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②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分支,也是高等院校中给学生开心理学课中一门主要的课。儿童发展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介绍





心理学图

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内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一些高校迫切需要有一本既充分反映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状况、又密切联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践的教材。《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而写就的。关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影响心理发展的有关因素,以及儿童认知、语言、智力、情绪、个性、道德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关心的问题。顾名思义,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弗洛伊德第一次强调了早年经历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奠定了精神分析的基础。但他过于强调了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而广受批评。埃里克森接受并扩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把人的一生发展分为8个心理社会阶段,第一次全景式地勾勒出了毕生发展的图景。他认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和矛盾,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和任务的解决有助于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图

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小学儿童的身心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这就是说,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主要是在其内因基础上,由适合于他们生理、心理内因的教育条件来决定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





心理学错觉图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原则和方法等。

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

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知识概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

5、问题解决与创造,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等。

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

7、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结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8、学习策略,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概述、常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掌握等。

9、学习的动力机制,主要涉及学习动机概述、情绪与学习等。

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等。

11、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概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等。

12、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的涵义、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原则





儿童发展心理学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的态度应是实事求是的,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能凭主观臆想作结论,这样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心理现象。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时要考虑的是整体性,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育心理研究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过程,要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同时,要重视对于教育实践的考察和研究,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也才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

4、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定量的研究也要重视定性的研究。定量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量的分析,平均数、中数、众数、标准差等,定性分析就是对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动机行为的具体特征、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参与教学的状况、兴趣性表现、师生互动的情况、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主观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图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儿童发展心理学-身心发展





心理学图

小学儿童身体发展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和表现?儿童在经过了婴儿期的第一个生长高峰以后,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大多数的610岁儿童身体发展便出现了相对平缓的状态,所以小学5、6年级之前儿童身体一般是稳步向上发展的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表现在:

1、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同时标志着儿童内部器官,如呼吸、消化、排泄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的发育情况。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较以前明显提高。

2、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和神经系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脑和神经系统发展的主要体现在脑重量的增加、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电波的改变上。从大脑皮层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小学阶段,大脑皮层逐渐趋于成熟。大脑皮层的成熟奠定了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提供了基本保证。

儿童发展心理学-组织发展





心理学错觉图

小学阶段儿童的骨骼系统发展迅速,随着骨骼的增殖,小学生的肌肉大小和力量都逐渐增加,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系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特别是韧带薄而松弛,肌肉力量也还较小,因此运动量不能过大,而且在活动中成人要注意保护,防止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发生。伴随着整个身体的增长发育,小学儿童心、肺的重量和容量也继续增大。但是,小学生的身体还相对比较脆弱,过于激烈的运动会导致其心、肺负担过重,成人要注意保护。

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后天环境主要包括儿童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睡眠和运动。小学儿童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而且儿童的活动量又大,所以能量消耗比成人大得多。为保证身体发育,他们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以补充能量消耗。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营养的三种基本成分。

睡眠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保证体力和精力恢复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10小时。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的晚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小学阶段正处在身体的生长发育期,这时期身体的可塑性最大,因而运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最大。研究表明适宜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其中包括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发展,肌肉和骨骼的增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视觉、听觉等感官以及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特点





心理学图

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在小学阶段,重点分析小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的发展。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所以新生入学之初,首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注意力的培养,促进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讲,一堂课45分钟都要求他们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单调乏味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强制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应当通过新颖、生动、活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巧妙地结合,延长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也有很大发展。

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能够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称作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



心理学图

随着年龄的发展,儿童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都在发展,但一般来说,幼儿阶段无意记忆占优势,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小学一到三年级,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存在明显的记忆偶发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儿童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到了小学高年级(46年级)儿童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意识记的发展,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的成绩开始超过无意识记的成绩,记忆中的偶发现象也开始减少。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是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划分出的记忆类型。形象记忆中保存或再现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它具有直观、鲜明的特征。抽象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的形式对思想、观念的记忆,它具有概括性和逻辑性。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上,二者占优势的情况不同。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他们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发展





心理学错觉图

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

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2、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A、亲子交往。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如辅导学习、检查作业,与孩子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讨论日常行为举止的适当性等。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做决定,6岁以前儿童的大部分事情是由父母决定的。

B、同伴交往与同伴团体的形成。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心理学图

小学时期是开始形成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又被称为帮团时期。小学时期的同伴团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在一定规则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限制其成员的归属感;具有或明或暗的行为标准;在共同目标下形成了一定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可能是松散的,也可能是严谨的。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表现为: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学会按照同伴团体的标准建立合适的反应模式来组织自己的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C、师生交往。师生关系是小学儿童面对的又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小学儿童特有的社会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与教师的交往方式。刚刚跨入学校大门的儿童总是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随之增长。而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影响着他们对教师的反应。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





心理学图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有以下含义:

1、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能力发生着变化,这就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后天获得行为的过程,它与天生具有的本能行为是不一样的。

2、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个体要生存,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应付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个体天生所具有的本能如吮吸、防御等无法保证个体的生存。为了保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个体必须通过学习获得、积累各种知识和技能才能生存。

3、学习使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通过个体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的。也就是说,学习必须使学习者在行为、知识、技能或能力等方面发生某种变化。而且发生的这种变化不是暂时的,是相对持久保持的。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因素也会引起个体行为发生变化,如疲劳、饮酒、外伤、药物等都会引起个体行为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学习获得的,是生理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暂时的,睡醒了、伤愈了、酒力或药力消退了,这种变化也就消失了,因此不能称为学习。另外,学习引起的变化有时并不立即见诸于外显的行为,而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变化,这就是行为潜能的变化。



心理学图

人类学习有何特点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

1、人类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人类和动物虽然都有学习,动物学习主要是适应自然环境,学习活动主要是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消极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人类学习不仅能积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自觉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动力,它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同时,这种主动性还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中会制定一定的目标,积极探索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人类学习的方式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人和动物一样有先天遗传的种族经验,也有后天以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的个体经验。人类个体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获得社会历史经验。这些以间接方式进行的学习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是相当丰富的,是动物的学习所无法比拟的。

3、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的学习主要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这使个体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可以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



心理学图

小学生学习的有何特点

学生的学习除与人类学习有共同之处,同时,还有其特殊性,这是必须充分注意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学习具有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逐渐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班集体、作业的态度上。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小学生刚入学时,思维活动的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这时学生的模仿性强,有些知识是他们通过对教师和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来获取的。到中年级,学生言语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能把自己的思维用日记和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数学概念可以进行简单的归纳、对比等。到高年级,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兴趣有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改善,数学的抽象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



心理学图

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把小学生的学习类型划分为:

1、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的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这一认知结构逐步由简单到复杂,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2、技能的学习。技能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指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就是把对主体的外在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是一个品德形成的过程。这类学习是比知识、技能更为复杂的学习。



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资料



[1] 教育网 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jjxl/200706/31947_2.html

[2] 我的学习网 http://www.gzu521.com/campus/article/qualification/200608/65965_4.htm

[3] 资讯频道 http://news.dl.net.cn/zhuanti/liuyi/jkxx/358848.html

[4]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

为您推荐

《爱丽斯漫游仙境》基本内容及儿童文学的特征分析

  (一)《爱丽斯漫游仙境》基本内容概述   刘易斯?卡洛尔毕业于粤斯博德大学,毕业之后留校在粤斯博德大学任教数学,虽然刘易斯?卡洛尔学的是数学,但是他始终热衷于文学领域。《爱丽斯漫游仙境》作为刘易斯?卡洛尔的代..

《夏洛的网》文学翻译――对儿童文学原作风格的尊重

  儿童文学的翻译要始终尊重原作的风格,以儿童的口吻赋予译文纯真、童趣,使其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情感需求和语言表达习惯。任溶溶在翻译《夏洛的网》时,以儿童读者为翻译目标,使翻译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做到了..

《夏洛的网》文学翻译――对儿童文学作品审美功能的再创造

  大多数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均认为,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以下三种功能,即审美、娱乐和教育。鉴于此,在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译文中应当充分体现出原文的这三种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的价值得以彰显。任溶溶在对作品中的..

北京手拉手儿童艺术剧团相关合作

北京手拉手儿童艺术剧团经典剧目

剧照 大型全景体验式儿童剧《雪孩子》 冬天来了,一群'小雪花'飘然而至,如精灵般轻盈,演绎着美妙的雪花舞。突然,小雪花们看到了一个小雪人,大家七嘴八舌开始议论起来,他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到底小雪人是从哪里来的?他在这..

北京手拉手儿童艺术剧团剧院活动

手拉手活动 北京手拉手儿童艺术剧团已经在北京,温州,南宁等地的幼儿园现场给孩子们进行演出,受到当地老师孩子及其家长的欢迎。 为了送剧进校园,北京手拉手儿童艺术剧团拥有自己的活动舞台,音响,拆装方便,很适合进社区以及..

北京手拉手儿童艺术剧团剧团介绍

剧照 2009年,艺术团启动了'优秀儿童剧走进优秀幼儿园'的专场演出活动,特别为小朋友设计的个性舞台可以在幼儿园即时安装,即时演出,让小朋友体验到剧院一样的观赏效果。 剧团拥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和高素质的专业演出人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