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②



行酒令图(清代)

酒令
,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酒令-简介





行酒令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酒令即应对曰:许由与晃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错葫芦。名对名,物对物,唐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熟识中国文化。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鸳鸯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的是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风貌。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击鼓传花: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因此花束的传递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击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时紧,有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了场上的紧张程度,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饮酒。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这一场景。

酒令-历史来源





清代酒令所用的酒签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宋蔡宽夫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如1982年在镇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银器窑中,发现了论语玉烛酒筹筒和五十根酒令筹,这是十分宝贵的唐代酒令资料。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经十分繁多,如有历日令、罨头令、瞻相令、巢云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马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方式为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唐代以后,酒令游戏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它们或猜诗,或猜物,或猜拳,总之,它们都是以猜测某些东西的方式来决定胜负,然后进行赏赐或罚酒。

如王定保《唐摭言》载:赵公令狐绹镇维扬,张祜常预狎宴,公因熟视祜,改令曰:上水船,风太急,帆下人,须好立。祜答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依柁。这是一种诗文类的行令方式。前人念一句酒令诗后,后人必须以相同的格式应对,否则便算输,必须罚酒。猜物类的酒令也叫做猜枚,玩时由行令的人拳中藏握一些小件物品,如棋子、瓜子、钱币、干果等等,供人猜测。有猜单双,猜颜色,猜数目等多种猜法,猜中者为胜,猜不中者为负,负者要罚酒。

酒令-古代酒令





有关酒令的研究书籍

酒令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宴饮和郊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酒令除能助欢愉畅饮令气氛和增添融洽友谊外,还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因此盛行于各个朝代,形式多种多样。

春秋战国:投壶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史记:淆稽列传》就载有投壶盛况。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卧龙岗汉画馆里就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投壶石刻图。

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矢的形态为一头齐一头尖,长度以扶(汉制,约相当于四寸)为单位,分五、七、九扶,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投壶开始地,司射(酒司令)确实壶之位置,然后演示告知胜饮不胜者,即胜方罚输方饮酒,并奏狸首乐。

投壶因其最具封建礼仪教仁意义,所以沿袭最久。在《礼记》中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魏晋: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觞曲水此种酒令外,继而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此酒令令文人墨客十分喜爱,流行较盛。南方的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朝:藏钩射覆
唐朝,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梁书王规传》记载: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土宴集,属视为酒令。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当酒令敏演到唐代时,形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射覆等几种。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现在的猜有无一样。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明清:拧酒令儿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

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红楼梦》六十七回写薛蟠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的礼物中就有这种惟妙惟肖的酒令儿。

酒令繁演到清代来,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度着或投壶猜枚,或联诗对句,或拆字测签,或猜拳行令,经过一番游戏,最后由令官仲裁,输者或违令者必须饮满一大杯。

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这类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词令和花鸟虫令。前者要求象形、会决心书兼有。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真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后者又要敏捷与智慧,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

以诗人的智力竞赛为内容的雅令,虽然情趣古雅,然而一般人做不来,所以又有一类酒令应运而生,它不必劳神,几乎人人皆可为之,这种大众化的酒令被称作通令。凭投骰子,划酒拳的运气,当然不必动脑筋。只是此类两军对垒,火药味似乎太浓了点。击鼓传花,则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式了。

雅令、通讼和筹令,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考之历史,酒令实无定制,当筵者可以依据座中情况加以发挥。酒令若是制得巧,自然是宴乐无穷。

酒令-大众酒令





酒令漫画

大众酒令以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特色,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运用,在威信宴席上都占有压倒优势。大众酒令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

骰令
骰(亦称色子)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有时用一格骰子,最多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此令简单快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全凭运气,特别受豪饮者欢迎。骰令各目繁多,主要有猜点令、六顺令、卖酒令等。

猜物
把某物藏起来,使在席之人猜测其所茂之处。猜中者胜,猜错者饮。主要有茂钩、猜枚(又称猜拳)、猜花等。

指掌令
以指为戏,故称指掌令,主要有五行生克令、一官搬家讼、抬桥令、石头令剪子布令(此为日本拳)、大小葫芦令、拳(又称猜拳、拇戏)、打更放炮令等。

击鼓传花令
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虎棒鸡虫令
二人相对,以筷子相声,同时或喊虎、喊棒、喊鸡、喊虫,以棒打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嗑棒论胜负,负者饮。若棒兴鸡、或虫兴虎同时出现,则不分胜负,继续喊。

汤匙令
着一汤匙于盘中心,用于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地方戏名令
行令者每人说一种地方戏各,并指出一个名演员的说不上者饮两杯,说出一半者饮一杯。

拍七令
从一数起,下数不限,明七(如七、十七、二十七等)拍桌上,暗七(即七倍数,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拍桌下,误拍者饮。

投壹
设特制之壹。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胜,负者饮。

揭彩令
令官将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用杯子扣在桌子上。合席之人除令官外均不知此数字,但要求这个数字必须在636之间。令官饮完,口中说出6字后再送给席间的任何一人,依次类推。如果所加数字之和刚好兴杯中所扣数字相等,叫做得彩,则该人饮一杯酒。倘若又轮到令官而数字又未超过杯中之数,则令官只许加1再送给他人,如果累计已超过杯中数,那么该人与接者猜拳,过几个数猜几拳,输者饮酒。

酒令-综述





扑克上的酒令文化

酒令的产生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国家,中国的古人历来都很喜欢喝酒。夏王朝的夏桀,曾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王朝的纣王曾造酒池肉林,好为长夜之饮,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称,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喝酒的皇帝。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因此饮酒之风更为盛行。西汉初,朱虚侯刘章在一次宴会中以军法行酒,中有一人不堪其醉逃席,被刘章追回后斩首。西汉时的梁孝王曾召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路侨、韩安国等作赋玩乐。韩安国赋几不成,邹阳替他代笔,被罚酒,而枚乘等人则得赏赐。这种在喝酒时制定出一定的规则,如有违反则必须受到处罚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开创了酒令的先河。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中戛戛独造的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它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今天,我们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情冶情,增进智力,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



酒令-参考



http://www.zh5000.com/ZHJD/jwh/2006/jwh/zhjwh-0054.htm
http://hi.baidu.com/hnpyhth/blog/item/40c4f8cdc62700500fb3458a.html
http://mypage.zhyww.cn/page1.asp?pgid=141661

为您推荐

八仙酒令牌[造型]

◎玩具/传世 江西景德镇 长10.5厘米 瓷绘 ●民间传统的酒令牌多为纸牌、骨牌,瓷片酒令牌尚不多见。 酒令牌多出于赌戏需要,精工细刻的很少,而这副产于景德镇的瓷绘酒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