生的子女较其他生肖佳而集中在龙年出生孩子的现象。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特殊的地位,也是历代帝皇的象征。这是出现这种迷信的主因。然而,目前仍未有可靠科学统计,证明..

布里丹毛驴效应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