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刀②



齐刀,齐国铸造,主要流通在齐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地区。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齐刀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齐刀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等数种。其中节墨、安阳、齐均为地名,节墨即今山东即墨,安阳即今山东曹县一带,齐指齐国都城临淄。





齐刀-概述



齐国在姜氏公室时代的货币制度,现在还无法确知,大约刀、布、圜钱都在民间流通过,与三晋的情形不会有很大的差异。春秋末期,大夫田氏专权,大力推行刀货,为其谋国篡位的手段之一,刀币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主力地位。到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田氏灭姜氏而建立了齐国,其刀币就逐渐成为齐国的法定货币。

齐刀-历史背景





齐国地图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侯爵。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黄金铸币

春秋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金属铸币在贸易活动中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逐步取代西周时期广泛使用的贝币和各种实用货币,并开始形成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域。这就是黄河中游周、晋的布币区,东方齐国海滨地区的刀货区,以及南方楚国的蚁鼻钱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商品生产的需求加大,货币的流通量激增。春秋时期的货币流通区域,至战国时期,范围进一步扩大,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刀币和布币在许多国家并行。战国中期以后,在北方以魏、秦为中心,出现一种新的货币体系圜钱。战国末年,齐、燕、秦出现圆形方孔钱,并最终统一了中国的货币。此外,战国时期黄金的使用开始盛行,在南方的楚国,黄金铸币金版多有发现。


齐国刀币

齐国货币。齐国是海岱之间的东方大国,拥有山泽渔盐之利,商业十分发达,一直保持自己独立的刀币体系,到其晚期才出现圜钱。刀化从春秋时期即流行于齐国,种类很多,厚大精美。从面文、形质看,越早形体越大,制作越精。而至后期,铜质渐粗糙,形体变小。大约到战国中期威、宣之时(公元前378-前324年),齐国国势达到鼎盛时期,齐国境内的刀币皆统一于齐法化的形式。



齐刀-齐刀类型



在齐刀中有法化一说。法字属于吉语一类,其意思为平,为值,可与釿通意。另外的字,或纪值,或纪地。



四字刀

齐刀中的齐之法化俗称四字刀,长约17厘米,宽2.8厘米,面文瘦劲有力,朴拙秀雅。背文接近刀首部有,下标|、,再往下还有日、上、夻、甘、化及数字等。正面的文字解释也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齐字为国号,夻字被解释为法,新的解释为圜。也有好多人认为应该解释为太公二字。称作圜的人说齐国的始祖姜太公做过圜法,所以应该读圜,称作太公的人说应该是纪念姜太公的,却不知道这种钱是田氏所造。当时,田常、田盘等霸据齐城,诛戮姜氏宗室,杀害有势力的官员,凶狠无比。同时发行新钱,控制市场、聚敛财富,所以称这种钱为法化。



六字刀

齐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承梁惠王求魏侯代请于周,周王立田和为齐侯,正式建立齐国,乃铸造邦刀纪盛。所以其文字定为齐造邦长法化,背文多一字,通长18.2-18.5厘米,宽28-29厘米。这种刀的范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缘的,一种是断缘修补的。因此有人认为造邦刀应该铸过两次,第一次在安王十六年,当时被列为诸侯时,因为出于仓促,便把旧范精加修整,用来灌铸,所以有断缘的痕迹;第二次是在二十六年,从新雕刻钱范,大量铸造。这种刀币都出自石范,精美绝伦,一向被认为是刀币中的佳品。




三字刀

齐法化通常长17.8-19厘米,宽2.6-3厘米,重40.8-52.4克,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白、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中最多的一种,且无减重现象,是最稳定的货币。



安阳刀

安阳之法化俗称安阳刀,也称作五字刀,文字比齐之法化略显粗壮,断缘,通长18.5厘米左右,宽2.8-2.9厘米,重44.5-50克,也有小型的。安阳为邑名。



即墨刀

节墨之法化被称为五字刀。节墨也就是即墨,本是地名,齐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现传世的即墨刀有两种,大型的长17厘米,宽2.7-3.0厘米,重51-61克。小型的长14-16厘米,宽2.0-2.3厘米,重33-35.5克,年代较晚。它们的制作都十分精细,断缘,绝不像是减重形成的,显然是同时制作的有系统的钱币,这是春秋时期的作风。

总之,齐国的刀币选材精细,制作优美,其中邦刀尤为名贵,很早就被世人当成吉祥符,认为收藏这种刀币的人可以四季平安。齐国的刀币在各国刀币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齐刀-铸造年代





公元前475221造

齐国刀币形制厚重,制作精美,历来被藏家所青睐。但对于其铸造年代泉界久有争议,一般认为齐国最早的刀币是齐之法化,铸行于春秋早期,节墨法化与安阳法化晚于齐之法化,为春秋晚期齐灭古莱国、莒国,入其地后所铸。齐法化铸造年代战国早中期制造,六字刀为纪念币。
但也有人提出齐国刀币多为窖藏出土,且出土时多摆放整齐,有的用麻绳捆扎,多数出土时成色较新,是未经流通过的新币(1991年《中国钱币》杂志),墓葬几乎没有出土,唯两次墓葬出土齐刀还皆为汉墓,齐人墓葬出土的基本上都是贝币(关于齐刀不殉的说法,有齐地东夷人有崇鸟习俗,认为殉刀不吉利的观点,认为有些以偏盖全,毕竟东夷只是齐国的一部分,那里人们的习惯不能代表所有齐人的习惯)。根据这一特点,判别齐刀发行的年代十分困难,春秋、战国早期的说法并没有十足的说服力。
此外,有人认为燕国及鲜虞为我国刀币的发源地,因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多用削刀,此削刀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刀币的雏形。
齐国在东周时期主要以贝币为主,他们在战国中期主要的贸易伙伴为北方的燕国。众所周知,燕国世代行用刀币,齐国亦受其影响曾行用燕刀,齐明刀很有可能是齐国早期仿照燕明刀产物,随着齐国的国力强盛、商品交换趋于大宗,政府才开始发行有支票性质的大钱齐大刀。而且,出土齐刀的窖藏多为战国末年,很可能是当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国势衰落、内忧外患的形式,迫使大商贾们将其仓促掩埋地下,保存自己的财产,以图东山再起。

齐刀-齐刀币的历史地位



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的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地处海滨、富有鱼盐之利的齐国,素以工商业的发达而见长,交易在当时成为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诚如《管子乘马》所说,无市则民乏矣。繁荣的商业贸易促成了发达的货币文化。整个春秋战国,齐以刀币为主币,成为东方刀币流通区的代表。梳理一下齐国的货币文化,有助于理解齐国工商业的发达以及临淄这个文献屡见称述的海岱间一都会在当时作为著名商业集散中心的作用,更有助于弄清齐对中国货币制度、铸造技术等方面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刀币体系
考古发掘出土的春秋齐国货币主要有贝币和刀币两大类。贝币作为商周货币形态的遗留,在春秋早、中期仍少量发现并在当时流通中发挥一定职能。在贝货的颓势和向装饰品转化的过程中,刀币产生了。齐国是最早铸行刀币的国家,《管子轻重戊》: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于庄山。事在齐桓公期间。出土的较早的齐刀币实物也为春秋中期。可以肯定,至迟在春秋中期,齐国已大量铸行刀币了。刀币一出,至战国末、秦统一货币以前,一直是齐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虽然稍晚的燕国地区以及战国时期的赵地也出现了不同形制的刀币,但以下数项构成了齐国货币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立地位。
第一,齐国刀币从早期的节墨之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到后期的齐法化,皆冠以地名,形成固定体例。节墨即即墨,今山东平度境:安阳故地在今曹县,皆齐邑。齐即指都城临淄。燕国、赵国的直背小刀则风格迥异,并且远没有齐刀精;致规整。


尖首刀

第二,齐刀出土数量仅次于北方尖首刀,据粗略统计有3000多枚,在铸行数量上占优势,从而成为刀币流通区的典型代表。
第三,燕赵为刀布并行区,布币是当地重要币种,出土、传世数量甚丰。70年代后期,辽阳下麦窝村太子河冲出4000多枚布币,主要为平肩方是的襄平布。这仅是出土物中一例。赵国的布币更占了绝对优势。齐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行单一的刀币制度,战国晚期始铸賹化圆钱,但仍以刀币(齐法化)为主币。
第四,铸行刀币的三国,燕在早期国力尚弱,经济比较落后,并时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几于亡国,可能未曾铸行刀币,春秋时期燕国流通的货币,估计除贝币、金属货币(铜、金、银)外,当以实物为主。春秋中晚期出现于燕地的尖首刀当属白狄诸国的铸币狄刀。燕国的明刀钱当是受了狄刀影响后出现的。战国时期,出于燕、赵贸易的需要,赵国有了直背式刀币。其间的交流与影响还是比较清楚的。齐国的刀币有着独立的起源和发展道路,只有到乐毅伐齐后,伴随武力的征服。齐地才出现过为数不多的圆折式明刀钱,背文多有齐化二字。这是一个短暂的插曲,为期五年(燕占齐白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79年)。而这个四处征伐、富于开放精神的国家并没有用它的齐大刀去征服其他国家,其近邻鲁国仍然一直以海贝、石贝或铜贝为通货,似乎对于齐刀的威力视而不见。《管子七法》: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齐刀在春秋战国货币舞台上直保持着坚挺的地位,这与其较早地实行了统一货币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法化地位的确立与统一货币政策
齐刀除燕乱齐期间的少量明刀,无论是早期的四字刀(齐之法化),还是后期的三字刀(齐法化),均以法化称之。法,《管子七法》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化同货,《商君书农战》: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管子侈靡》:诸侯死(尸)化。法化就是标准货币,也就是50年代郭沫若先生所云大约就是国币的意思。国币自然应有统一的标准。齐之法化、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和齐法化通长都在1818.5厘米间,节墨之法化为齐刀中最早出现的大刀,较为厚重,在60克上下,余二种皆为47克左右。这当是一定标准的反映。传世稀少而弥足珍贵的六字特种刀币齐建邦长法化亦同此制。即使在燕人入境,兵临城下的非常时期,危城即墨所铸之节墨法化刀仍不忘法化二字,只是其大小、轻重及制作上略逊于寻常齐刀,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战争年代的印记。
币制的统一取决于铸币权的统一。齐国的统治者较早认识到了控制货币这一治国法宝的意义,《管子国蓄》说: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揆度》又云:五谷者,民之司命也。刀币者,沟渎也。号令者,徐疾也。刀币与五谷、号令并举,以强调其重要性。《七法》记齐桓公使左司马伯公将白徒以莱、莒之柴铸钱于庄山一事,正说明齐国的铸币权是掌握在公室的。在诸国货币中,齐刀汜地者地名较为单纯,有齐、节墨、安阳三地及少量尚有争议的莒。战国晚期,齐受燕兵之难,新出之齐明刀多在今山东博山一带,表明临淄、节墨、安阳、莒是齐国的铸币重镇,其铸币行为一直为齐国政府所控制。齐威、宣时期(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4年)为进一步统一币制而铸造的齐法化是行用日寸间最长、发行数量最多、流通也最广的一种刀币,山东各地均有出土,数量甚丰,至有3000余枚面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齐国境内的货币统一,而使齐法化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中国古代币制大一统的局面,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形成的,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史记秦始皇本纪》),铸造半两钱(u,是年周天子也贺行钱(《史记.六国午表》),在较短的时间内,这种大小适度,便于携带的官铸方孔圆钱很快成为战国晚期秦国的主要货币并流通至今四川一带。秦半两的大量铸造和广泛流通已具有统一一国货币的雏形,为统一全国货币打下了基础。而齐法化的出现明显早于秦国半两钱,法化地位的确立和齐法化的出现,都说明齐国货币统一的意识要比秦国早得多,齐刀对于秦统一货币无疑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三、纪念币的开山之作齐建邦长法化
纪念币是专为某件人事而铸造的货币形态的纪念品,泉界归人压胜钱属,一般不作流通货币使用。但在货币史上,有一类具有纪念意义的开国钱却是流通中的正常货币,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纪念币,唐武德四年(621)所铸开元通宝就是明显的例子。开元有开新朝之始(或谓又含开新币之始)的意思。其后,五代后汉有汉元通宝,后周有周元通宝,宋太祖铸宋元通宝,等等,皆仿此制。在年号钱大势下,开国钱独树一帜,成为日才尚。其实,我国的开国纪念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建邦长法化。
目前钱币学界一般认为,齐建邦长法化是田齐开国的纪念币。公元前379年,田氏并齐,虽然国仍号齐,但已换了主人。为了纪念代齐(姜姓)开国这一重大事件,田氏添铸了齐建邦长法化。齐建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或建邦刀,通长18.5厘米,重45克,大小、轻重之制一如同期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惟不断缘。田齐开国的纪念刀币大约铸量甚少,最为珍稀,也最享盛誉。
六字刀钱文(主要是第二字)考释迄无定论,从而也影响到该币种铸期的认定。如释造、释通、释徙、释返等。造邦、建邦意同,而返邦则有可能系指襄王由莒返齐(临淄)一事。公元前284年,燕攻齐,齐破,*(上泯下日)工奔莒(《战国策齐策》)。公元前279年,田单退燕,迎襄王(*(上泯下口)王子)于莒,人临淄主持朝政。这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另外,其不断缘现象也为晚期齐刀的特点,故我们仍不能排除复国铸币为念的可能。至于将建邦刀考为太公建齐所铸,则有附会之嫌,释徙、释通,于字形、背景皆缺乏强有力的证据。开国、复国都是同一性质的事,其所铸纪念币在中国货币史上都是最早的,它的出现是齐国货币制度发达的具体反映。
齐建邦长法化开纪念币之先河,丰富了我国的货币文化,对后世货币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我认为,广义上,国号钱、年号钱就带有纪念币的性质,历史上改元铸钱的传统正是这一观点的良好注释。我国最早出现的年号钱是成汉李寿的汉兴钱,在五铢钱制时代,年号钱逐成燎原之势,最终取代了铸行739年之久的五铢钱,表明此种打下朝代印记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年号钱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若不考虑货币的具体形制,沿着齐刀钱文传统发展下去,受齐建邦长法化的直接影响,年号钱的出现很可能会大大提前,抑或汉代即已有年号钱。从这一角度讲,半两、五铢的出现实在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反动。
四、发达的铸造工艺
了解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币技术,有助于认识齐国刀币的历史地位。研究货币铸造工艺最直接的材料的是钱范。王献唐先生在论齐刀的铸造时说:出土周代币范,以齐刀为多,且较完备,先后当分两期,第一期为土范,第二期为铜范母,中间疑有石范一期,今尚未见。这同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演进正相一致,先有泥质范(陶范),再后来才有金属范。陶范制作简单,使用灵活.虽不像一次性使用的器范,一器一范,器成范毁,但也不能耐久,且范范雕刻,事烦且费,多铸即感不便。同时于范内雕形,大小、厚薄,势难齐度,铸出之后,即不划一。今见四字刀(节墨小刀除外)、五字刀皆出陶范,齐法化笔划位置参差不同者亦多出陶范。石范较陶范持久,可反复使用,确保器形、纹饰划一,是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里头文化的东下冯遗址即发现铸造铜器的石范。齐刀石范未见实物,最早记录的先秦石制钱范是道光年间山东出土的賹六化范(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范以滑石制成,浇道两侧各有钱模一行,每行6枚。罗振玉《古器物范图录》也著录一件。可见齐国铸币技术的水平,故王献唐先生疑刀币铸造应有石范一期。
代表齐国铸币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金属范。目前所见先秦金属范最早和最可靠的实物是2件齐三字刀铜范母,一件清道光年间初出临淄,为诸城刘燕庭收藏;件为同治六年出土,陈介祺所藏。二范形制、面文皆同,唯刘范幕文化与陈范幕文书工字者迥异。范母形如长方形低沿铜盘,内列齐法化阳文型模两枚,一面一背,彼此相背,两刀中间有一凸柱,高与沿齐,柱有四枝,左右各二,分别通于左右刀背,较凸柱稍低。刀型外侧,左有钉形,右为凹窍。根据其币文、环柄、边缘阳文的特点和凸柱、凹窍的布置,知其为铸造泥质子范的范母。所见实物,仅为范母之一扇,翻造时必有文制相同的两扇配套合用,将泥片夹于中间,压印出子范。制出的子范面、背皆有相同刀形,而较普通陶范薄小。以此版正面,对上版底面,则刀之面幕各各相当。多副子范层层扣合成一总范,钉、窍犹榫卯使诸子范扣合无间。范母中间的凸柱即形成子范之总浇(流)道,分枝即成通向各刀模的分流道。铜液自总道浇入,又由各层分流道导人钱模,最后破范取币,如此一注可成数十枚、上百枚。这在金属铸造工艺中被称为叠铸技术。采用叠铸,可使钱体形制、大小、文字整齐划一,省时省力,又可大大节省造型材料和金属液,最适于批量生产,有利于货币的标准化和统一。齐法化、节墨法化多由叠铸而生。
先秦时期的金属钱范,就目前所知,尚有秦半两阳文铜范2件,楚蚁鼻钱铜范3件,燕一化铅范母1件,齐賹六化铜子范2件和铜范母1件。一化铅范母浇铸孔道留在范上钱模间,有可能是叠铸范,时代在战国末期。賹六化铜范母因残缺过甚,浇注方式不明,但据齐国早在威、宣时已熟练运用叠铸法这一史实判断,叠铸镒化钱是很有可能的。齐刀铜范母仍是迄今最早的唯一无争议的叠铸范例,镒六化锕范母的发现更进一步说明齐国叠铸技术的应用情况。叠铸法适于小型器件.它出现于先秦,由于其高效特点,在汉代得以推广,五铢钱的铸造多用此法。陕西省博物馆藏有新莽时期翻制子范用的铜范盒(母),有大泉五十、大布黄千、货泉、货布,布泉等。河南温县招贤乡西北冶铁遗址一烘范窑室内发现的500多套待铸的叠铸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叠铸工艺可靠而详实的资料。根据范式,该处叠铸的器类36种,以车马器为主,每套叠子范517层,一套最多可铸34件,可谓多快好省。大凡越是省便的工具,制作和使用它时技术要求也就越高。要制子范,须先制样模,而后制作泥模,再浇铸金属模盒即范母,范母上预留合理的浇道,最后用范母翻制叠铸用的子范,子范叠合后还要在外侧糊上草泥,人窑烘烤,趁热取出浇铸。烘范是铸造工艺的配套技术,尤其在范件较大和叠合子范数量多的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是通过预热,减低浇铸过程中金属液在范腔中的冷却速度。使铜(铁)水畅流无阻地注满腔内务个角落,从而确保铸件的质量。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叠铸齐法化是否经过了烘范过程,但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的一处铜器作坊发现的一座烘范窑址,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有效地解决了因范体较大而影响铸造质量的问题。尽管齐法化尚处于叠铸技术的初级阶段,使用预热套范的做法也不是不可能的。使用叠铸法要解决这么多的技术难题,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小视齐法化在中国铸造工艺史上的地位。


齐刀-市场价格及鉴别方法



由于这些齐刀的价格浮动非常大,因此这里也只是给出大概的价格,详细价格请另做查询

45000到50000元

四字刀

50000左右

三字刀

250000左右

六字刀

1,)首先应该知道这个钱币的稀有程度.一般来说,不稀有的古钱很少有人伪造,街上卖1元两元的很普通古钱(如普通的开元,北宋钱,清钱)造假分子无利可图(甚至还卖不出手工钱呢).这种古币一般比较放心..但是如果你在摊上看到价值几百或者几千的稀有钱时,应该提高警惕了.往往这些东西最容易造假.
2,)中医有望闻问切,鉴定中也有:
1.观钱体,钱体大小,制型,一般官方都有规定,(私铸除外),真钱一般做工工整,字体优美,有些本身就是出自书法名家之手,甚至皇帝御手,决无拼接,断字等歪拙的字体.
2.闻钱味,生坑品一般长年埋在地下,具有点点泥土气息.熟坑,传世品因入土时间短或者根本没入土,钱身上一般没有味道.但是伪品,特别是刚仿制的伪品,闻起来却有股火气味(即金属味,没事拿个现在的铜垫钱闻闻,跟那个差不多).时间越长金属味越淡,如果一个古钱火气味很浓那就得仔细研究研究了...
3,听钱声,一般说来,钱币越古老,掷地时发出的声音越哑,越近,越清脆.如果你碰到一个战国布声音很脆的话就一定值得怀疑了.
4,观钱锈,这个不多说了,古钱锈一般经历上百上千年的化合作用,变的很坚硬,假的一般一除就掉.
鉴定古钱真伪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经验.

齐刀-我国最早的纪念币



六字刀是我国最早的纪念币。齐六字刀的铸造时期有四种说法:一说西周初年姜太公初封齐地建国,铸此币以示造邦或建邦;二说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后,铸此币纪念其祖先建邦;三说春秋末、战国初期田氏代姜氏为国君,公元前386年田齐太公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后,铸此币表示开国纪念;四说战国末期,公元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破燕复齐,齐襄王田法章由莒返回国都临淄时铸此复国纪念币。从此币的形制和制作工艺来判断(其不断缘现象为晚期齐刀的特点),学术界普遍认为后两种说法较可信,均认为此币为田齐开国或复国纪念币。
齐六字刀开纪念币之先河,丰富了我国的货币文化,对后世货币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年号钱和开国钱等纪念币,直接是齐六字刀的继承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年号钱成汉李寿的汉兴钱(338343年);我国最早的开国钱唐武德四年(621年)所铸开元通宝;我国近代最早的机制纪念币清光绪年间为庆祝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广东造币厂铸造的光绪元宝;我国现代最早的纪念币1912年南京造币厂铸造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我国当代第一套纪念币197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内外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等,都受到了齐六字刀的影响。

齐刀-齐明刀





齐明刀



齐明刀亦称博山刀,因最早在山东博山发现,故俗称博山刀。博山系旧县名,位于山东中部,1958年撤销,并入淄博市。考博山刀来源,《金石索》载博山刀为孙星舫所贻,云博山之杏峪村刨出一窖数百枚,文不能辨,又,此刀与前刀出一窖,虽舫又自博山携寄。此刀币由于出土于齐,其钱文有燕币明(或称召、易等)字,所以今人多称齐明刀。
齐明刀特征 刀身较燕明刀刀身瘦狭,篆书明字外笔长且作方折,区别于燕明刀弧折状。而刀背文有齐、齐化、齐化共金、莒冶化、莒冶齐化等十几种不同字数的文字,多素背或符号者。此刀币铸制粗,含铜量略低,含铅量稍高,亦有铅质者。此刀齐燕兼而有之,一定为先秦战国时期铸币。
齐明刀形成背景前314年燕王哙让帝位于国相子之而内乱三年,齐宣王乘机伐燕,哙与子之被杀,燕几至灭亡。前311年太子昭即位,据《燕昭王求士》载:卑身厚币,以招贤士,经28年勤政,燕复国并于前284年令乐毅统军伐齐70余城,入至临淄(齐都)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齐也几至灭亡。前279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中齐离间计,弃乐毅用骑劫为将,齐设火牛阵以少破燕,夺回所有失地。齐明刀即在前284年燕伐齐始至前279年齐破燕止。
齐明刀行用时间短 原因是:1.百姓不愿使伐齐燕国币。拉锯战在战国为常见事,今战胜国一到,百姓用燕币,明燕撤再使齐币,燕币则分文不值,风险大,故人们有逆反、排斥心理和行为;2.战胜国需要社会稳定。齐燕两军交战,势必造成两国货币互相排斥,面对百姓排斥心理,战胜国需要一种折中的货币疏通流通渠道;3.商人迎合军心民意。当地商人抓住商机,低成本快速铸币以适应社会需要,用得上,退得出。且看其背文特点,先铸燕占领地如齐、齐化等,又铸齐莒城、莒冶化进退皆行。排它性小,认可度高,故行的通;4.完成使命自然消亡。随齐夺回失地,政权稳固,国币又排斥了自由商币。这是战事决定此币短命,也是此币原本历史价值所在。

齐刀-齐国钱范与其他钱范之异同



  春秋战国时代,列国青铜铸币形制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圜钱四大类。齐币范之外的其他钱范,其基本情况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未见叠铸范,所见实物都是顶注范;二是范母只见到一件燕国一化钱的铅范,也就是说,各类钱范的制作,普遍采用的一般仍是传统的雕刻方法。
  1.刀币范 燕、赵、中山,皆有刀币。中山成白直刀,中山国灵寿故城出土过一件残石范,和齐刀顶注范基本上是相同的,浇注方式都是分流直铸,注口在刀环一方。
  2.布币范 布币先后有空首和平首的不同。空首布有銎,铸范必须设置型芯,是一种顶注銎内范。平首布形制比较多样,其铸范型腔设置,已见实物,小型方足布、圆足布和楚布当中的旆钱当釿,均为平列两枚;四钱当釿连布为4枚;锐角布有1、2、3枚的不同。总的说来,双模范最为普遍。其中1模者可称为单模直铸顶注范;其余24模者,注口下有分流,通于各模,均可称为分流直铸顶注范,与齐国刀币顶注范属同一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平首布范有的已设有排气道,排气道的设置,在于防止铸币出现气孔,有助于保证铸币的质量。
  

战国圜钱

3.圜钱范 周王室、魏、秦、燕均有圜钱。半两范,陕西凤翔东社村、岐山亢家村各发现一件阴文铜范,形如瓶形,有钱模两列,各为3枚,注口下分两流,通于各列钱模,其浇注方式与化顶注范不同,属于分流直铸一类。另外,新郑郑韩故城近年出土一批圜钱陶背范,上有钱型烙印两列,每列3枚,属于何种圜钱不明,浇注方式与半两范相同。一化铅范母,内蒙古喀喇沁旗大西沟村出土,为一残件,存3排7枚阳文一化钱模。左边两排中间有一条凸起浇道,由支道与各个钱模相连,浇道顶端呈喇叭形,并向右弯曲。范右侧残存两模,与中间一排不相连属,看来此范至少应有两条浇道,4排钱模。(郑瑞峰《喀喇沁旗发现战国铅母范》,《中国钱币》1987年第4期)
  4.蚁鼻范 近年安徽省繁昌县拣选到两件铜范,呈长方形(陈衍麟《安徽繁昌出土战国楚铜贝范》,《文物》1990年第10期)。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完整的铜范,呈圭形。以上各范上端均有宽大注口,下分两条直浇道,浇道两侧自上而下各有一列多枚钱模。繁昌范有模65枚,上海范77枚,其浇注方式与化顶注范近似,本文称之为双主浇道直流分铸范,以相区别。


齐刀-参考网站



http://www.nmgnews.com.cn/spec/article/20051010/21160_1.html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02/24/content_5738551.htm
http://blog.artron.net/indexold.php?63429/viewspace-71032
http://www.tianxiahuaquan.com/discuz/thread-121883-1-1.html
http://www.kyqs.cn/viewthread.php?tid=647###

为您推荐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②

苏轼(1036-1101)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②

苏轼(1036-1101)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

钟离②

姓氏:钟离  祖宗:州犁   分类:复姓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钟离国(在今临淮关一带),时钟离国被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2、以地名命姓。春秋时宋国公族后代伯宗在晋国做官,为三郄..

说话剧②

公孙姓②

公孙,姓氏   最早起源,黄帝的姓氏,在《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中有着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

长孙②

1.长子的长子。后亦指排行最大的孙子。   2.Zhnɡ sūn,复姓,参长孙姓条。   汉有长孙顺,见《汉书儒林传赵子》。   唐太宗,名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

司徒②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官名。西周始置。西周前期金文都作司土,后期司土与司徒并用,与司马、司工(即司..